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3302300000003

第3章 导论(2)

企业绩效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从客观上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等。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提高企业绩效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又会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但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问相关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即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效益越好,即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其支持者,并分别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明,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研究背景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受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发展程度不同的影响,即在不同的背景下寻求二者之间的合理关系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论题。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不仅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资本结构对企业的价值和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Jensen和Meckling, 1976; Friend和Lang,1988; Jensen et al, 1992; Short et al, 2002),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绩效。

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上所述,并得出了二者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所以,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寻求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合理关系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资本结构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的权益结构或融资结构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权衡关系,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行为特征以及企业价值等诸多方面。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以及如何运用,MM定理再次击中该问题的核心:什么因素决定企业如何获得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投资资金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给定投资决策,一个企业能否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改变其价值及资金成本,即是否存在一个使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或者使企业资本成本最小化的资本结构。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实体,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实现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从考察和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及其形成机制,延伸到考察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国内资本结构研究发展的必然。当然,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便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存在不一致,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解之迷(Myers, 1984; 2001),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从国外资本结构研究的进展来看,特别1980年以后,一些学者尝试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考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Brander和Lewis,1986; Istaitieh和Rodriguez, 2003),一些学者进而尝试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和探索资本结构成因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Barton和Gordon,1987; Bettis,1983; Peavy,1984)。上述学者的探索性研究对资本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朱武祥(2002)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保守行为并非都是过度的股权融资,应对竞争、保持后续投资能力和避免财务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虽不可避免的受到我国企业制度及融资体制等宏观层面因素的影响,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其自身也有相当的主动性,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样受到微观层面因素——包括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企业自身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等因素的影响。

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决定过程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行动和资源配置的过程(Chandler, 1962)。探讨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之一(Rumelt, 1982; Palepu, 1985; Bettis, 1983)。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战略—结构—绩效”(strategy-structure-performance, SSP)理论,还是“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一conduct-performance, SCP)理论,以及基于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s, RBV)的“战略—绩效”理论,都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战略管理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

依据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企业层面战略和业务层面战略(孟卫东等,2004),企业层面战略的一个主要类型即为多元化战略。探讨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战略管理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是学者们就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样存在不一致。从国内的研究来看,李敬(2002) 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但朱江(1999)的研究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关系。

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正如霍斯基森(Hoskisson,1990)所认为的“没有对多元化过程充分考察战略实施的影响”。查特基和沃纳菲尔特(Chatterjee and Wernerfelt,1991)认为资本是企业组织内最灵活的资源,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资本的配置紧密相关。既然资本供给存在两个不同的方面,即股权和债权,而股权和债权涉及对企业不同的索取权和控制权,那么资本结构选择就应当是企业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并应当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Kochhar, 1996)。一方面,多元化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内企业对实施多元化战略一直抱有非常高的热情。一些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战略扩张,迅速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实行多元化战略却使一些企业业绩迅速下滑,陷入破产危机。从国内企业的实践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资本结构、多元化战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应该是紧密相关并相互影响的。但从国内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资本结构研究还是多元化战略研究都忽视了对方的影响,无法充分揭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和战略选择的真相,也无法充分揭示资本结构及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真相。

本书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作为主题,从广义的资本结构入手,将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纳入一个统一的的分析框架,接着选取河南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静态的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通过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的股权持有主体和不同的股权集中度、不同的债务结构和债务期限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同;机构持股和管理者股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存在多种效应;与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相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更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银行负债比公司债券的监督约束能力更强,短期负债主要通过监督效应增加公司价值,长期负债主要通过避税效应增加公司价值;股权结构与债务结构共同作用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决策模型显示两者存在互补作用,集中的股权结构与集中的债务结构相联系,分散的股权结构与分散的债务结构相联系,强的股权约束与强的债务约束相联系。

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改革的大方向。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资本结构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本书的研究,提出应该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加快股票全流通,构建适度集中的法人股控股的股权结构,完善信贷市场,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转折点,加强股权治理和债务治理共同作用。合理促进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对公司价值较低、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或者退市,并购中应更多的使用控制权有偿转让和全部转让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能力和净资产收益率。对于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完善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结构,改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进而提高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是沿着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向展开:第一个方向是公司财务意义上的资本结构分析。它主要是从公司融资的角度,侧重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分析,这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主要课题。第二个方向是公司实体的财产权利、利益关系意义上的资本结构理论。它所强调的是公司的激励与绩效问题,这种分析成为现代制度设计、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对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实证研究的结果和资本结构理论的分析并不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