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3310700000002

第2章 怎么这世界每个人都在爱别人(2)

秀秀愣了一下,从悲壮中清醒过来,说:“不想活了。就是不想活了,特别绝望,如果他走了我的生命就成了一片空白。”

“真的是这样的吗?他走了,你的生命就一片空白。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注视着秀秀的眼睛,追问。人在痛苦中往往会夸大痛苦的成分,忽视生命中一直存在的很多支持资源。

秀秀紧闭着嘴唇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她在内心里很艰难地挣扎着,因为一旦她开口说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就等于证明她的自杀行为毫无意义,这是她不愿意面对的一个事实。可是她的受害者角色习惯又不允许她撒谎或是拒绝回答问题。

“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转移了话题,给秀秀一个台阶下,让她意识到其他因素的存在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没必要对她穷追猛打,那样反而会让她因此而对咨询产生阻抗,欲速则不达。

“妈妈是个非常完美的女人!”秀秀立刻坐直了身体,流露出敬仰的神情。

“如果用五个形容词来描述妈妈的特点,你会用哪五个词?”我问。

“嗯,完美,严厉,挑剔,正直,勤劳!”秀秀说。

“父亲呢?”我再问。

秀秀不易觉察地轻轻皱了下眉头,说:“能干,热心,严厉……想不出来了。”秀秀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随后又补充说:“我爸爸人特别好,单位里的同事和我们家邻居都说我爸爸人特别好。”

在两个严厉的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孩子很容易会选择乞怜者的角色,用示弱和讨好来回避父母对自己的批评指责。秀秀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

“秀秀,如果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白马王子出现在你面前,他对你说他很喜欢你,想和你在一起,你会是什么反应?”我向秀秀描述了一个假设的场景。

“不可能!我根本不可能遇到那么好的男人!我男朋友这种条件不好的男人都不爱我,怎么可能会有那么优秀的男人爱我?!”秀秀脱口而出。

我微笑着看着秀秀,问她:“你听到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吗?”

秀秀茫然地看着我,说:“听到了。”

“你看,你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自己值得被优秀的男人来爱,所以你才会去找那些不够优秀的,你以为你能够用你的爱去感化他们,可事实上他们并不领情。我在你的描述里很多次听到‘同情’这个词,听起来你不是去爱他,而是去救赎一个堕落的灵魂,那是圣母玛利亚的工作,不是你的,你觉得呢?”

秀秀情不自禁笑了一下,点点头,看着我问:“那我该怎么办?”

我看着她微笑,说:“我从不给人任何具体建议,我的工作是陪你一起去发现被你忽略掉的一些部分,带你发现新的不一样的自己,决定要你自己去做。”

秀秀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长长舒了口气,仿佛把所有的积郁都呼了出去,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以后还会再割腕吗?”我突然问,把问题带回到生命资源上来,我必须让秀秀带着属于她自己独有的生命能量资源离开我的工作室。

秀秀羞涩地笑了,摇摇头,说:“肯定不会了。”

“为什么呢?”我问。我要秀秀自己说出答案,找到她的生命支持系统。

秀秀看着我,笑着说:“跟您在一起的感觉特别好,如果我死了,就再也看不到您了,就凭这一点,我也不会再做任何傻事了。”

“除了我,还有其他什么人、什么事也很值得让你好好地活下去?”我再问。

秀秀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我在老家有很多好朋友好姐妹,他们都很关心我,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我父母年龄也都大了,以后还需要我回去照顾他们安度晚年。我做兼职的地方也有一个大姐姐对我特别好,她还让我给她儿子做家教,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儿,跟我特别亲,每次我去他们家他们都会留我在家里吃饭,待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特别感动……”

“哎呀,你身边还有很多人很关心你嘛,你有这么多的爱,好让人羡慕呢。”我笑着说。

秀秀又笑了,这一次她笑得很幸福。当爱回到我们内心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圆满的喜乐和满足,这种美妙的感受会让我们如沐春风难以忘怀,所以我们才会永无止境地去追求爱。

“秀秀,通过网络游戏认识,就像通过相亲、通过其他方式认识一样,那只是一种认识渠道,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跟自己是否合适,才是你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这个人习惯于在网络游戏中快速结识一个人、快速发展出一段感情,并且都是从同情开始,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情感模式,你是否还要继续参与他的这个情感游戏?或者你可以选择退出,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说。

“我可以吗?”秀秀企图退回到原来的怯懦,用乞怜的姿态争取我的同情。

“你觉得呢?你有那么多关心你的朋友,有需要你去关心照顾的亲人。”我说。

秀秀再次感受到了那些积极的正向能量,坐直身体,笑了,很坚定地说:“我知道了,我要开始我的新生活!”

送走了秀秀,我在窗前沐浴着呈现出暖意的阳光,为自己补充能量。

很多女性都会沉溺于一段糟糕的恋情,虽然她们的意识里认为这是因为她们太看重感情,实际上在她们的潜意识里根本的原因是她们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她们试图用“同情”为自己赢得一个不会改变的亲密关系,试图用自己的“好”来感化浪子,心存侥幸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让浪子回头,然后被浪子格外珍惜的那个最后泊地,事实却是浪子往往会继续沿用自己惯用的方式,让“好女人”们成为一个又一个被伤害被抛弃的情感受害者,而这些情感受害者又会继续在下一个赌注里迷陷沉沦。

如果真的是看重爱情,希望从爱情中获得滋养而不是伤害,何不从一开始就去发现一片健康富饶的土壤?好的土地,好的种子,才能长出好的花朵和果实。

相爱是两个人的礼物,想爱是一个人的武器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把自己的生活与幸福完全交付到别人的手中。

我的朋友罗兰告诉我,她和男友之间出了感情危机。

“我一直不知道,原来爱着一个人,并不是意味着要成为他的奴隶。”罗兰哭着说,“我想我是对他着了迷……我的意思是,我是这样迫切需要他给我保证,并且告诉我他很爱我。”

人们对生活的贡献就是把自己最快乐、最好的部分与别人共享。通常我们都会这样以为。

“我很好,我情愿为他做任何事情以获得他的赞许,我需要他需要我的感觉。这几年,我同时做两份工作,供他念完大学并继续深造,我明白我实际上是等于耗尽自己的一切照顾他……”

罗兰的叙述中多次出现“需要”这个词。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感情危机的要害所在。

人们往往把“爱”的感觉称之为“献身”、“屈从”或是“奉献”,但实际上,这些状态都不对,是我们把爱和需要混淆在了一起。

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完整、健康的人,人们对于生活的贡献就是把自己最快乐、最好的部分与别人分享,但不要有任何束缚。自己相信什么,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这样学会爱的:父母相濡以沫教会了我们感情是互相依赖的;许多的影片及歌曲告诉人们:“只要他还需要我,就表示他还在乎我”,“我爱他爱得要死”等等。

事实上,相信别人能满足你的需要就是在相信一种谎言,而有些人却沉迷于这些谎言中而不自知。人们总是认为若我爱他,就应该死心塌地;若他爱我,就应该处处为我着想。我们对于感情的认知,也只是把它当作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一种治疗不满的特效药罢了。这种感性的无知,往往导致我们陷入情感的困境。

需要是一种基于自我的界定。

有时候,你对情感的渴求,并不是由于一个“爱”字,而是你迫切地想满足你在生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欲求。人们可以说两个相爱的人是两个彼此互相需要的人,但绝不能说两个互有需要的人是彼此感情深醇的人。

无论谁都可以分辨得出来“我需要你”这句话,其中含有多少的个人动机:你或许是不愿改变经久形成的习惯而和他(她)固守在一起;你是想依靠对方来维系你那份藏在习惯后的安全感;你是在为自己疏于改变的惰性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你或许是因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负担转给对方而与之长相厮守;你认为他(她)能悉知你的心意,能为你分忧解愁,能和你相知相伴,但实际上你是以此来聊以自慰……

把消化不了的东西转送给对方,是预防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法。

或许你是因为已为对方付出太多而不舍得前功尽弃。你觉得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像你亲手扶植起来的小树,尽管历经风雨,如今也亭亭华盖了,绝不忍就此放手。你看重的也许是你付出的心力与情感,而不是出自内心的真爱。

还有可能你认为茫茫人世曲高和寡,终此一生,知己难得,你宁愿多付出一些来保有那份相知相惜的默契。你以为那就是真正的爱情了,殊不知你最看重的仍然是你自己的感觉。

凡此种种,都是你所经历的需要与爱的误区。

不管你是因为需要而需要爱,还是因为你需要被对方所需要而需要爱,都不是那种基于双方内心契合的、愿意为对方着想的真爱。

爱与需要有时确实是两个模糊的概念,它们之间仅仅是存在一个立足点的区别而已。有诗说:“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错一辈子。”

或许,这才是爱的境界。

但是很多人在接纳对方以及对爱的渴望程度上表现出过强的依赖性,他们总希望别人能满足其感情上的一切需要。为了获得这种满足,他们情愿为对方做任何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方成为他们的一个目的,而不是其爱人。

一个人若是把依赖的对象放在另一个身上,他(她)必然会感到缺憾和无法满足,天长日久,其不满可能会由此而发展成为一种荒谬的行为,即对对方表现出来一种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感的饥渴,这种饥渴是很难获得填补的。

一个人若是需要药物才觉得好过,需要咖啡才能保持神志清醒,需要酒才能镇定,或是需要另外一个人的爱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瘾癖的人,是不理智的,他(她)常常觉得无法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而感到悲哀。

殊不知,是他(她)对爱与需要的混淆造成了这种悲哀。

在感情方面,他(她)不是在付出,而是予求予取。即使有所付出,最终也还是为了获得。

当人们在混淆了爱与需要的时候,所谓的爱无形中剥夺了他人的意志、需求和权利。这时候,这种“爱”不过是操纵和控制的代名词而已。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观察,人们会发现自己身边很多以“爱情”名义存在的情感当中,原来也充满了操纵和控制。

李永是一个非常聪明、热情、真诚的小伙子,他的每一次恋爱都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当他爱上一个姑娘时,他会每天十几次地给她打电话,会在姑娘下班时等在公司大门口,会关心姑娘从吃饭、穿衣服到工作、交友的一切行为。最终,他无所不在的“爱”使姑娘忍无可忍而与他分手。这时候,痛苦绝望的他便会以自杀来要挟。

在大学里有关爱情人生观的讲座中,很多女大学生会在传条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自己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要求时,对男朋友提出的性要求是否应该予以拒绝?如果拒绝了,是否就会失去这份爱情?

是的,有些女孩子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她们的男友总是说:“如果你爱我,就应该满足我。”

这是何等荒谬的言论!这实质上是以“爱”的名义来胁迫对方满足自我欲求。

爱,首先意味着把对方当成独立的人来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感觉,尊重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选择,并且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对方适当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当然,这是对爱情当事双方共同的要求。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明白这些理论。当他们与同事、朋友交往的时候也很明白这一点,然而当他们面对他们最爱的人时,似乎总忘记了这些,或许,人们受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深远了,每个人的血脉中都深印着这些耳濡目染得来的影响。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中,附属的意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处于强势的一方往往忽略了处于弱势的一方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似乎永远都有“屈从的义务”。这是一种环境造就的“整体无意识”行为。然而,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大家只有清楚沉淀在内心深处的这种“无意识”,才能真正区分爱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