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播音主持艺术论
3291900000077

第77章 后记

这本文集整理稿件的时候,北京奥运的圣火传递到了四川境内,离奥运会开幕还有50天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百感交集,不知如何言说。只能尽力而为,略表寸心。

前些日子,我应某出版社之约,去录了数篇古文。我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一心想高质量地完成。但是,当我走进录音棚之后,十分吃惊。录制间狭小而脏乱,空气污浊。录音室虽较宽,可是没有桌子,稿子没有地方放,一直在手里拿着,茶杯得放在地上。顶灯昏暗,当然不会有台灯。我只能戴着眼镜,眯着眼睛看稿子。直立的话筒无法下调到合适的位置,要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力气,努力提高了声音,听起来才有感觉。竟没有“对讲”,必须戴着耳机。由于录制过程并不顺利,虽然我的错误不多,但竟录了几个小时,加上审听,总共有六个钟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哪里承受过如此残酷的折磨!后来,眼睛模糊,声音嘶哑,耳朵生疼。这根本不是“语言录音室”,原来是录乐曲的,丝毫不具备语言录音的条件和设备!这次录音,我切身感受到,什么是“忍气吞声”,什么是“委曲求全”!我郑重提醒大家,今后录音,首先要考察录音棚的情况,遇到这种条件简陋、设备残缺、技术落后的地方,不要“随遇而安”。而要坚决拒绝录音!否则,达不到质量规格,对不起听众,也对不住自己!即使拿到一点“得不偿失”的劳务费,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必定悔不当初,愧疚尤深!虽然这是个别人的作为,却损伤了整个出版社原有的盛名和信誉。

这本文集出版之前,恰逢神七问天、漫步太空、胜利凯旋。振奋和自豪,油然而生。有感于繁荣富强的祖国日益昌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举世瞩目,我只能竭尽绵薄,并寄厚望于后起之秀。

我们的学术队伍日益壮大,学术论著越来越多,但是,仍不乏陌生者、误解者、轻蔑者、排挤者。这就需要在“深化”的同时,切实做好“启蒙”工作。让有声语言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形成鼎足而立的坚固支撑,把中国播音学的学科建设引向高远的时空,引向国家强势学科之林,引向世界公认学科之列!改革开放30年了。在这30年中,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教学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传播观念到节目形态,从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到学术水平逐步提升,业绩显著,硕果累累。但是,格调低下、话语粗糙、文化含量不高、审美追求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待改善。“伟大的事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声音!

尽管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独树一帜”的未来,必定属于我们!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是他们,热情举荐这本书的出版,毫不犹疑地做出了决策。特别是责编李水仙博士,冒着酷暑,牺牲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所

张颂写于200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