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善应对灾难
3326900000023

第23章 户外活动篇(4)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时,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3)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5)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6)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全安全后,方可进入。

另外,在野外活动时也要特别注意躲避滑坡险情。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避开植被稀少的、潮湿的山坡,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滑坡可能发生的地区。

11、登山迷路了

在野外旅游登山,如果没有导游服务,又被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所陶醉而流连忘返,那么你很可能会迷路,这样,有必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以备临时之需。要防迷路就要学会辨别方向。在晴和的白日或夜晚,天上有太阳或北斗星当然方便,但若在阴雨天气或茫茫林区,要辨方向也需有些窍门:

(1)可观察树木,由于植物喜阳,故树木向阳的一面枝叶繁茂,树干纹理较另一面光疏。

(2)可观察石头,石头向阳一面往往光滑、裸露,而朝阴一面则粗糙多苔类植被。

(3)可观察土地,向阳一侧往往草木茂盛,而阴坡则植物稀疏,若在高原地区,即使在夏季,阴坡仍会有积雪或残冰。这样,凡阳面即南面,凡阴面即为北面,大致可以辨出方位。

如果是结队而行,避免迷路或走散最好的方法就是,若在10分钟之内看不到队友,也听不到队友的声音,就要当心了,这时可扯开嗓子呼唤队友,如果没有回应,应立即打电话,如果没有信号则应立即原路返回,寻找队友。这样多半可以避免迷路。

那么,一旦迷路了又该怎么办呢?

(1)要保持镇静,不要心慌,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从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如何走到此处的?如果按原路返回是否可以走上正道?如果是在密林之中,可试探着往回走,但一定要每走8~10米时在树上做一个记号。可折断一根树枝,也可在树干上划一个痕记以防再次走错方向时返回原地。

(2)如果是组队前往,可首先与队友取得联系。和队友联系时应站在高处视野开阔的地方,选择典型的地物地貌告诉队友,如山下道路特别的拐弯、水库、颜色形状特别的房屋、高处孤立的树木、与某一个山头的相对位置。

(3)要记住走过的路两侧的地形地貌,可站在高处观察一下,如发现经过的物记。便可返回该处,再一程一程返回去即可回到出发地,重新弄清方向。

(4)向有声音的方向寻找出路。山中总有牧人或樵夫或采药人,也应有农民,如迷失方向可静听远处声音,只要有声音便会有人活动,便可问清路径。

(5)天黑前无法找到出路时,要尽早扎营。如果发现不可能当天走下山,天黑前选好地方扎营,尽量想办法生一堆火,用草木灰洒在营地周围,驱赶蛇虫。任何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都可以洒在周围,都有一定功效,如活络油、煤油、蒿草等等。食物的味道则可能引来动物,要保管好。选择营地、清理营地、收集干柴……这些事情通常要花两小时左右,所以要早一点决定扎营,天黑了才扎营就免不了慌乱。坚持到天亮,第二天多半就可以自己走出去了。

(6)优先选择走明显山路。横跨山脊的明显山路通常都不会断,而一些沿山脊延伸的小道由于久无人走会忽然断掉。结合大的地形判断有助于提高准确性。太小的路不要走。

其次是走有路的山脊或没有灌木的山脊。如果迷路时在高处,能看清地形,则可以看看山脊上有没有灌木,如果没有灌木树林,比如是防火带,就可以沿着山脊下山。

再次是沿溪而下。沿溪而下是肯定可以走出去的,只是可能会碰到悬崖、深潭或非常湿滑的山谷,有些地方可能无法通过,必须从两旁绕行,而这种地方可能树林很密或相当陡峭危险,要特别小心谨慎,以防受伤。

当然,要避免登山时发生迷路的情况,还需要在进行活动前,做好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充分准备,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对路线进行详细的计划;要了解天气情况;还要了解一定的急救知识及地理、动物及植物知识。装备方面要保持多带一件防风防雨及保暖的衣物,始终保持富余半瓶水,一顿餐;携带必需的药物,身份识别信息资料;携带必要的装备:手机、卫星电话、GPS、地图、指南针、海拔表、头灯、电筒、绳索、急救毯、安全带等。另外,登山必须有合适的伴侣,禁止单独上山,另外还要将行程告诉留守人员。

12、被蛇咬到了

据山东烟台《今晨6点》报道,2009年6月17日上午9点左右,家住牟平区某村的李老汉到田里除草,突然感觉到左脚腕部一阵刺痛,低头一看,一条灰褐色的大蛇从他脚旁快速离去。“被蛇咬了!”李老汉心头一惊。头一次遭蛇咬李老汉十分害怕,但求生的欲望使他很快镇静下来。根据自己了解的处理办法,他马上进行自救:先解下胶鞋鞋带,用鞋带捆扎伤处上方,阻止毒素蔓延;然后用力挤压伤处约10分钟,挤出了很多“毒血”;随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当地卫生院求治,因卫生院无抗蛇毒血清遂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接诊医生检查发现,由于李老汉在第一时间自救得当,受伤部位只是局部有点红肿,再无其他症状,进一步对症处理后,李老汉离开医院。

以上是一起典型的被蛇咬伤并得到妥善处理的事件。人们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处时,可能会发生不慎被蛇咬伤的事情。这时,必须进行及时的紧急处理,才能保证被咬者生命的安全。那么,被蛇咬伤后,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1)被蛇咬伤后,应该对蛇伤分清是无毒蛇咬伤还是毒蛇咬伤。具体区分方法是: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可有成对或单一深牙痕(有时伴有成串浅牙痕),在咬伤的局部立即出现麻木、肿胀或出血等状况,尤其混合毒及血循毒更为明显,神经毒为主者出现局部剧痛但肿胀不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口局部无牙痕,或是只有2~4排浅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2)若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3)若为有毒蛇咬伤,或是无法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时,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被蛇咬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建议随身携带),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的向心一侧结扎,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完成。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

(3)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若用双氧水、1∶500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

(4)刀刺排毒。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建议在野外急救箱内备几片手术刀片)挑破伤口,同时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数处。或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用刀时不宜刺得太深,以免伤及血管。有条件的可以将伤口浸于冷盐水中,从上而下地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口内有溃疡或龋齿,则不能用口吸毒,因为毒液通过口腔黏膜损伤处会很快进入血液循环。

(5)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

以上就是一些针对被蛇咬伤后所应采取的措施,其实,被蛇咬伤后进行紧急处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够采取措施预防被蛇咬伤。下面就是一些具体应该注意的地方:

(1)取少量雄黄烧烟,以熏衣服、裤子和鞋袜;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蛇嗅觉灵敏,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可以驱蛇。

(2)在行进途中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3)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

(4)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5)遇到毒蛇后应保持静止。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