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奇境
3313300000017

第17章 一念之间:做自己的心理医生(1)

分享即极乐——自私

【最美的圣诞节】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着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部一模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人要学会付出。付出真诚的心和爱,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在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里,能够多付出一点爱和宽容的人,总会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心理分析】

自私心理的病因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相互交换。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自私自利的人往往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与索取。

凡是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痴傻人,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谁不吃是白痴”,这些心态逐渐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

【心理调节】

自私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问题,是可以克服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调节。具体来说有如下方法:

(1)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有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和榜样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多做利他行为。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回避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不停地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以促使自己纠正。

直面你内心的烦恼——浮躁

【猴子掰玉米】

一只猴子下山进入一片丰收在望的玉米田,偷起玉米来。猴子先掰一只玉米,揣入怀中。抬头一看,前面又有一只大一点的玉米。猴子急躁,遂扔掉怀中的那一只,伸手去掰更大一点的那一只,继续往前走,又发现一只更大的玉米,于是,掰一个扔一只,掰二个扔一双,扔了又掰,“流水作业”。最后,猴子走出田头,手头上也没有一只玉米。白白浪费了时间。一次次机会一错再错,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空手而归。

这个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很多人都犯有这样浮躁的毛病的。

【心理分析】

浮躁,是指轻浮、不安分、脾气大、见异思迁、做事无耐心、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等不良情绪体验。目前,浮躁是一些国人的一种普遍不良的心理表现。特点有: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盲动、冒险。

浮躁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和个人两大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原有社会制度和结构受到很大冲击,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感到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于是,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2)个人原因。个人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我国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的人较早获得成功,有的人却迟迟没有什么进步。于是,攀比在所难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

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与我们所倡导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的精神相对立,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极为有害,必须加以克服。

【心理调节】

(1)做到知己知彼。比较是个体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但比较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从个人的能力、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进行综合合理比较,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才不至于产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浮躁心态。

(2)遇事要善于思考。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等社会不良之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要有务实精神。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

冲动是魔鬼——冲动

【冲动的犯罪】

曾有一件因冲动而犯罪的事件,犯人赵荣国在江华岛车撞2名哨兵造成1死1伤,并夺取步枪和手榴弹等武器。事后,犯人提供的理由是出于一时冲动而作案。

相关调查人员后来查明,赵某因失恋和生活困难一直深受痛苦,之后又卷入了诈骗事件,大约在案发1年前,赵某在做饰品销售生意时遭到诈骗,被骗走了3000万韩元,生意也最终失败而终止。到作案时为止,赵某已经拖欠了8个月的房租。

同时他沉迷于《突袭》之类的网络战斗游戏,迷恋枪支。甚至还在家中藏有气枪和电棍等武器。警方搜查了赵某位于首尔龙山区的家,结果在床底下发现了1支配备望远瞄准镜的5.0毫米口径气枪、1个手枪式催泪液喷射机和1个电棍,将其全部没收。尽管赵某的这些武器全部都是得到许可后购买的,但这些都是他作案的重要原因。

但是,赵某向警方陈述说:“抢夺枪支那天也是因为下起了雨加雪,让我突然产生了应该很适合抢劫的念头。”一直处在抑郁情绪中的赵某产生“去抢劫吧”的冲动后,立即开车前往江华岛冲向了哨兵。

可以说赵某的精神本身便有一些不正常的地方,但是最后导致其锒铛入狱的原因还是冲动。冲动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

【心理分析】

一些心理学家表示,冲动行为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强力反抗行为,是强烈愿望的一种表达形式。

最新的研究表明,冲动与抽烟、酗酒和吸毒有关。自杀倾向高的人和饮食有问题的青少年比较冲动。好斗、好赌、严重病态人格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冲动倾向高。据美国去年完成的一项全国精神调查,大约有9%的美国人有冲动问题。

专家认为,冲动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基因变异。在2006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学会对142名志愿者抽取了血样,分析一种叫做“MAOA”的基因。此基因可以产生破坏神经递质的一元胺氧化酶A,导致情绪受到严重影响。先前的研究也表明,此基因的变异与冲动有关。

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参与者的大脑,看看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自控力如何。在一次测试中,参与者看到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系列的箭头、箱子和X,一次三个,像老虎机一样。参与者被要求敲打箭头所指定的按钮。当有一种特别图案出现时,他们就不能敲打此按钮。他们的失误可以测量他们控制反应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此基因“高风险”变异的人较“低风险”变异的人控制反应的能力差。

研究还发现,高风险基因变异的人其大脑前额叶区功能差,不会调节情绪。此研究的主持人安德里亚博士说:“我们认为,一方面,情绪调节差的人使其早年生活情绪反应强烈;另一方面,自控力差又导致晚年生活一团糟。”

边缘性人格违常规患者就是这样,经常误解别人的动机,进而做出残酷的冲动行为加以回报。

【心理调节】

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1)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时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作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的伤害,指责对方的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2)用暗示、转移注意法。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使人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着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

(3)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④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4)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可以结合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不仅能陶冶性情,还可丰富业余生活。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僻

【泰娜的独特】

小镇上有个女人叫泰娜,她善于烹饪,能够用人们送给她的菜头、芜菁、甘蓝、白薯等做出鲜美可口的菜来。她的丈夫是一位牧师,这个家庭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南部的小城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能够到这所小木屋来探望牧师和他的夫人,在当地确实是很大的荣耀。当有敲门声响起时,泰娜匆匆忙忙赶出去,用拥抱、接吻和热情的话语将客人迎进门。牧师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传统教士服,脖子上系着浆洗过的白色硬领,紧随在夫人身后伸出一只温暖的大手,脸上现出笑容道:“我的主保佑你,进来吧!”来访者不管是至近的亲戚、市长,还是身无立锥之地的乞丐,他们都是用这种热情的方式接待的。

后来,泰娜的丈夫过世了,她就搬到另一个州靠近子女的港口城市住下来。她并没有被孤独吞噬,她还像15年前一样保持着早起的习惯,黎明前即起身,仔细地打扮一番,穿上斗篷,披上面巾,步行走到教堂。她开始擦拭牧师在礼拜仪式上要用到的各种器具。她喜欢干这种教堂杂役做的事情。在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她走出教堂,到医院去拜访和照看所有孤独的病友。然后,她去看望那些不能出门的单身老人和病人,把她的欢乐与善良带给那些需要她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