案例十二顾客争座时,肯德基怎么办
2000年8月,江西第一家肯德基餐厅落户南昌,开张数周,一直人如蜂拥,生意非常火爆。不想一月未到,即有顾客因争座被殴打而向报社投诉肯德基,造成一场不小的风波。
事件经过大致如下:
一位女顾客用所携带物品占座位后去排队购买套餐时,座位被一位男顾客坐住而发生争执。先是两位顾客因争座发生口角,尽管已引起其他顾客的注意,但都未太在意,此时餐厅的员工未能及时平息两人的争端。接着两人争吵上升到大声争吵,店内所有顾客则都开始关注事态,邻座的顾客则停止用餐,离座回避,带小孩的家长担心事态危险和小孩受到粗话影响,开始领着小孩离店。最后二人争吵上升到斗殴,男顾客大打出手,殴伤女顾客后离店,别的顾客也纷纷离座外逃和远远地看热闹。
女顾客非常气愤,当即要求肯德基餐厅对此事负责,并加以赔偿。到此时,其影响面还局限于人际范围,如果餐厅经理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就不至于向报社投诉。但餐厅经理表示“这是顾客之间的事情,肯德基不应该负责”,拒绝了女顾客的要求。
女顾客马上打电话向《南昌晚报》和《江西都市报》两报投诉。两报立即派出记者到场采访。女顾客陈述了事件的经过并坚持自己的要求,而餐厅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对女顾客被殴表示同情和遗憾,但是认为餐厅没有责任,不能道歉更不愿赔偿。两报很快对此事作了报道,结果引起众多市民的议论和有关法律专家的关注。
事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肯德基被认为对此事负有部分责任,向女顾客公开道歉,并赔偿了部分医药费,两报都对此进展情况作了后续报道。
(资料来源:《浙江省自学考试多媒体网络课程》,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
案例评析: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肯德基对顾客争座应该管,而且管得越早越好。南昌肯德基因未及时处理好该事件而使舆论影响不断升级,形象损失越来越大。
在两位顾客因争座发生口角伊始,尽管已引起其他顾客的注意,但都未太在意,此时餐厅的员工如能及时平息两人的争端,则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及至两人争吵上升到大声争吵,店内所有顾客则都开始关注事态,邻座的顾客则停止用餐,离座回避,带小孩的家长担心事态危险和小孩受到粗话影响,开始领着小孩离店。到二人争吵上升到斗殴,别的顾客也纷纷离座外逃和远远地看热闹。到此时,其影响面还局限于人际范围,如果餐店经理能满足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就不至于向报社投诉。而接受记者采访时经理继续与女顾客持对立的观点,更增添了新闻报道冲突性和报道价值,从而令南昌肯德基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
从整个过程看,肯德基事件的处理态度实为公关大忌,餐厅经理为维护一时的权益,不仅失去了一个消费者,而且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留下阴影。而在这一事件中,即使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肯德基也应主动及早处理,使消费者免伤和气,心情愉快地消费。
从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员工的公关意识十分重要。目前不少公司的员工宁输公司的形象也不愿输理,因小失大,就源于公关意识的薄弱,看不到形象作为无形资产对于公司的巨大价值。公关不只是公关部的责任,进行员工素质培养,推进全员公关,是各种社会组织不应忽视的。
(2)公关无小事。公关危机大都是由小事件引起的。公关应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无应对之策。南昌肯德基的举动说明其公关管理仍有漏洞。而塑造形象的公关工作当从点滴做起,而现在一些企业热衷于“大手笔”,重视媒体公关,往往忽视了日常公关管理,这正是造成企业名声在外,而消费者却不满意现象的原因之一。
(3)勇于承担责任是企业公关的一种境界。公关要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一个企业的形象是否表里如一,就在于其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勇于承担与其形象相对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怕担责任甚至出了事拒绝承担责任的企业是让消费者寒心的。此类行为一旦发生,必然使公司的美誉度大受损害。而是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是真公关和假公关的分水岭。
(4)“莫以善小而不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万事德为先”的思想,这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内在品质的表现。南昌肯德基员工在两位顾客争座过程中,就缺乏这一品质,始终没有挺身而出为顾客排忧解难。其实争的不过是一个座位而已,只要肯德基的员工设法为其再提供一个座位,事情马上就可得到解决。而其“管不了”的置身事处漠然态度无疑让人们为其落伍的企业价值观感到失望,而不是在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再来处理方显公关水平。
案例十三塞勒菲尔德事件的教训
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的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尽管事故没有对工厂的工人和周围的公众造成放射性危害,但至少损坏了该工厂经营者——英国核燃料公司的声誉。从人员伤害的意义上讲,事故的损失是很小的,但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核燃料公司所做的糟糕的传播工作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不安情绪。1986年2月5日,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液态钚储藏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工厂多年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琥珀色的警报,大约30多名非必要人员撤离了危险区,当时只留下了40人来处理泄漏事故,以维护工厂其他部分的安全。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暴露了公司危机状态下的困境。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又每天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这加剧人们的恐惧。每一条消息都使记者有借口得以进行连续报道。泄漏事故发生在上午10∶45—11∶45之间。毫无疑问,媒介很快就报道了所发生的事故,因为从工厂蜂拥出来的工人和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工厂出了问题,事故的消息随后就传开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森介绍说,当他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人做好发布事故消息的准备,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只是些站不住脚的许愿,媒介的记者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工厂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厂里没有足够的新闻发布来应付外界打来的询问电话。记者们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于是不确定的因素滋生了人们的不安情绪,英伦三岛为此也十分焦虑。第三个错误则是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詹姆斯·威尔金森说,当探听消息的人在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发布人上班后再回电话。最后英国核燃料公司不得不开始收集有关信息。他们花费200万英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塞勒菲尔德展览中心。这种开放政策是通过一年来对公众看待核工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调查表明:对外封闭的核工业,不但会失去公众支持,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争论。
(资料来源:《浙江省自学考试多媒体网络课程》,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
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失败的危机管理案例。
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危机到来之时,其指导思想不正确是导致犯错误的根本原因。表现为:
第一,没有充分估计到该事故的发生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即对事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第二,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到危机事件的处理中,使之声明发表滞后,晚间电话无人接听,给人一种印象,好像公司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第三,该公司想掩盖事实真相,对事件处理不得当,透明度极低,使之向公众所表示的态度与自己的行为相背离,对事件消息的传播不足而让公众不满意。
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泄漏事故后,英国核燃料公司应按以下正确的步骤进行公关工作:
第一步,一方面应立即向新闻媒介将事件的发生经过、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通报,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或公开接受新闻记者采访的形式;另一方面要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全面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详细的后果。
第二步,成立新闻接待站,全天24小时处理相关事件,随时接待记者的采访(当面采访或电话采访)。
第三步,将调查结果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之于众,不掩盖事实真相,坦诚回答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四步,组成事故工作办公室,全面处理事件中的各种问题,并把处理的方法、手段、结果公之于众。
第五步,对社会公众公开核反应厂,接待社会公众的参观、询问等,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案例十四沙松爆炸之后……
1988年7月20日,南京发生了一起唯一的电冰箱爆炸事件。当晚10点半,城市住宅楼上,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台“沙松牌”电冰箱瞬间开了花。强大的爆炸气浪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使拇指粗的钢筋被扭弯,冰箱门飞出两米远,砸到对面墙上,巨大的后坐力使冰箱背后的墙面留下几个大窟窿。主人一家四口人都是侥幸捡了条命。
7月22日,南京《扬子晚报》刊出“一台沙松冰箱爆炸”的消息和一张现场照片。这条新闻立即在几十万“沙松”用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沙松”被有的用户视为“定时炸弹”。沙松厂驻南京办事处门前人流穿梭,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上门……。
总厂厂长意识到这一危机事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十万火急中立即作出决策,组成了由总工、法律顾问、日方技术专家、省市、中央产品检验、公安等方面人员的事故处理小组。包租下南京玄武门饭店,专门用一个会场接待采访的记者,稳住“无冕皇帝”。
随后,有各界人士参加的论证会在现场举行。日本制冷专家经检查发现虽经爆炸破坏,压缩机仍在制冷。足以证明爆炸与冰箱质量无关。这一结果,南京电视台对事故进行了录像报道。
走访用户家庭,在录像机前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好时机。当场答应用户要求,赔偿一台180升冰箱,公众普遍反映企业做到了仁至义尽。
事件真相大白后,公众终于得知爆炸乃是放入冰箱中的丁烷气瓶所至。
事故处理小组将各种情况通报新闻单位,并表示一是讲明爆炸原因;二是感谢新闻界支持;三是感谢当地公众对企业的支持。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的宣传效果十倍于此事处理的费用。
消费者纷纷反映,冰箱门都炸坏了,冰箱还继续制冷呢,产品好,企业责任心强,真是不错。
(《浙江省自学考试多媒体网络课程》,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
案例评析:
在本案例中,沙松电冰箱厂的做法很值得称道。
首先,他们充分注意到了此事件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巨大消极影响,所以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了相应行动。
其次,他们特别注意新闻界的反应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为新闻界是代表公众,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来说话的,对他们的态度就是对公众的态度;而且媒体是危机处理的关键要素,如果处理好了,就会使危机处理得更快,反之,会加重危机的演变。
第三,采取一切手段,尽力解决问题,并且保证事故处理的透明度。以避免人们对整个事件的猜疑,避免谣言和信息混乱的出现,这是比较明智的。
第四,对被害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表明厂家是诚心解决问题的。
第五,后来查明真相以后,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有关情况。表明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事实上产品质量好得很,炸坏了门还能制冷)。此时,按照常理厂家完全可以收回那台不该赔偿的冰箱,但厂家并没有这样小家子气,从而厂家的美誉度得到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