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3326500000006

第6章 上古中期的军事远征(3)

波斯军在数量上占有压倒优势,加上他们的骑兵和马匹都有铠甲护身,使联军受到相当大的损失。尽管如此,马其顿骑兵还是挡住了波斯骑兵的冲击。大流士见此情景,急令左翼的刀轮战车出击,试图冲垮马其顿方阵。但在战车刚刚接近时,马斯顿方阵前面的标枪手和弓箭手立即上前迎战。波斯军虽然人数众多,装甲完备、武器也相当精良,但冲击并未奏效。马其顿人用标枪和排箭截住战车,勇敢地冲上去拖下车夫,杀死马匹,只有小部分战车冲到了马其顿人跟前,却已成为强弩之末,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战车的冲击终于被阻止了。大流士见此,决心把自己的方阵全部调上来,同时命令左翼骑兵拼全力绕过敌右翼而插向其后方,企图形成决定性的大包围。此时,亚历山大正冷静地观察着局势的变化。马其顿方阵已经接连抗击了敌军的猛攻,但敌军的数量优势实在太大,不宜长时间作被动的周旋。他一面派出部分骑兵去攻击、拖住开始向右翼后方迂回的波斯骑兵,一面亲自率领着部队向前推进,以纵深梯队突向敌人,待机插进敌阵。

战机终于出现了。当波斯骑兵全力绕向希腊联军右翼时,其左翼与中央之间忽然出现空隙,形成了一个裂口。亚历山大当机立断,立即以身边的精锐骑兵和一部分方阵步兵组成突击队,亲自率领他们插入敌阵,打开了突破口。士兵们高喊杀声,波浪似的向前滚动。亚历山大一马当先,率领精骑向波斯军猛冲,硬推硬挤,长矛直刺敌人面孔,马蹄踏着敌人倒下的身躯;步兵则以密集队形紧紧推进,端着长矛,像刺猬一样撞进波斯军阵中。波斯士兵被这突然出现的场面弄得呆头呆脑,一时不知所措,转眼之间,波斯方阵一片慌乱。原本按部就班的拼杀,波斯军看来还打得不错。大流士靠着数量的优势,不断增兵压向希腊联军,这样下去,似乎胜利很有希望。然而,由于欲求速胜,让骑兵实行大迂回,以致方阵与左翼之间出现裂口。而亚历山大却慧眼识军机,立即率精骑从裂口撞进敌阵,打开了突破口,从而使战局立即发生了有利于联军的巨大变化。在方阵中,双方的搏杀极其残酷,相象丛生,目不忍睹。面对这一声势和战局,立马附近的大流士又吓破了胆。他看到这可怕的情景,可能是自以为完全失败了,因而放弃指挥职责,丢下士兵和辎重,拨转马头,逃之夭夭。国王脱逃,群龙无首,波斯军的左翼和中央顿时大乱。希腊联军越战越勇,经过连续多次冲锋,终于彻底冲垮了敌中央方阵,并打退了敌左翼骑兵的反扑。与此同时,联军的左翼也与敌军一直在进行顽强激烈的搏斗。其当面是波斯军的右翼,当时仍占很大优势,而且并不知道国王脱逃和其余部队已经失败的情况,因而还在奋力夹击联军部队。不过,在亚历山大暂停追击败逃之敌而亲率骑兵赶来支援后,波斯军的右翼也随即溃败了。

高加米拉会战以波斯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告结束。他们被杀被俘者甚多。据估计,波斯方面仅战死的就有约30万人,剩下的一部分被俘,大多数民族部队各自散逃而去。希腊联军方面,只不过损失战马千余,人员数百而已,但因伤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却相当多。

高加米拉一战,实际上宣告了波斯帝国的灭亡。因为大流士虽然率领3 000骑兵和6 000步兵逃出战场,但在不久之后,就被其部将杀害了。他的死亡标志着古波斯帝国的终结。会战后,亚历山大挥军南下,乘势夺取了波斯名城巴比伦,进占新都苏萨和旧都波斯波利斯。随后,他宣布把波斯与马其顿合并,联合组成一个大国,并自封为“大帝”,从而真正成了整个波斯帝国的统治者,且其权位已经超过了过去号称“万王之王”的波斯王。因此,西方史学家把高加米拉之战称之为改变了古代世界局势的会战。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在里海以南地区东进,经安息、阿里亚、并于德兰古亚郡,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和粟特,公元前325年入侵印度,占领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征,兵士疲惫不堪。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都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了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即返抵巴比伦,东侵宣告结束。

亚历山大东侵是一次掠夺性远征,行程逾万里,历时10年,灭亡了波斯,建成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年仅33岁,而靠其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也随之瓦解,他的部将展开了争权斗争。尽管他的这次远征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但却没有人可以否认亚历山大杰出的军事天赋和统率才能。他注定了是世界军事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

史学界对亚历山大东征并建立横跨东西方的超级帝国的重要文化意义予以了肯定。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使得古代东西方的智慧合炉而冶,开创了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的时代。

§§§第四节三次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指的是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古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3次大的战争。因古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故称这场大战为布匿战争。

罗马发源于意大利半岛,本是一个不大的城邦,主要居民为农民。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一大强国。意大利半岛统一之后,奴隶主集团继续向海外扩张,而粮食丰富、海上贸易居重要地位的西西里岛便成为其主要目标。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半岛仅有一道约3公里宽的狭窄海峡相隔,此时由迦太基控制。罗马势力向西西里扩张,势必与迦太基发生矛盾。

早在罗马势力向南部意大利渗入的时候,希腊西北部的埃布鲁斯王皮洛士应南意的希腊城市他林顿的请求,率领精兵在意大利登陆,于公元前280年击败罗马军,但不久便败给罗马,并于公元前275年春天被迫退出意大利,溃逃回国。在这场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兵中一批自称“马麦丁”的意大利人突然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叙拉古王海龙二世立即出兵包围了墨西拿。“马麦丁”随即分成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捷足先登,打败海龙二世,控制墨西拿;罗马则控制了墨西拿对岸的里吉姆。因惧怕迦太基占领叙拉古而独吞西西里岛,罗马森图里亚大会决定出兵援助“马麦丁”中的一派。于是,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入西西里岛,远征迦太基,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

(1)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前241年)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战斗一开始,罗马在陆战方面具有优势,并挫败了迦太基人,占领了叙拉古。接着又打下西西里岛西南沿海城市阿格里根特,大肆掳掠,将2万多名俘虏卖为奴隶。但是,罗马在海战方面却不太顺利。迦太基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战船上百艘,并装备有希腊化时期最新的海上技术,海军士兵富有经验,桨手训练有素,在西部地中海称雄一时。罗马和迦太基在海上交战之后处于不利地位,意大利沿岸地区亦受到迦太基船舰出其不意的袭击。为此,罗马以最大的力量迅速发展海军,在南意大利的希腊人技师的帮助下,用一年时间建造出100艘5层甲板的大战船和20艘3层甲板的战船,再由希腊教官帮助训练划桨手和海军士兵,很快发展出一支新的海军队伍,然后又创造出名为“乌鸦”的吊桥。公元前260年,在墨西拿附近的米里海角,罗马海军与迦太基遭遇,双方分别拥有120只和130只船舰。战斗打响后,罗马船舰迅速驶向对方,当接近敌舰时,立即将小吊桥搭到敌方的甲板上,像乌鸦嘴般箝住对方。罗马士兵趁机从这种“活跳板”冲上敌舰,与迦太基人搏斗。迦太基人始料不及,被动应战,结果大败,损失50只舰船。罗马大军首次取得海战胜利,控制了西西里附近的海域。

公元前256年,罗马执政官勒古鲁率330只舰船和10多万人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非洲,很快突破迦太基舰队的防线,在北非登陆并节节胜利,占领了一些城市。随着战争的延续,罗马兵力与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罗马元老院决定撤退大部分兵力,只留下勒古鲁率1.5万名步兵、500名骑兵和40只舰船在非洲。迦太基趁此向罗马人反击,加之希腊雇佣兵的帮助,大败罗马军,勒古鲁成了俘虏,后被斩杀,有幸逃脱的残兵败将在回国途中遇到海上风暴,几乎全部覆没,罗马方面损失巨大。以后,罗马人又大力建造船舰。公元前242年,由私人捐款建造了一支舰队,次年对迦太基重开海战。双方激战于西西里岛,迦太基将领哈密尔卡坚守几个据点,奋力反击罗马,但被罗马人击溃,其所据地盘也被罗马人夺得。

连续23年的战争,使迦太基筋疲力尽,只好授权哈密尔卡与罗马谈判讲和。此时,罗马也感到财匮力乏,便与迦太基签订了和约。和约规定,迦太基向罗马缴付大量赔款,共3 200塔兰特,10年内付清,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之间的所有岛屿割给罗马。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告终。

(2)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前20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损失严重,弄得国内民穷财竭,甚至连军饷也无法支付,致使国内矛盾尖锐,动荡不安。雇佣兵暴动,奴隶和土著居民纷纷响应,迦太基统治者费了很大力气将之镇压下去。之后,迦太基统治者决定去西班牙扩充殖民势力,以弥补上次战争中的损失,解决资源。公元前237年,哈密尔卡率兵侵入西班牙。公元前228年,哈密尔卡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其女婿哈斯德路巴尔成为继承人,进一步扩展势力,在西班牙东南沿海建立了新迦太基城。这里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迦太基获得了大量人力物力,为以后对罗马作战提供了雄厚的资源。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并未停止扩张,它趁迦太基出现雇佣兵暴动之时,强占了原为迦太基控制的撒丁尼亚和科西嘉,并连同西西里,分别设置了两个行省。同时又占领了阿尔卑斯山以南的高卢,并和西班牙东部沿海地带的萨贡托建立联盟。公元前221年,哈斯德路巴尔被人杀死,哈密尔卡之子汉尼拔继任迦太基统帅。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攻占萨贡托,罗马人向迦太基发出通牒并以战争相要挟,迦太基方面未作出回答,罗马便发起进攻,由此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年春,罗马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渡过突尼斯海峡,在迦太基登陆;另一路到西班牙,以钳制汉尼拔的军队,以便同时打击西班牙和非洲,使迦太基首尾不能相顾。对此,汉尼拔早已预料,乃先发制人,进军意大利,以使对方处于守势。汉尼拔作出了精密的部署:留下一部分海军和陆军,由其弟率领,以迎击罗马军的进攻;另派2万兵士到非洲,以增强迦太基和北非的安全,再由自己率步兵9万,骑兵1.2万,战象37头,从新迦太基城出发,出征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