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横滨的龟田商店曾贴出告示曰:“现定于今天下午1时45分至2时,做15分钟最低价优惠大酬宾,敬请光临。”大批顾客闻讯蜂拥而至,出现了罕见的购物高潮。事后统计了一下,这15分钟的销售额是平时每天的两倍。此后,中外不少商家纷纷效仿,抓住重要节假日的机遇,大做“一刻千金”的文章。
五、超值一元销售
超值一元,就是在活动期间,顾客可以花一元钱买到顾客平时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元才能买到的商品。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问题:这种促销方案不是让商家亏本吗?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这种1元钱的商品确实赚不到钱,但是通过这些商品,店铺吸引了很多的人流量,而一个客户在购买了一件1元商品之后,同时再购买商店里其它商品的可能性非常大。
香港最大的参茸海味公司——美国花旗参店,曾推出了“一元超值销售”的价格策略,将过去花一百几十元才能买到的参类商品化整为零,使顾客只花一元钱就能买到。消息一经传出,商店门庭若市。那些以一元钱售出的商品的确亏本,但却因此吸引来了大量的顾客,销售了更多其它的商品,从而也达到了促销盈利的目的。
方案4 陈列技巧——商品摆放窍门多
超市商品陈列技巧对于超市商品的销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从空间、心理等多方位、多角度促进顾客的消费行为,是超市经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陈列的好坏,对销售额的影响极大,这是众多厂家和商家极度重视产品陈列的原因。因此,厂家总是不惜重金抢夺黄金货架;商家总是将最好卖的产品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但是,一个卖场,总有冷角和死角;黄金货架也不是每一个厂家都可以抢夺到的。因此,掌握商品陈列技巧,是对销售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下面介绍几种借势陈列之道,也许能提供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一、借“微妙心理”之势
在卖场购物,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收银处总是排着长长的队,在货架上选购商品时的高兴劲,都因为焦急地等待烟消云散。卖场寸土寸金,不可能设立过多的收银台,但是很多人因为不耐烦等待,选好的商品又不是很必需的,时常放下就走了,这也使卖场丢掉了不少生意机会。
消费者这样的焦急心态可不可以利用呢?像家乐福,设有专门的杂志陈列区,可以将杂志的陈列靠近收银台,并陈列一些当地畅销的市民报,消费者在等待收银的时候,顺手拿起一本杂志或一份报纸翻阅,也就很顺势地将这些商品买回了家。只是换了一个产品陈列位置,原本在卖场并不是很好卖的报刊杂志变得更容易卖出,同时也缓解了消费者的焦急心理,可谓一箭双雕。
还有一些产品,不适合在卖场给出大面积的陈列面积,同时,这些产品又有一定的私密性,导致消费者不会在这些产品面前逗留很长时间,这样的购物心理同样值得借势。像安全套、避孕药品等,购买者都是拿了就走,很少仔细挑选,因为东方人对此都有很强的羞怯心理,购买这些产品像在作贼。有些卖场就十分聪明,在靠近收银台的这些咽喉通道边设立一个小小的陈列柜,将安全套和口香糖等小商品同时放在陈列柜里,消费者在不经意中就将这些私密性很强的商品带回了家。有时候微妙的心理状态能够突破消费者理性的樊篱,促使消费者购买。
二、借“相关产品”之势
一家便利店老板,进了一批酒瓶启子。开始他将这些酒瓶启子放在一个角落里,有人问了,就指给别人看,卖得十分缓慢,他也不大在意。后来,酒瓶启子的业务员巡视终端,看见该老板的陈列,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把酒瓶启子放在你出售的酒旁边试试,我敢保证你的酒瓶启子的销售量肯定会是以前的几倍,而且根本就不会占多少地方。
该老板不信,但又觉得业务员有些道理,所以决定一试。结果正如业务员的预料,酒瓶启子的销售量成倍上升。他纳闷的是:有人购买酒瓶启子甚至一次买好几个。他问这些消费者原因,消费者回答很简单:做得这么漂亮,可以挂在冰箱上当装饰品呀!
酒和酒瓶启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商品,但是却相关。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酒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会反复购买;酒瓶启子相对来说是耐用消费品,消费者不会反复购买。这就决定了酒瓶启子被消费者关注的程度低,不可能专门设立一个明显的位置来做它的陈列,被放在角落里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酒瓶启子除了开酒用,还有别的效用,比如别致的款式被用来当作装饰品,它的购买数量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产品除了核心价值,还有延伸价值。“时常被消费者看见”——就是做陈列时要考虑的问题。酒瓶启子借酒被时常关注之势,同样创造了不错的销售形势。
在陈列上,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呢?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面积小;产品反复购买机率相对低;产品有一定的延伸价值;产品小巧精致……这些特点的产品就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
三、借“竞品”之势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去卖场购买已经想好的啤酒,在啤酒的陈列区,该啤酒旁边陈列着另外一个品牌,一看价格,低0.3元一罐。想想:口味差不多、容量一样,好,就买便宜的吧。购买的决定就这样被改变。价格借势在陈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起到打击竞争品牌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竞争手段比这来得更直接更致命。
如果你的产品和竞争者是同类产品,并且包装、质量、款式、品牌力都和竞争品牌差不多,但是你的产品价格就是比竞争品牌要低,你应该紧贴着竞争品牌陈列。这样,能最直接地突出你的价格优势。不要小看那张小小的价格标签,这往往是你把竞争品牌的消费者拉到你旗下的最后机会。
当产品优势明显的时候,陈列一定记住用紧跟策略。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紧跟,起到的作用就是最直接让消费者来进行比较,充分借竞争品牌相对于你的弱势,来提升自己的优势,一边打压,一边提升,效果不言而喻,这是陈列中的关键!
当然,一个产品相较于竞品,会在很多方面产生优势:价格、性能、品种、包装、促销等等。企业有了紧跟意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在陈列中,充分将你区别于竞品的优势提炼出来,简单明了地告诉消费者。
四、借“旺销产品”之势如果你的产品处于新品入市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得很好,那
么在卖场陈列如何选择陈列位置呢?旺销产品旁边的位置,是新产品
最好的推广位置。旺销产品所处的位置是消费者经过人次最多的地
段,受到注意的机会自然更多,商品被购买的机会也更大。如此旺势,
是不可以不借的。
借旺销产品之势陈列产品有两个问题值得企业注意:1、如果你的产品和旺销产品在品质、包装、价格等方面的弱势明显,请你一定要远离旺销产品,因为那样你只能成为别人的陪衬,更加暴露你的缺陷。2、一定要展示你与旺销产品的不同个性,突出你与旺销产品的区别,你的产品才可能和旺销产品站在同一个陈列竞争高度。
消费者在卖场闲逛时,一分钟可以经过100~200个产品,被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会占用消费者5秒钟的时间,这就是所谓“卖场5秒钟广告”。所有商家在卖场的“肉搏”,都是要争取到这5秒种的关注,但是消费者几乎平均不到0.5秒就会经过一个商品,要让你的产品在100~200个产品中跳出来,受到关注,借旺销产品货架前消费者停留时间长的特征,采取紧贴陈列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吗?有资料表明:紧靠旺销产品陈列的商品,受到消费者关注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产品。
五、借“购买习惯”之势
沃尔玛在一次对卖场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尿不湿和啤酒销售额的增幅极其相近,增幅曲线几乎完全吻合,并且,发生时段是一致的。卖场人员很奇怪,这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产品,销售变化情况怎么会如此一致?原来,很多年轻的父亲被妻子打发出来给孩子买尿不湿,这些年轻的父亲都有喝啤酒的习惯,每次都会顺带着将啤酒带回家。卖场为了消费者方便,干脆将这两个产品陈列在一起。从消费者购买习惯出发,使卖场某些商品的陈列组合依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进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借势方式。
千奇百怪的消费者购买习惯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找到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卖场靠近出口和入口的通道上人流要比别的地方多很多,这是所有消费者在卖场行走购物的规律,那么可不可以根据这个习惯来陈列商品呢?比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有这样的一种分类:冲动型购买和目的型购买。对于冲动型购买的商品自然应该放在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消费者走到这类商品跟前时,往往很习惯地就将这些商品放进了购物推车。这些商品有饮料、面包等等消费频率高的商品。相反,像剃须刀、收音机等商品,消费者去购买是目的性非常强的,完全就可以放在比较冷清的角落。
还有一个规律:消费者在卖场的行走方向,绝大多数人是单向行走,很少人会在卖场的通道里来来回回地走动,也就是说,卖场的人流方向往往是以单一方向为主。东方人的方向感绝大多数是右手方向,消费者会对右手边的商品更加留意,所以,同一个通道,往往是人流方向的右边货架要比左边要好。
方案5 准确定位——认清对手,有的放矢
在产品营销中,紧密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同时明确竞争对手,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或发现对手产品的缺陷,开发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有的放矢的进行推广和策划是十分重要的。
湖北有家企业,有一个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产品,采用区域代理的方式销售。产品刚上市时,销售状况还不错,但在销售一段时间后,发现该药品的销售出现了制约瓶颈。虽然这家企业做了很多努力,试图突破销售瓶颈,可销量的提升一直不明显。
无奈之下,该企业聘请了相关专业的咨询策划人员帮助诊断。经过调研,咨询策划人员发现,企业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是将所有的同领域治疗产品都列为了竞争对手,同时企业在宣传自己产品时,又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自己与其他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很难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
咨询策划人员通过对医生的处方习惯进行调研,发现临床医生在给骨关节炎的患者开处方时,一般是开一种西药加一种中药。由于企业生产的该产品是中药,因此相同治疗领域的中药产品才是它真正的竞争对手,而西药不仅不是对手,还是可以联合用药的伙伴。咨询策划人员还发现,同类的中药产品,在宣传治疗功效时,一般主打的都是“活血化淤”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的一线西医来说,是过于空泛了。而该企业生产的这个产品,虽然是由32味中药组成,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味药中明确含有“阿片碱”的成分,“阿片碱”具有明确的止痛作用,可以缓解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于是,根据调研结果,企业改变了营销策略,他们针对同类的中药产品,主推自己疗效机理明确的优势特点,很快得到了一线临床医生的认可,销量增长了一倍。
与此情况类似的是,曾有家企业,有一个消化道黏膜保护的产品,可以用于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治疗。企业在定位之初,将占治疗消化道溃疡药物最大份额的产品——奥美拉唑,作为自己主要的竞争对手。可是,奥美拉唑的治疗机理是质子泵抑制剂,与该产品黏膜保护剂恰恰是可以联合用药的产品。该产品如果采用“搭车”的营销策略,本来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相反它却与该领域的最强者竞争,自己又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因此在营销中,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在明确对手后,采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策略是非常高明的,采用扬长避短的营销手法,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例如,农夫山泉面临早以成为定局的纯净水市场以及水饮料同质化的现状,颠覆了“纯净水”的认知,宣布停产纯净水,转产天然水。海南椰树集团避开了纯净水与天然水的纷争,推出火山岩天然矿泉水,打出“绝非江水、湖水”的概念,暗示椰树的矿泉水才是纯天然水,提出了纯天然水才是无污染的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的水。康富来公司针对红桃K“补血快”的特点,提出了补血快但不一定持久的看法,根据血尔口服液产品的功能和特性,确定了“功效持久”的定位,提出血尔口服液“补血持久”的概念。
我们总会说,现在是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其实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即某一层次某一类型的产品超过相应需求的过剩,而其他层次、类型的消费者却难以在市场上找到真正中意的产品,市场空间的有限性与市场潜力的无限性同时存在。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市场潜力中挖掘对手没有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或对手虽涉及但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把握顾客的认知,这样的竞争才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