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3294200000009

第9章 中国现代作家与广告(5)

二是利用广告传播进步思想,进行思想斗争。孙伏园是以“反叛封建”和建设新文化的双重姿态活跃在文坛上的。1924年10月的某一天,鲁迅的打油诗《我的失恋》经孙伏国之手编入《晨报》副刊,在见报的头天晚上,孙伏园到报馆看大样时,发现鲁迅的诗被副刊主编刘勉己抽掉了。孙伏国气愤极了,第二天,孙伏园便辞去了《晨报》副刊的编辑,“以示抗议”。此后,那些曾经常给《晨报》副刊撰稿的人也失掉了阵地。这时,孙伏园提议自己办个刊物,得到周氏兄弟的支持,由他面约了16个撰稿人,并印了红字白纸的广告张贴,上称:“本刊由周作人、钱玄同、江绍原、林语堂、鲁迅、川岛、斐君女士、王品表、衣萍、曙天女士、孙伏园、李小峰、淦女士、颉刚、春台、林兰女士等长期撰稿。”1933年5月14日,“左联”女作家丁玲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失踪。四五天后,文艺界知道了这个消息,国民党这一压制进步文艺、加强思想控制的做法,自然会遭到进步人士的反对。而在当时的政治高压气候之下,进步文艺界又无法公开活动,为此,进步文艺界选取了发表丁玲的文章和出版丁玲的作品向世人报告这一事件,以示抗争。当时的现代书局不失时机地出版了丁玲的《夜会》,施蛰存为此特撰写了两则不同的广告,在《现代》杂志上刊登,广告中说:“丁玲女士失踪了,她留下给我们的婉约的作风,奔放于纸上的热烈的情感真是抓住每个时代青年的心而使之奋起的。本集是她失踪前的最终的近作。”在高度评价丁玲的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强调该书所收作品是作者失踪前的最后新作。鲁迅在得知丁玲被枪毙的传言后,奋笔写下了《悼丁君》一诗,并“建议马上出版丁玲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要在各大报上登广告,大事宣传”。

1933年6月,良友出版公司把《母亲》作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单行出版,并在《文学》、《现代》和《人间世》等刊物刊出了广告,《文学》(创刊号)上的广告是:“是写前一代革命女性的典型作品,作者以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为背景,叙述自己的母亲在大时代未来临以前,以一个年轻寡妇,在旧社会中遭遇了层层的苦痛和压迫,使她觉悟到女性的伟大使命,而独自走向光明去。”这则广告意味着:“1931年2月,丁玲的丈夫胡也频作为‘左联五烈士’被国民党杀害,她也成了寡妇,而她现在正在努力奋斗的未竟事业,不也正是她走向光明去的实际行动吗?表面上是在赞美《母亲》,实际上是赞美丁玲,对丁玲的革命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1947年,上海读书出版社重印出版《资本论》,为扩大影响,做好在南京的发行工作,出版社决定在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刊登广告。后经南京正风读书公司陈汝言的多方奔走,由出版家范用先生设计的《资本论》预约发售广告在《中央日报》头版报头旁边刊出,广告中“世界伟大名著”、“资本论”、“卡尔·马克思”、“人类思想的光辉结晶”、“政治经济学不朽的宝典”都用大号铅字排印。这不仅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也给予了反内战的国统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再如《青年自学丛书》的广告,这套丛书的广告,采用两种编排形式:初出版时用综合的形式,主要是介绍丛书的出版宗旨和一、二辑的书目;以后每逢丛书中的新书出版,则用重点介绍的形式,下面开列已出各书目录。如有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禁售的书,书名仍然照开,但在书名下用小号字标出“禁售”二字。有一次这套丛书的广告就是这样设计的:上面是两种新书(钱亦石《产业革命讲话》、胡仲持《关于报纸的基本知识》),下面是已出各书目录,但在钱亦石《中国怎样降到半殖民地》、钱俊瑞《怎样研究中国经济》、汉夫《政治常识讲话》和平心《社会科学研究法》四本书名下,印上了“禁售”字样。读者一看就清楚,国民党反动统治是如何害怕真理的传播,实施***文化专制。这种形式的广告,事实上是在向国民党反动派提抗议,然而表面上又是服从你国民党政府的“禁令”,使它无所借口;但是通过这样的广告安排,这些书在读者中的声誉就更高了。在这种场合,广告也成了战斗的武器。

三是利用广告宣传文学主张,用于文学批评。像鲁迅为《海上述林》、《铁流》、《死魂灵》和《八月的乡村》等书所写的广告,是不必说。《太阳月刊》和《洪水》是创造社创办的革命进步刊物,所刊登的广告几乎全与革命有关,广告内容都体现出作品“对革命时代的表现”。创造社同人的广告也即如此。如潘汉年为介绍《洪水》写的广告:“不论赤白,不论新旧,凡有人心,不可不看。有文艺,有批评,有论文,篇篇都是热的文字。不图名,不谋利,不夹私,无非是叫出心头愤气”。叶灵凤为潘汉年的小说集《离婚》写的广告是:“作者毫不隐讳:写出现代青年对于性爱、社会、政治的不满意。笔下流露着努力反抗的精神。一面揭穿社会的黑暗,一面指示我们的道路,正是现代青年的写照”。而《万象》诞生于上海政治情况复杂、出版事业艰难的“孤岛”时期,杂志便只能在通俗这一点上做文章,给战乱中精神枯竭的市民大众提供一本有趣的文艺性、知识性杂志,所以《万象》杂志的广告则涉及市民喜爱关注的题材,对与抗战有关的革命文学广告几乎见不到。如《万象》在一周年时有这样的广告:“自始至终,精神饱满!读者口碑,遍于全国!八大长篇,连续刊载,从头看起,趣味盎然。”“最高雅的礼物最名贵的馈赠。”《万象》创办第四年(1944年)第6期目录页的广告题头更是把《万象》和葡萄美酒放在一起:“读者记住:葡萄美酒万象杂志供大量精神粮食葡萄美酒具无限健康活力国产酒之杰作甜蜜蜜香喷喷。”寓意《万象》只是提供享乐的精神食粮。“这也是编者自身对文学批评、评判、选择的外在表现形式”。

生活出版社推出的《世界文库》之一的《小鬼》的广告:“梭罗古勃是一个诗人,他的小说也是充满了诗的趣味的。《小鬼》对于他那时代是描写得如何的深刻呵。他虽不多写长篇,而这一个长篇却是不朽的;格调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们不同,而其精神却依旧是彻头彻尾的俄国的。”应该说,这些已经不是广告,而是出色的文学短论了。李霖编的《郭沫若评传》刊登在《现代》杂志上的广告“沫若先生在中国文艺界,始终是以一个前线作家的资格而站在最活跃的地位的。他的作品有诗歌,有小说,有戏曲,都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的。本书是集评论沫若先生的文章之大成。”非常中肯地描述和评价了郭沫若的文学成就。胡风的文艺思想是高扬生命主体哲学,强调作家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力量,主张作家应该表现“文艺家自己”的“精神力量”,提倡作家要有“主观战斗精神”和“敏锐的感受力”、“燃烧的热情”。因此,他的书刊广告也体现了其文艺思想。如他为《七月诗丛》写的广告:“作者是持枪的诗人、流血的诗人、求真的诗人。他的诗,带着枪刺的闪光,带着鲜血的闪光,更带着求真者的爱爱仇仇的闪光。我们在这里接触了肃穆的诗的境界、严肃的诗的风格”。对于诗人天蓝的集子《预言》,胡风这样写道:“作者是个特彩的诗人,他的热情是在战斗的思想里面锤了又锤、炼了又炼的,因为他歌颂的是在时代洪炉里面烧过了结晶了的人生。他的笔触带着铿然作响的锋利,他的风格好像是钢板上发着乌光的浮雕。”鲜明地体现了其文艺思想。

四是把广告资源作为文学素材加以使用。从广告中寻找写作的灵感,是许多现代作家的一种习惯。廖沫沙就曾说过“看报不看广告,正像吃蟹不吃蟹腿”,广告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文人写作的素材。朱自清是位傲骨比天的学者、作家、民主战士。他在给老舍的小说《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写评论时,开篇引用的是商务印书馆关于老舍这两本书的广告语。朱自清何出此举?他解释说:“虽然是广告,说得很是切实,可作两条短评看”。欧阳文彬抗战前在开明书店做校对,抗战胜利后,开明实行“编校合一”后,被调到推广科做广告。后来,又写文学评论,成绩斐然。他后来回忆自己写作文学评论时说:“当年从做广告学到的东西,竟然又派上了用场。别的暂且不论,单说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几篇文章,包括一九五六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作品》一书,就是在为这些作品写内容简介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引申发展的成果”。“至于文人所写的和广告内容有关的文章则不胜枚举”。叶紫在一篇名为《广告》的小说里讲述了一个写广告的故事,小说大意是:自己的长篇小说即将出版,独自在家预想着小说出版后批评家、读者的种种反映时,书店的伙计来了,向作者讨要即将出版的小说的广告:

突然地,我的房门响了。我还没有来得及转过身去,就看见书店里的伙计,浑身淋得像落水鬼似地闯进了我的房间,并且恭敬地,抱歉似地笑着。

“先生,好啦!”

“进版税来的吗?”我连忙问。

“不是,先生。版税要等出版以后到经理先生那里去支,我是来找先生讨张广告的。”

“广告?”

“是的,先生。”

“谁的广告呀?”

“就是先生的那部长篇小说呢。他说着,抖了一抖雨衣上的水珠,并且坐了下来,告诉我:因为他们的广告主任看不懂,也看不完我的长篇小说,所以他叫他来找我替自己的小说写一张广告的。”

我不由地生起气来了:

“他看不懂我的小说吗?”

“不是,先生。他是什么人的书都看不懂,什么人的书都看不完的,并且他也没工夫统统看。”

“那么其他人的书呢?”

“也大半都是请其他的先生自家作的。”

我昂头想了一想,心里觉得怪不舒服:“原来……”?但是突然地,有一种另外的,不可告人的秘密,涌上我的心头了。

“人家知道了不会笑话吗?”

“不,没有关系;先生,这是人家不知道的。”

我叫他坐在我的床边等着,我提起笔来,先在纸上画了张广告的式样。于是,我的对于自己作品所要说而怕人家说不出、说不好的许多评语,便像潮水似地冲激了起来。什么批评家,读者,朋友……一概都从我的心潮中冲跑得无影无踪了。好像只要有人能看得到我的广告,就什么都无须顾虑了似的,写道:

“这是一位青年作家饿着肚皮,费了三年半艰苦的时光,写出来的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这里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不可一世的才气,有《铁流》那样惊心动魄的取材,有《毁灭》那样洗练的手法,有《士敏土》那样沸腾的热情,有《希罗斯基》的闹忙和《十二把椅子》的讽刺……作者因此一跃而登世界文坛的最高峰,是不无原因的。……印刷精美,定价低廉……假如你还不赶快趁机会买一本,将来一定会要后悔得自杀的……”

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在他们的作品中,广告就直接成为了作品的素材内容。比如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广告插图,具体包括美容化妆品、香水、香烟、婴儿奶粉、电影、剧院、彩票、冷饮店、药房、布料、钟表、饭店、银行、钱庄等的平面广告,产品类别涉及卜内门肥田粉、玉容霜、香粉、冷香霜、马占山香烟、电影《十字街头》、民鸣社、广生行、卓别麟饮水店、上海中法大药房、三猫牌香烟、国际大饭店、白金龙香烟、汇丰银行、鸿康钱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