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3313800000017

第17章 “一”字当头:创造促销奇迹(1)

方案1 超值一元品——抛砖引玉,促销有方

2009年的经济危机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比如金融业、服务业、零售业等等。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都转向萧条。那么,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该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呢?还是让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看看一个酒店是如何运用“一元啤酒促销”的智慧来应对危机的,想必无论对酒企还是广大的商家,都会有所裨益。

青岛A酒店是一家大型的中高档肥牛火锅店,在没有危机之前,这家火锅店的经营状况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然而,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夏季以来,该酒店却面临着三个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

形势一:经济危机之下,顾客消费趋于保守,酒店营业额出现萎缩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趋于保守,捂紧荷包过日子,对价格敏感是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自从危机以来,许多企业的产品销售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高价位产品销售额下降,低价位产品的销售额明显上升。酒店消费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特征。

形势二:夏季并非火锅的旺季,店内生意萧条

消费者都明白,肥牛+涮羊肉这样的火锅,更适合冬天进食。在炎炎夏季,几十桌人拥挤在一个大厅里吃火锅,即使有空调,也会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夏季是火锅店生意的淡季。

形势三:夏季,酒店的啤酒消费受到扎啤的冲击

青岛是一座啤酒之城。每年只要刚刚进入5月份,啤酒屋、扎啤零售点就会遍布整个城市。海鲜来料加工+小菜+新鲜的扎啤,这是青岛人非常惬意的夏季饮食。而且,凡是路边的饭店、酒店都会在店面门前的大街上大摆擂台——烧烤、炒菜、扎啤,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不夜城。放眼望去,蔚为壮观。而每年一届的青岛啤酒节,也使整个青岛成了扎啤的世界。如果说瓶啤是罐头,那么扎啤则是新鲜水果。高温酷暑之下,畅饮着刚刚出厂几个小时的,上好的啤酒,是何等的惬意啊!

然而,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青岛A酒店的生意一改往日的清淡,突然变得异常火爆。周末高峰期甚至出现了排号的现象,晚上平均可以翻台1~2次。究竟是什么高招和妙招让这家中规中矩的酒店,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反而“逆势飞扬”呢?原来这家火锅店主要是采取了“一元啤酒促销策略”。这一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四大“杀伤力”。

一元策略的第一杀伤力:想不到的实惠。

A酒店橱窗上,非常醒目的拉着一条横幅:“崂山啤酒一元一瓶,不限量!”。青岛居民都很清楚,崂山啤酒在青岛零售价为2.0~2.2元/瓶,价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崂山啤酒由青岛两家不同的啤酒厂生产。在酒店,崂山啤酒一般要卖到3~4元/瓶。1元一瓶,别说消费者从零售店买不到,就是酒店进货,这个价格也进不来。与在其他酒店喝崂山啤酒相比,一瓶啤酒直接就可以节省2~3元,甚至比零售1.5/斤的扎啤还要便宜。所以,一元一瓶的崂山啤酒,对于青岛消费者来说真是想不到的实惠。

一元策略的第二杀伤力:买的没有卖的精,你实惠,我赚钱

大家肯定有疑问了:这样卖酒,这家酒店不得赔死啊?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会赔,而且会赚个盆满钵满。我们来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如果该酒店是从经销商处进货,那么估计一瓶崂山啤酒的进货价格在1.7~1.8元之间,而如果是直接从厂家进货,价格可能还会更低。就以他从经销商处进货的价格做个粗略的分析。如果是按1.7~1.8元的价格进的货,那么,他每卖出一瓶酒,就要净“赔”0.7~0.8元。假如一桌客人消费10瓶酒,那么这一桌就要净赔7-8元的酒钱。可是,真的会赔吗?这里面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那就是单桌菜金与酒水的消费比例,以及整个酒店菜金与酒水的消费比例。经过分析,发现家庭、情侣、2~4人的朋友是该酒店活动期间的核心消费群。这些消费群每桌的菜金消费额,平均都在100~200之间。就以最低消费 100元菜金计算,如果这桌同时消费了10瓶啤酒,酒店会赔本吗?100元菜金,酒店看似净赔7~8元,而实际上只相当于打了不到九折。需要提醒的是,正常情况下,该酒店经常打到8.8折。如果加上每个瓶子可以以0.1元钱的价格被回收,该酒店还有一块钱的回收空间呢!

一元啤酒策略的第三杀伤力: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为顾客节省消费开支。

尽管危机来临了,但生活总是要继续。该请客还得请客,该应酬还得应酬,该家庭亲朋聚会还得聚会。只不过频率可能减少了,消费的总体支出压缩了。为什么说该酒店的一元啤酒策略为顾客节省了开支呢?

假如,五六个个朋友去聚餐,消费20瓶崂山啤酒,正常价格需要60~80元,那么,来这家酒店消费就可以节省40~60元。其次,如果是比较正式的请客,来这个酒店首先不存在档次不够的问题。包厢、菜品、环境各方面完全可以给足主人面子。假如在别的酒店就餐,请客的主人在喝酒上首先就面临一个选择:喝青岛啤酒还是崂山啤酒呢?喝崂山啤酒,似乎不太有面子,为了面子还是选择喝青岛啤酒吧。这样下来,五六个人没有200~300元(在酒店喝青岛啤酒,一般是6~8元/瓶)的酒水钱是打不住的(要喝到尽兴,一人起码也得喝个7~8瓶,而生活在青岛这样一个啤酒之城,酒量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然而,来到A酒店消费,服务员会问:“先生,需要什么酒水?我们这里崂山啤酒搞活动,一元一瓶”,客人一听都瞪眼了:“啊?好好好!就喝崂山啤酒!”服务员真的像《不差钱》中的小沈阳一样,给请客的人兜足了面子,客人最少能节省100~200元。结果,被请的客人第二天请客,也把客人带到了这家酒店……其中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

一元啤酒策略的第四大杀伤力:放飞隐形的翅膀。

A酒店一元策略的出台和应用,当然是经过了科学分析与策划的,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刻、准确地吃透了经济危机下的消费心态。在一元啤酒策略的暗示下,凡是来这家酒店消费的顾客,在点菜的时候,心中都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心花怒放,欲望飞扬……啤酒省钱了,就会多点几个菜,点几个好点的菜(价格贵点的)。无形之中,顾客都产生了“引致消费”,本打算消费70~80元的,结果都上百元,甚至好几百。

方案2 惊爆一折售——和顾客玩一场心理游戏

打折促销是很多厂商用于促进新产品入市、挤压竞争对手、扩大老产品市场份额等最常用的模式。价格战就是血淋淋的商战,无论你的促销是主动的,还是被逼的,总之呈现给消费者的是越来越多的实惠。打折促销,是现代营销的常用招数,就因为此招数平常,消费者视听神经也就逐渐变得麻木。没有大惊小怪,就没有购买的激情,没有消费的兴奋感。但就是有这样的人才,创意出新型的“打1折”的营销策略,实在是高超的创意。

银座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既有历史悠久的日本百年老店,又有出售世界各国名牌商品的专卖店。那里有家“绅士名流西装店”,卖的是日本GOOD牌西服,它就是开创“打1折”销售的商店,其壮举曾经轰动了整个东京。

当时这家店促销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他们首先制定出打折销售的天数和每天相应的折扣,然后限定在促销期间销售的产品数量,最后通过各种方式为促销活动大做宣传。他们预计做16天的折扣促销,而16天的折扣也并不都是一样。第1天打9折,第2天打8折,第3天、第4天打7折,第5天、第6天打6折,第7天、第8天打5折,第9天、第10天打4折,第11天、第12天打3折,第13天、第14天打2折,最后两天打1折。

这种随日期变化,商品折扣逐渐递减的促销策略,确实极富有新意。而商品最后的折扣竟然低至1折!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振奋,且令消费者为之蠢蠢欲动的消息。所以,促销前期的广告宣传效果非常好。即使仅仅是抱着猎奇的心态,顾客们也会蜂拥而至。

表面上看来,只要是在打折销售期,顾客就可以随便选定购物的日子,甚至很多顾客都想等到最后两天,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因为最后两天的折扣最低,顾客的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消费者都是无数个思想、行动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可能达成一致。而打折商品数量的有限性,更促使消费者害怕越到后面越买不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所以当商品打到7折、6折、5折的时候,大家就再也按耐不住开始抢购了。假如你想要在打折的最后两天,以最廉价的价格购买你所中意的一套西服,那么很有可能等你去购买的时候,已经被别的顾客抢购一空了。

实际情形也是这样的:该店打9折的第一天,来的客人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来了,也是来探探虚实的,或者完全是出于好奇,只是来看看,并不买东西。从第三天开始,顾客光临的数量就明显增多,当第五天打6折时,客人就像洪水般涌来,开始抢购。以后连日客人爆满。当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买完了。

那么,商家究竟亏本了没有呢?你想,顾客纷纷急于购置到自己喜爱的商品,从而引起抢购的连锁反映。结果打到5折的时候,商品就卖的差不多了。总的算下来,不仅没亏本,反而大赚了一笔。这家西服店应用奇特的促销创意,让自己的商品在打7折、6折、5折时就已经全部销售一空。“打1折”只是商家和顾客玩的一场心理游戏而已。商家怎会赔本呢?

此次打折促销之所以具有巨大杀伤力,根源在于满足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同时他们还成功地利用了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心理,即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占便宜”的资源时,相互之间无法达成同盟,从而不能使互相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商家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敢打出低至一折的促销策略。其实这是卖家与消费者打的一场必胜的心理之战。

方案3 独卖一件货——限量刺激,见“新”意

有些对服饰装扮有着自己独特看法的女性,不太爱去品牌专卖店购买衣服,在她们看来,品牌专卖店的衣服一般都跟着当年的时尚潮流走,不仅颜色一致,而且衣服款式上也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当你穿着时下正流行的一款时装,走在都市繁华的大街上,时不时有几个和你穿着同样衣服的女性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时,你的心理感受如何呢?也许原有的新鲜感、喜悦感会大受挫伤。

正在昆明某大学上研究生的小A,是一位有个性、有思想,喜欢标新立异的女孩。同样在服装穿着方面,她也不喜欢和别人雷同,总希望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风格。她最钟情的服装店是离学校不算远的一家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的个体经营的小店。这家小店的老板,不按常规“出牌”,有一些不在流行风向内,但样式又比较特别的衣服常常出现在他的店内,如古老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的独特款式,后现代反主流的个性款式等等。除此之外,该店最大的特色是:无论什么款式的衣服,只有一件货。任何一套衣服,卖出去之后决不再进货。在如今物以稀为“特”的年代,对像小A这样喜欢标新立异的新新人类而言,极具吸引力。因此小A成了那家小店的常客,每个月都要在该店消费几百甚至上千元。

由于小店服装价位合理,而款式却新颖独特,以及一件货限量的营销策略,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小A这样爱美,又追求“新”的顾客。顾客进到店里,只要看到真心喜欢的衣服就立即买下,绝不犹豫。因为害怕一迟疑就被别人买走了,那可是绝版呀!

不论哪行哪业,新品总是对消费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新”意味着引领一线的潮流,“新”意味着鲜活的竞争力,这对于商家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无独有偶,美国有个超市,就是专售新产品的。有些新产品很畅销,很多顾客抢着购卖,没抢得手的,请求市场再次进货,可得到的答复竟是:很抱歉,本超市只售首批货,卖完为止,不再进货。对此,有些顾客很不理解,还向旁人抱怨。但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只要看到中意的商品就买,决不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