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快乐中老年健康枕边书
3322900000009

第9章 饮食与营养——快乐健康的基础(8)

茶叶中含多种化合物,其中富含“茶多酚类”物质。茶多酚又称为茶单宁,它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具有抗菌消炎、抗辐射损伤作用。还含有“脂多糖类”,它是脂类物质与多糖相结合的大分子复合物,是茶叶经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茶叶中脂多糖在抗辐射伤害同时也可改善造血功能。此外还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茶叶中蛋白质可高达15%~30%、茶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生长的发育,可调节脂肪代谢。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3、B5、B11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K等。特别是绿茶中的维生素C、B和P,对机体很有益处,是体内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茶叶中所含有的茉莉花素、罗兰酮等芳香物质,它们溶于茶汤中并不断挥发出来,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此外,茶叶中还有对健康有关的无机盐,特别是一些在其他食品中含量少的元素(微量元素),如铜、氟、铁、铝、锰、锌、锶、钙、镁等,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并且可以补充人体对矿物质的需要,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经常饮茶确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②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

③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④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⑤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

⑥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而氟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

⑦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1989年,《中国食品报》发布了“绿茶百多种,防癌见奇功”的科研成果。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经过两年研究,证实了中国茶叶,尤其是绿茶,可以预防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可能的致癌危险。

⑧改善记忆力作用: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都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和识别能力,改善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其中绿茶更胜一筹。

3.饮茶与中老年养生

茶有诸多的保健功能,可以抗衰老、预防多种老年性疾病,可以改善记忆,防止老年痴呆。茶多酚具有强的抗氧化和防衰老的效果已为举世所公认。“常饮香茗助长寿,长寿得益品茗中”,茶叶已被证明是人类的长寿饮料,正常的成年人若能养成合理而科学的饮茶习惯,这对防癌、健身、长寿是会大有好处的。

爱喝茶者中多长寿。“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多岁,“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岁。“尝尽天下之茶”的袁枚活了82岁,女茶人冰心活了 99岁······不能说这些“寿星”的长寿就是因为喝茶,但确实他们都是著名的茶人。

但是饮茶也是有禁忌和讲究的,尤其对于中老年人,饮茶如果没有节制,反而可能有损健康。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饮茶呢?

头遍茶兴奋,

三遍茶收敛。

饭后茶消食,

酒后茶解醒。

空腹茶心慌,

隔夜茶伤脾。

午间茶提神,

夜晚茶难眠。

过量茶人瘦,

滚烫茶脏伤。

清淡茶养人,

服药茶有损。

这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饮茶经”,颇有医学道理,很有参考价值。总的说起来,中老年人饮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饮茶须宜早。老年人睡前最好不要喝茶,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不高,茶的兴奋作用也会维持得更长久。老年人哪怕是午后喝茶,也可能引起夜晚失眠。茶还能使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影响睡眠。此外,进餐时最好不要饮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②饮茶须清淡。过浓的茶会产生过强的刺激,加重心脏负担。且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此外,老人的心脏承受能力不比当年,长期喝浓茶会使心脏增加额外负担,导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和加重多种心脏疾患。所以,沏茶时水量、水温应适当;茶少水多滋味淡薄,茶多水少则苦涩不爽。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沏茶的水温以80~90摄氏度的落沸水为好。水温太高容易破坏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水温太低则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又泡不出来。泡茶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

③饮茶须少量。凡事应有度,喝茶也一样。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血管硬化和血压高等疾病,因此喝茶过多就加大了中风等危急症状的出现几率;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胃消化能力本身已经降低,而喝茶时所摄入的大量鞣酸会使食物蛋白形成不能消化的沉淀,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加重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症状。所以,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自己喝茶的数量。尤其到了冬季,老人要尽量少喝茶,坚决不喝浓茶。

④须饮合适茶。茶叶分为绿茶(如西湖龙井凉性)、青茶(包括铁观音凉性、乌龙茶中性、大红袍中性)、红茶(祁红、滇红温性)、黑茶(普洱茶温性)等几大类。绿茶性凉,贫血和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以及体质较好、肥胖的中老年人宜饮绿茶,而胃溃疡病患者不能喝绿茶。在喝绿茶时,最好能放一两个红枣,一两片生姜,抵消其寒凉之性。体质较弱、胃寒的中老年人宜饮红茶、乌龙茶,温和的普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腹泻和便秘的中老年人不宜饮红茶。有严重心、肾疾病,浮肿病,溃疡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患者,饮茶宜慎重。

另外,需注意的是,不要饮隔夜茶、久泡茶、冷茶、烫茶,忌饮用劣质茶或变质茶。总的来说,中老年人饮茶有益于健康,但要适时、适量、饮好茶。

除了茶的保健作用,茶对于中老年人养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养性。中国对养性与养气的重视,远甚于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养性为本,养身为辅,修养性情好,才是真正的养生目的。品茶正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通过品茶,人们的精神得以放松,心境达到虚静空明,尽情感到怡悦,所以可以健康长寿。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而品茶正是人与大自然进行精神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说,茶道是人类的最佳养生之道。

§§§第十四节 走出中老年人饮食误区

前面讲了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知识,让中老年朋友们了解到自身该怎么去进补,才能满足机体需要,同时保持身体健康。下面来总结一下前面的知识,并告诉大家一些经常忽略的一些常识,希望大家都能走出饮食的误区,培养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

误区一:饮用水越纯净越好。

人们机体所需的很多元素,有一部分就是通过饮用水中获得的。含有某些微量元素或化合物的矿泉水甚至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蒸馏水本身几乎不含溶质,能够把人体中的一些物质溶解出来,对于一些金属元素中毒的人有好处,但正常人常喝可能造成某些矿物质的缺乏。一般来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误区二:蔬菜生吃更健康。

蔬菜是生吃还是熟吃,要依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而定。例如,番茄生吃维生素C的损失最少。维生素C遇热会有一定量的损失;而其所含的茄红素,加热后才能更好地吸收。选择西红柿炒鸡蛋还是凉拌西红柿,就要看中老年朋友对营养素的需求。

误区三:食用色拉对身体健康有益。

水果及蔬菜色拉是不少中老年女性的饮食新宠。其实,色拉酱含有较高的热量和脂肪,没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改用酸奶来拌水果和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能补钙。

误区四:中老年人不宜食用鸡蛋。

人们大都知道,若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则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但有多少人了解胆固醇同时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必需物质呢?

在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成人体内约25×1012个红细胞,每天需要更新0.8%,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这些新生红细胞的细胞膜,需要胆固醇的参与。同时它还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并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胆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正常成人每日约需胆固醇1.1克,才能满足维持上述功能的需要。

胆固醇的来源分为内源、外源两种。血液内的胆固醇水平主要取决于肝脏的合成。外源胆固醇的吸收和内源的合成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是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实验表明,摄入胆固醇少于450毫克时,吸收率为50%,吸收率随摄入量的升高而递减。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率还和饮食中的脂肪含量有很大关系。脂肪含量越高,胆固醇吸收越多,饮食中若没有脂肪,则胆固醇几乎不吸收。因此,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主要应控制饮食中脂肪的含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当然,饮食中的脂肪含量也不能过低,过低也会影响健康,因为许多维生素是脂溶性的,如维生素A、E、D等,若饮食中脂肪含量过低,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在身体健康情况下,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含量。目前普遍认为,正常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克为宜;低密度脂蛋白高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00毫克。

鸡蛋内胆固醇的含量虽然较高,但它也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含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卵磷脂。卵磷脂内含有合成神经活动传递物质的原料,对维持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而这些重要的能力恰恰是中老年人非常必需的。以上重要成分,绝大部分都存在于蛋黄内,因此,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

营养专家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两天吃一个鸡蛋即可。

误区五:多食植物油可预防动脉硬化。

平时常食适量的植物油,确实可预防动脉硬化,因为植物油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但单纯地、过多地食用植物油,对我们的健康同样不利。有些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余的油脂会在人体内氧化成过氧化脂,它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素食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其他人没有差别,而膀胱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却明显高于其他人。如花生油、玉米油中混有一定量的致癌物,棉籽油中也有影响人生育功能的棉酚,菜籽油中含的芥酸对冠心病患者更是不利。因此,正确的食油方法应是1份植物油搭配半份动物油,同时要注意总量应适度。有条件者,可适当多吃一点鱼油,这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更有保护作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是25克即可满足机体需要。

误区六:水果榨汁喝。

现在,许多家庭都购置了榨汁机,一些家庭吃水果基本上都是榨汁吃。其实,除了一些病人和牙齿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只喝水果汁,就会减少人体对纤维素的摄取。此外,如果榨汁机清洗消毒不彻底的话,很容易滋生细菌,当再次使用时,就会将病菌等带到新榨的果汁中。这样的“鲜榨果汁”带有很多的病菌,如果不进行杀菌就直接饮用的话,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很可能会引起腹泻等症状。

误区七:忌嘴普遍太过分。

胆固醇过高就一点肉也不敢吃;有糖尿病的就烧菜时一点糖也敢不放。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对糖的摄入应适当控制,但不必过分严格。其实,每日主食经过消化酶的作用也是以葡萄糖形式吸收的。只要每天碳水化合物总量控制在个人允许范围内,吃少量的糖、水果是允许的。

误区八:药物、保健药和补品吃得过多。

晚辈孝敬,亲友赠送的补品,品种很多,作用重复,有的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对我们的健康反而不利。其实,正常饮食的中老年人,除了钙摄入量不足外,一般不至于缺乏某种营养素,若需要补充,最好让医生评估,需要什么,补什么,不要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