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是第七至十七条,作者从战略高度总结了我军三个月作战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正确的作战方针及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法。比如,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吸引了蒋介石原拟调赴东北的几支有力部队于关内……对将来斗争也有重大的意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三个月歼敌二十五个旅时所采取的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我们损失淮阴、菏泽、承德、集宁等几十个中小城市……各地应检讨过去作战经验,吸引教训,避免重犯错误”等。特别是在第二大层次之下,每个条款又含有非常严密的两个小层次。作者使用“过去三个月内……”的句式,回顾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或已经做过的事情,用“三个月经验证明:……”的句式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今后必须……”“必须……”一类的句式提出今后应坚持的做法,从而使得每个条款都表现为先因后果、先务虚后务实、先讲道理后发指示、先说为什么要做后说做到什么样子这样一条立体性清晰的思维路子。
第三部分即第十八条,作者站在宏观高度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而要求全党统一认识,树立必胜的信念。这是实现今后一个时期作战再歼敌正规军25军旅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思想保证。
三个层次,从总结战绩入手,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明确方针、交代方法,最后落实到思想保证,一环套一环、一扣紧一扣,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而且,在表述方法上,边叙述边说明,叙中有议、议中有说、有理有据、理据结合。从而,把多方面的问题、多类型的矛盾、多层次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是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在公文写作中的展现。我们理应从中加深学习理解,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吸收丰富的营养,把我们的工作总结写得更有科学性,更加切合实际。
三是“正反对比”的结构形式。如《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是朱德同志1939年7月7日所写的一篇工作总结(以下简称《总结》),生动地总结了“七七事变”以来八路军抗战的一系列经验教训,为我军如何进一步提高战略战术,争取全国战略主动指明了方向。在今天,这份总结不仅成为我们研究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写好总结也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作用。
①跳出“三大块”的单一写作模式。此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是跳出了总结写作的一般模式——“三大块”。“三大块”即“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或做法与经验、或经验与体会)——存在问题与今后的意见”,这可算是当前总结写作的普遍模式。
我们之所以要写总结,就是要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从方向、做法、效率、成因等方面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与判断,然后提炼经验、找出教训、寻找出指导今后工作的良策。当我们把这个总结的过程转变成书面文字的总结时,它应当与思维运动的过程相一致,那就是把情况、经验、教训、主张揉在一起,归纳出几个专门的问题来,逐一全面系统地给予回答,维护事物的本来面貌及完整性。而“三大块”的弊端是难以回避主要问题在三个部分的分割、隔裂与重复出现。
此文在这方面为我们如何跳出“三大块”的弊端,把总结写得有理有据、有血有肉提供了典范。如《总结》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按照主次顺序,分别讲了“团结一致”“动员民众”和“采用灵活战略战术”三大问题。在讲每个问题时,不是像“三大块”那样,这里摆情况、那里列做法,也不是这里讲经验、那里谈教训,更不是这里讲体会、那里说主张,而是把情况、经验、教训、想法有机地揉在一起,从事实与道理的结合上、从全面与反面的比较中、从经验教训与今后的主张一脉相承上作出全面“立体式”的回答。总之,《总结》给阅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于作者既不是就事论事地讲情况,也不是单纯孤立地进行叙述、议说,而是从总结经验教训中指明未来。
②夹叙夹议,事理融合。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说的夹叙夹议方式,是总结写作的基本表达形式。因为在写总结过程中,不仅要言事,而且要明理,事理结合,相辅相成。《总结》在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如“冀察晋边区之能连续粉碎敌寇数度疯狂的围攻,晋冀豫边区之能成为华北抗战最坚强的铁的堡垒,晋西北根据地之能继续巩固与发展,这是靠了什么呢?就是靠着党政军民坚强团结的。在这些抗日根据地中,各党各派过去和现在都互谅互让,大多成立了比较民主的抗日政权,部分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帮助民众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给予人民以各种抗战的便利。政府爱护人民,人民尊敬政府,政府帮助军队,军队也保卫了政府,军政民之间打成了一片,军队之间化除畛域,党派之间推诚相见,这一切保障了我们的铁的团结,使我们得到了胜利”。这段话,首先是通过议说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疑问,这实际是在表达观点;然后用了一段较长的叙述文字作出回答,这是在陈述事实;在陈述事实之后,最后又紧接着进行议说,并以此作结。就是这样边讲道理、边摆事实,使“事”与“理”紧密融合于一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总结》不仅在阐述正面道理时是这样,而且在批判错误主张时也同样是如此:“如果不积极去巩固与扩大抗战力量,反而作日寇的应声虫,提出‘溶共’‘限共’的口号;如果歧视抗日政府,忽视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伟大作用,而加以撤除;如果不去积极动员民众,反而去限制抗日的自由;如果纵容一些军队不守群众纪律,甚至在友军将士前线喋血之际进攻其侧背,”这是作者在叙事,列摆情况,紧跟其后就一个喻议句:“这些就无异于放下自己最锐利的武器,用自己的刀砍去自己的手,怎能令全国人士不怀疑这些人是急于私利、忘却公义的分子呢?”
③讲究修辞,巧用辞格。任何一篇精美的工作总结,无不与修辞有着直接关系,巧用辞格是把公文写得又好又巧的关键所在。满打满算1200多字的《总结》,设问、对比、排比、对偶、综说等辞格比比皆是。
全文以“设问”开篇:“八路军抗战两年以来,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经验教训呢?”这个开头语犹如一块磁铁,强力地吸引着阅者的注意力,唤起人们的注意。
在每一个问题之首,都有一个对比句做小标题,例如,第一,“凡是在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的地方,我们就能胜利;凡是在发生磨擦地方,我们就要遭受不必要的挫折”。第二,“凡是在民众运动有成绩的地方,游击战争就能展开,抗战就能胜利地坚持;凡是在民运落后或受挫折的地方,抗战一定要遭受不必要的困难”。第三,“凡是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战役和战斗,我们大致就能胜利;凡是单纯防御或盲目进攻,就会遭受失败”。三个标题,由六个“凡是”组成三大“对比”,突出三条经验教训,为开篇的“设问”作出全面回答,呈现纲举目张之势,可谓十分精湛。
《总结》在阐述抗日根据地的机动战原则时,连续使用了12个成语及四字格词组:“小股进退,分支袭扰,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昼伏夜动,声东击西,有意暴露,及时隐蔽,利害变换,毫不犹豫,拿定火线,转入外线。”这48个字,不仅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且节奏明快、刚劲有力,又便于牢记、易于执行。
《总结》在阐述全国范围的机动战原则时,更连续使用“在敌寇外线包围中寻求机动,在不利情况下毫不恋战”、“由单纯防御转到攻势防御,由被动转到主动,由散漫的队伍转到正规化和机械化的队伍”等一连串的排比句式,显得语言凝炼、言简意赅、干脆利落、富有气势。
写好“总结”的要领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找出规律,突出重点
总结的目的,在于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便对今后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步伐更加稳健有力。为此,就必须通过总结找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和指导价值的东西。所以,写“总结”应切忌“流水账”。所谓“流水账”,即不分主次,不讲轻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端”。克服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说,就是把工作中的基本经验、主要做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的成功之处,指导工作开展的得力之法,推动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总结提炼出来。只有这样的“总结”,才是积累智慧的“宝库”,达到认识彼岸的“桥梁”。那种“千年模样一个样”的“通用总结”(即每到年底,把上一年的“总结”找出来,改改日子,换换数字,开头增加点新的提法,以此应付上级机关)理应加以杜绝。
二是“功夫下在平时”
写“总结”最根本的一条是丰富地占有材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写“总结”时才去现翻材料、现给下级打电话要数字、要例子是不行的,而是要把材料积累的功夫真正下到平时。比如,对党和国家在方针、政策上一些重大的、最新的提法;上级机关有关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一些新的要求;本机关每一位领导同志在有关工作上的一些新的意图、见解、评论、想法,特别是他们随时随地随口而出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看法,一定要记在心中。以上这些是“上头”。还要注意掌握“下头”,机关内部及下面基层单位出现的工作新动向、新苗头,以及典型人、典型事,特别是群众中出现的对工作精神的见解、评价及含义深刻的“火花”式的语言。积累的方法是处处留心,看到就摘、听到就记,越记越丰富、越记越熟悉。既有上情,又有下情,这“情”就是写总结的养料,有了丰富的养料就“如虎添翼”,写起“总结”就会随手拈来,轻车熟路,否则,临起草“总结”时现抱“佛脚”,“先搭架子后填肉”,这样临时拼凑、填充起来的“总结”势必言之无物,空话连篇。
三是行文要规范
“总结”不是一个主要、正式文种,加之它的行文属性是“中性”,因此,在上报和下发时,都要从主要、正式文种中选择“报告”和“通知”作“文件头”,载运着“总结”分别向上和向下行文,切不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总结”虽作为“附件”随“文件头”运行,但它与一般文件的附件不一样,其落款处也要加盖印章,以示负责。
309.怎样写好“调查报告”?
【解答】“调查报告”是就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经过科学的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以后所写成的书面报告。通过调查报告,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向领导反映真实情况、问题及事物的发展规律,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当前的工作服务。只有大量、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并据以形成书面报告,才能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并建立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无往而不胜。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调查报告这一文种有多种表现形态,常见的诸如“调查”“调查记”“调查汇报”以及“考察报告”等,均属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具有鲜明的特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不容许有任何虚假或浮夸;二是它的针对性强,亦即它必须围绕明确的调查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或回答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对于调查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依据其内容含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两大类;从实际功用角度划分,又可将其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和查实问题的调查报告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属综合调查报告,第二、第三类属于专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不同于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是下级写给上级,用来反映贯彻执行上级决策实施进展情况的,它偏重于对事实的陈述;调查报告则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派人到所属单位或地区通过调查以后写成的,它所针对的是具有比较典型性的事情与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偏重于对客观情况的分析研究与理性提炼。
调查报告也不同于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往往是上级机关从全局出发选点,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表述;而且专题性较强,尤其强调突出重点,通常是集中一点,回答并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而工作总结要求从全局出发,总结本机关或单位的工作,目的在于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利再战,内容比较全面、系统,而且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无论哪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其结构模式基本相同,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
一种是公文式的标题,其模式较为固定,主要由“事由”(或内容)与“文种”组成,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我省流窜犯罪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调查报告》等;另一种是新闻式的标题,这类标题是直接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有的并配以副标题,点明调查的对象或调查的地点。例如:
①《风筝都的崛起——潍坊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调查》(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