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秋季锻炼穿衣讲究层次。秋季气温开始下降,早晚温差较大,锻炼时穿衣应分出层次。有人认为秋季进行户外锻炼无须穿外套,一旦运动起来就感觉不到冷了,穿一身运动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户外锻炼仅是在运动中期产生较多的热量,如果热身时就穿很少的衣服,出汗后很容易患上伤风感冒。因此,在晨练的时候,人们应当多穿一件宽松且能挡风的外套,里面穿T恤或者秋衣,等做完热身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脱下外套。锻炼结束后出汗多,在回去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并换上干燥的衣服。
另外,如果运动量小,出汗少,可选择吸汗保暖的纯棉内衣。若要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就选择透气性相对较好的服装材质,如化纤等材料,可以帮助散湿。千万不要让湿衣服在身上溻干!很多人患腰肌劳损、肩背关节疼痛等风湿性关节疾病,均与大量出汗却不能及时更换干衣服有关系。
②及时补水防秋燥。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气候一下子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梨、苹果、乳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同时秋天气温下降,时常阴雨连绵。肌体在这种环境下易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另外,秋季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朋友在秋季的血压一般较夏季增高15毫米左右汞柱,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专家建议晨练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运动时更要选择舒缓的项目,以免发生意外。
③做好准备,防止拉伤。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需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中老年人参加集体性的锻炼活动时,把自行车或三轮车往路边一停就开始了,一点儿放松关节和韧带的活动都没有,这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人的肌肉和韧带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容易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4.冬季锻炼有讲究
很多中老年朋友有坚持每天锻炼的好习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中断。冬季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御寒抗病、磨炼意志。但是,若锻炼不当,很容易给自己的身体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掌握一些冬季锻炼的安全知识很重要。
①场地选择很重要。冬季应尽量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们的活动大都在室内,外出也常常坐公交车,接触阳光、新鲜空气的机会比较少。室内活动场地可如常选择;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场地的地面,尽量少在柏油路、石头地等硬路面进行锻炼。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此类地面要比夏天更加坚硬,对脚、腿、骨骼、关节冲击力加大,容易受伤。所以,应尽量多在土地上进行锻炼。
当遇到室外大风降温、大雾、降雪等此类不宜室外活动的天气时,室内的适当活动也是冬季锻炼的好办法。在室内锻炼时,最好选择朝阳的房间,室内需通风换气,可以在室内做体操,活动一下腰腿,应选用动静结合的运动为好。也可以自己编一套健身操,比如有颈椎病、腰腿痛等病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四肢、腰腿活动,尤其在头部的搓、按、捋等手法,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②冬季运动防冻伤。在室外锻炼时,人体的肌肤暴露在寒风中,容易使肌肉关节变硬,暴露部分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能力降低。因此,进行锻炼的时候,应该穿上保暖、轻柔的运动服装,对于暴露在外的部位要使用御寒用具,如手套、棉帽等;鞋袜要保暖、合适,不要因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保持鞋袜干燥,注意保温,膝盖特别怕冷的中老年朋友可以戴上护膝,以防冻伤。
③耐力项目最适宜。冬季气候寒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造成运动伤害,所以,健身时一定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即耐力性项目,也就是有氧运动,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自身体质,包括长跑、拳类、操类等。在锻炼时间上,中年人适应能力稍差,可选择在下班后,18~20点身心比较放松的时间段进行锻炼;老年人冬季健身的时间一般应选在14~19点,因为其身体各部位老化已经相当明显,选择温度较高、有阳光的时间进行锻炼,更易活动开,也可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第四节 有氧运动——长寿者的运动
1.有氧运动的含义
按照运动时肌肉收缩的能量来自有氧代谢还是无氧代谢,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有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一般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最好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锻炼身体的主要运动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车、太极拳、健身舞、体操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太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是无氧运动最大的特征。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是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而当今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在于调节自身的生理平衡”,轻微而适当有氧运动有助于健康长寿;而过分剧烈无氧运动会催人早衰早逝。
2.有氧运动的好处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和利用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心肌收缩更加有力,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量因此变得更多。它还能增加全身的循环血量,特别是肺部的血量,增加氧气的输送能力。
有氧运动可调节物质代谢。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使高血糖患者血糖降低,脂质异常症者血脂减少。同时它还能提高血液中对冠心病有好处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强骨骼密度,防止骨钙流失,预防骨质疏松症。
有氧运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大家知道,血液循环是靠着心脏的功能来实现的,而人体的淋巴系统没有运输动力,淋巴液只能在肌肉运动的带动下在身体里流动。因此,身体锻炼对于淋巴循环更加重要。淋巴液畅通,淋巴细胞才能正常工作,免疫功能才能实现,坚持做有氧运动可降低病毒性感冒、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的发病率。
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内碱性增强。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肺部大量吸进新鲜空气,并使肺部内的二氧化碳大量呼出。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它的减少可使人体血液的碱性提高。
3.如何掌握有氧运动的尺度及要领
运动前需要做下准备活动,活动关节韧带、抻拉四肢等,最好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
另一个衡量运动效果的指标就是心率,人的最大心率一般是220减去年龄,想要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效果,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5%~85%。若不能达到最低值,则锻炼的效果不明显,如果心率超过了85%,那么就是无氧运动了,靠运动来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就会减小。
另外,运动过程中,通过自我感觉来掌握运动量及强度,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等,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感到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等,则表明运动超限。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不要低于20分钟,因为在前20分钟,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肌肉中的糖元,20分钟以后,机体才会调用脂肪作为运动能量,因此20分钟后的运动时间就更重要。如果运动时间能延长到1~2小时,锻炼效果会更好,锻炼时间主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
运动过后不适的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合适的尺度。一般在运动之后,会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会很快消失,这属于正常现象。若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且持续一两天,则说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及血液循环中堆积过多。这是无氧运动的后果,下次运动则就要减量了。
中老年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更要掌握运动的尺度。最好在运动前去咨询下医生,全面体查,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出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再进行锻炼。
§§§第五节 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1.经常散步乐趣无穷
俗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散步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①散步的功效。
散步主要是进行下肢关节肌肉的活动。正所谓“人老腿先老”,可见腿脚灵便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人们通过散步可锻炼下肢肌肉及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减少或延缓骨质增生并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轻松而有节奏的散步,可促进下肢血液向上流回心脏,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增强全身肌肉的工作,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
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1倍以上,使氧气与二氧化碳更充分地进行交换,呼吸变得深沉有力,从而增强肺的功能。同时,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膈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而且,散步对神经衰弱、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情绪紧张的人来说,是理想的“镇静剂”。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功效。
散步的正确姿势应当是: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腹部稍内收,臀部肌肉保持紧张,双腿交替前摆,自然放松,两臂协调摆动,并配合有节奏地呼吸。
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康长寿,请中老年朋友们,坚持散步吧!
②对症散步好处多。
身体素质较弱的人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可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最好选在清晨进行,每次半小时以上。
易失眠者可在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10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有较好的镇静效果。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选在饭后1小时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可减轻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③早起散步可修身养性。
早起散步,走到公园、广场,特别是小村郊外开阔处,天宽地广,极目远眺,天地相连。此时,空气新鲜,可自由地进行深呼吸,是难得的人生享受!散步不一定要去山清水秀的地方,尽管那里景色宜人,使人心旷神怡,但在郊外也别有一种风韵和情趣。绿树枝叶轻摇,山花点头相招,使人感觉到自己和大自然竟是这样的相亲相近。
常年散步,四季景色各异,当然春夏最好,其实秋冬也不错。春天温馨,早晨散步微风拂面,花草芬芳。夏天清晨酷热全无,是一天中最好散步最佳的时间。秋天虽然金风萧瑟,却是收获最大的时刻,这时候散步要步伐加快,以求增暖防冻。如遇北风小雪,则是锻炼身体和意志的绝好时机,当严寒到了顶峰,温暖就在前边了。
四季清晨散步各有佳境美趣,希望中老年朋友们尽早加入早起散步这个行列。
④饭后散步三大注意。
饭后休息30分钟左右再散步。人刚吃饱时,只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营养还没有吸收,身体仍然处于饥饿状态。这个时候就去散步,会使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量,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容易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饭后散步。比如身体素质较差,或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他们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最好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因为胃内食物充盈,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使胃下垂更加严重。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饭后立即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也增加,脑部的血流相应减少。
不必每顿饭后都出去走走。中老年人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差,夏天炎热时,散步应安排在清晨和晚上,避开中午。冬天天气较冷时,可停止早晚的散步,散步可改在中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