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巧设布局,多姿多彩
除通知型的日常办公会议纪要,大都有较为固定的写作格式(通常由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和决定事项组成)外,对指示型会议纪要,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题性的,都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一讲公文结构就是“开头”“主体”与“结尾”,不论具体文种,也不看具体内容,更不作深层次透视,只是把几个“木块”生拼硬凑在一起,这是违背公文写作实践那千变万化的运动规律的,因为公文的结构是多姿多彩的,不仅外形多变,而且内在结构更是变化无穷。为此,综合性的会议纪要,由于内容涉及前前后后、方方面面,情况比较复杂,故在结构布局上,除自然情况外,内容多采用“三大块”的写作形式,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对当前工作形势的分析,对今后工作的打算等,这是就整个篇章布局而言。至于具体到每一部分,特别是第三部分,可以是采用“梳辫子”的方法,归纳成几个问题并列说明,这是“横式”结构;也可以是一环套一环的层层递进,这是“纵式”布局。专题性或专业性的会议纪要,由于内容单一,故多采用“撮要分条”或“分条列项”的结构形式。“撮要分条”,即在开头讲完自然情况后,或相接、或独用一段文字,交代会议的中心议题、主要活动情况及总的评价;然后在内容上可并列写几个条段,每条之前标序号、提段旨,做到一目了然。“分条列项”的结构,体现“横向”布局,是把全篇纪要归纳成几个条条,既无独立的开头亦无独立的结尾,若干条之间是并列关系。总之,不管采用什么结构,都必须体现出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中间不可出现“空白”,也不能产生“跳跃”,更不能按照会议的顺序来写“纪要”,这样出来的不是“纪要”,而是“流水账”“会议日志”。
第二点,明确宗旨,突出中心
一次工作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明确宗旨,即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既想“抱西瓜”又想“拣芝麻”,要肯于舍“芝麻”,抱“西瓜”。
还要注意的是,一次工作会议,在具体讨论中必然会产生几种不同意见,不能把这些意见都纳入会议纪要,而应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少数人的正确的意见。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等提法,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对有分歧的意见,除学术性的研究会议纪要外,是不可写入“纪要”的。
第三点,讲究用语,注意条理
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就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这是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一个主要区别。会议记录一般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则需要有一个对会议讨论意见的综合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理论化的过程。所谓条理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分类归纳,层次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力给予理论上的概括,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当然条理化、理论化,并不是脱离会议实际,搞虚假的“粉饰”和“拔高”。
第四点,忠实会议,做好记录
会议记录必须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在写作当中,感到有的地方必须有所增减时,要经机关主要领导同志同意,必要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会议记录是产生会议纪要的基础,也是整理会议纪要的主要原始性素材之一。只有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才有利于会议纪要的整理,并保证纪要的质量,做到准确无误。
第五点,行文方式,单复结合
通知型的“会议纪要”,由于有固定的“中共××市委第××次常委会议纪要”“××省人民政府第××次常务会议纪要”等红色版式,所以它们大都是单体直接行文,且不加盖印章。
指示型的“会议纪要”,一般多是复体行文,即在上报或下发时,分别使用“报告”或“通知”做文件头,“会议纪要”作为附件随之运行。复体行文,党政机关应分别按照各自的公文处理法规的相关规定,使用标准的公文格式。
302.怎样写好“命令(令)”?
【解答】“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时使用的文种。
命令(令)的内容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发令机关(或机关首长)和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等;二是由发令机关、事由与文种组成,如前述的嘉奖令的标题;三是由事由与文种组成,如“通缉令”等。“令”在多数情况下要编有令号,特别是“发布令”“任免令”“嘉奖令”“通缉令”等更应如此。
(2)正文
命令的种类繁杂,其写法也不尽相同。
一是公布令的写法。公布令具有独自的特点,它的内容一般都较简单,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①公布对象。即被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名称,如《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
②发布依据。即用以说明发布对象是由“何机关”“何会议”“何时”予以批准或通过的。如“《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4年9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
③施行时间。有两种写法:一是发布与施行为同一时间:“现予公布施行”;二是发布令时间与施行时间不一样,如“现予公布,自二○○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二是宣布令的写法。其正文一般由“令的缘由与根据”“令的内容与要求”和“令的执行办法”三部分组成。如1948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惩处战争罪犯的命令》(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集),第一部分中的“我人民解放军自转入进攻以来,所向无敌,全国胜利,屈指可期,国民党反动派懔于覆没的命运,近更灭绝人性,施放毒气,屠杀人民,破坏建筑,毁灭物资,作垂死的兽性的破坏。我全军上下,除应更加努力,采取一切有效办法,保护国家与人民之生命财产,使之免遭国民党军队溃败被歼时之破坏与损失外,应对此种战争犯罪彻底追究,严予惩处”此为发令的缘由;随即又指出:“特根据我军一九四七年双十节宣言之精神,宣布如下命令”,这一段话为发令的依据;然后向国民党反动派宣布的三项政策是“令的内容与要求”;最后一段文字是“令的执行办法”:“我各地人民解放军应切实执行此项命令。我军对待国民党反动派党政军人员的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上述战争罪犯应属于首恶者一类,必须追寻他们至天涯海角,务使归案法办,不容漏网,切切此令。”
三是任免令的写法。先要写明任免的依据,最后交代任免的职务。如2003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的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任命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四是嘉奖令的写法。其正文包括:①“受令的原因和根据”,即被嘉奖的原因;②“受令的内容”,即授予何人何荣誉称号或提职、晋级、物质奖励等;③“受令的要求”,一般在结尾处发出普遍性的号召和要求。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1991年10月14日),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指出:“钱学森同志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天工程……作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这段文字约有400字,是受令的原因和根据;第二段写道:“为了表彰钱学森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属于受令的内容;第三、四两段是发出的号召与要求:“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而努力奋斗。”
五是行政令的写法。正文一般分“令由”“令的要求与执行”等内容。所谓“令由”即发布令的原因和依据,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1999年12月19日)的第一段文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有关规定……”,属于“令由”;接着一段话:“命令你们进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开始履行防务职责”,这是“令的要求”;最后一大段文字:“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政主权,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你们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后,要坚持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忠实履行职责,遵纪守法,把部队建设……威武文明之师,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澳门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是“令的执行”。
写好“命令(令)”的要领包括以下四点:
(1)使用“命令”要严肃认真
在命令体公文中,使用最多的是“公布令”,它的制发者必须是具有制定、发布法律、法规、规章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而发布的内容又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无法规、规章制发权的机关制定的“类规章性文件”不得使用“公布令”的形式发布,而应用“通知”。
“行政令”的制发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情况看,包括中央政府在内,除非涉及全局性的重大行政措施(如人口普查,解放军进驻特别行政区,统一计量单位,保护野生动物,部分地区实行或解除戒严等),一般是极少使用“行政令”的。由此可见,对行政令的发布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据笔者所知,某市公安局为遏制少数民警执行公务期间喝酒的现象,连续制发了三道“戒酒令”,内容虽然可取,但形式欠妥,而应以使用“通知”为宜。
至于“宣布令”,由于担负着传递国家政策、主张等重大事宜,更不是中下级机关可以考虑使用的。
(2)语言要特别精确
命令体公文,篇幅一般都非常短小。像公布令、任免令一般只有几十个字,全文只有一段话,而这一段往往又只是一句话,篇、段、句合一。动员令、行政令、宣布令文字虽然相比稍长一些,也不过千八百字,与其他文件相比仍然属于短篇。不管是几十字,还是千八百字的,都担负着统一行动的使命,以其指挥千军万马,指导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使全党、全军、全国步调一致。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命令体公文的用语需要特别注意讲求精确。“精”指的是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要使用一些意义凝炼的“浓缩”式语言;“确”指的是所言之事要严丝合缝,令的要求十分肯定,比如,时间要求、度的掌握、投入的力量、组织手段、协同关系、达到的目的、个别问题的政策对待等,都要有具体的规定。自古以来,命令都是传递国家重大使命的,事关重大,因此,精确地使用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71页),全文不过260个字,字字句句,锤炼而成。如对新四军威武之师的评价用了相当精练的“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八个字,这一“功”一“名”写得多么精粹;对叶挺的赞誉仍是八个字:“领导抗敌,卓著勋劳”,后面这四个字是前面四个字的提升与递进,气势磅礴;“愤慨之余,殊深轸念”八个字,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既表示了对敌人的义愤填膺,又表达了对我新四军将士的深切悲痛的怀念之情。此令文堪称是当代公文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用语精确、气势雄伟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