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形象
3299800000032

第32章 参考文献(1)

一、参考论著

1.刘宏著:《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栾轶玫著:《媒介形象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06年5月通过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论文答辩的题目是《媒介形象的生成与建构》。

3.龙永枢、杨伟光主编:《领导者媒介形象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4.叶子著:《现代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5.朱羽君著:《现代电视纪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6.管文虎著:《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胡智锋著:《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8.钱学森著:《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9.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文焕等编著:《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11.刘继南等著:《国际广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2.壮春雨著:《形象与言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13.张海潮著:《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4.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5.李彬著:《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6.李彬著:《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刘华蓉著:《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孙玉胜著:《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9.刘彧彧著:《企业形象力》,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20.蔡骐、蔡雯著:《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凌昊莹著:《媒介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2.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于丹著:《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24.易中天著:《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杨慧等主编:《市场营销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6.许基南著:《品牌竞争力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7.陆小华著:《再造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8.陆小华著:《整合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9.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1.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2.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33.刘京林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喻国明著:《传媒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35.雷跃捷著:《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6.刘建明著:《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刘明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38.李正国著:《国家形象建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李希光等著:《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40.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1.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3.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5.陈卫星著:《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6.祁林著:《电视文化的观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赵曙光、俞建强、张小争著:《中国著名经典案例剖析》,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8.林晖著:《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邢虹文著:《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50.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1.颜雄主编:《百年新闻经典(上、下册)》,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2.郭本禹主编:《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王甦、汪安圣著:《认知心理学》(重排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林之达著:《传播心理学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全球传媒报告(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7.王岳川著:《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8.李树喜主编:《以人制胜——媒体变革与媒体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59.王春永编著:《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60.张菲洲等编著:《经济学大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1.张华、宋民毅编著:《长治实践——吕日周与舆论监督》,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内部图书2005年版。

62.〔美〕S.E.Taylor,L.A.Peplau,D.O.Sears著,谢晓非、谢东梅、张怡玲、郭铁元等译:《社会心理学(第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美〕乔治·莫里斯著,宋华勋等译:《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4.〔美〕乔舒亚·库珀·雷默等著,沈晓雷等译:《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5.〔美〕孙隆基著:《中国文化的深层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英〕斯图亚特·霍尔主编,徐亮、陆兴华译:《表征》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7.〔美〕保罗·梅萨里著,王波译:《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68.〔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杜予编:《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美〕约翰·菲克斯等编撰,李彬译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0.〔美〕约翰·菲克斯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1.〔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72.埃里克·M.艾森伯格、小H·L.古多尔著,白春生、王秀丽、张璟译:《组织传播——平衡创造性和约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73.〔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美〕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和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英〕A.布洛克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译:《枫丹娜现代思潮词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78.〔美〕韦尔伯·施拉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79.〔英〕大卫·麦克奎恩著,苗棣等译:《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80.〔美〕伯格著,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1.〔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张晓辉等译:《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五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82.〔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选译:《哈贝马斯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史密斯著,郭本禹等译:《当代心理学体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85.〔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86.〔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7.〔法〕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8.〔英〕布赖恩·麦克奈尔著,殷祺译:《政治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89.〔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何道宽译:《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0.〔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何道宽译:《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2.〔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思想无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3.〔美〕尼克·史蒂文森著,周宪、许钧主编:《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4.〔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5.〔美〕尼格罗·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96.〔美〕吉姆·柯林斯著,俞利军译:《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97.〔法〕吉尔·德勒兹著,杨凯麟译:《德勒兹论福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8.〔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美〕特里·N.克拉克编,何道宽译:《传播与社会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9.〔德〕胡塞尔著,杨富斌译:《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00.〔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06年版。

101.〔法〕萨特著,周煦良、汤永宽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102.〔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3.〔法〕让·波德里亚著,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版。

104.〔法〕P.布尔迪厄著,杨亚平译:《国家精英》,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5.〔法〕P.布尔迪厄著,邢克超译:《再生产》,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06.〔法〕P.布尔迪厄等著,邢克超译:《继承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07.〔法〕P.布尔迪厄著,刘成富、张艳译:《科学的社会用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8.〔美〕戴维·斯沃茨著,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09.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著,展江等译:《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0.〔美〕乔治·瑞泽尔著,谢中立等译:《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1.〔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著,张月等译:《权利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2.〔美〕特里·K.甘布尔等著,熊婷婷译:《有效传播》(第七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14.〔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南译:《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15.〔美〕罗伯特·福特纳著,刘利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16.〔美〕理查德·尼斯贝特著,李秀霞译:《思维的版图》,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