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3327100000003

第3章 饮食安全(3)

(四)怎样喝水更安全

青少年活动量大,所需的水分也比较多。在家里,一般喝白开水或者桶装矿泉水,在外出时,也有可能要选购一些饮用水。那么,怎样才能喝到健康洁净的水呢?

1.把自来水煮沸后喝比较安全。把水煮沸后饮用,是我国人民普遍的生活习惯。煮沸后,水中的微生物可以被杀死,这是古人解决生物污染的良策。在煮沸过程中,还可以去除水中一些易挥发物质。因此,通常情况下,喝煮开了的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下列情况就要特别注意了:

(1)在被污染过的水源取水,煮开也不能保证安全。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砷化物、氰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农药、杀虫剂、除草剂、合成洗涤剂)等,煮开水是奈何不了的,相反,还会由于煮沸后使水浓缩而使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因此,一旦水受到污染,应立即停止取用。

(2)用铝或铁制成的容器煮水时,水中的亚硝酸氮(一种强烈致癌物质)会明显增加。据资料报道,用铁制容器煮沸水时,水中的亚硝酸氮增加2~3倍,但与煮沸的时间无明显的关系。而用铝制容器煮沸水时,水中的亚硝酸氮随煮沸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煮沸5分钟后为原水的十余倍,煮沸20分钟后则增加到近百倍。

(3)水烧开后,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众所周知,氧是人体必需元素,生水中的含氧量比开水高出许多倍,故生水有利于人体健康。人们都知道,开水烧的时间不宜过长,蒸饭的水不能喝,不能用凉开水、蒸馏水养鱼、浇花等,就是开水缺氧的缘故。因此,水煮开后三分钟内必须停止加热,以免成为“无氧水”。

此外,对于盛水的装置,也要定期清洁。据专家对用过3个月的保温瓶胆的水垢作过化学分析,发现水垢内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毒害可以在体内积蓄,并随着积蓄量的增加而日益严重地危害人体。怎样有效地清除这些水垢,办法很简单,把清洗干净的鸡蛋壳放入暖瓶中,倒上少量的食用醋,来回摇动暖瓶,直至水垢全部清除。

2.瓶装、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并非都安全

当你渴得嗓子冒烟,快步走进商店,迅速伸手拿出冰冰凉凉的矿泉水、纯净水,购买后咕咚咕咚喝下,十分惬意时,你能确定你刚刚喝下的瓶装饮用水是健康安全的吗?其实,纯净水也并不一定都“纯净”。

曾有份报导说,德国科学家调查全球一百多个包装饮用水品牌,发现这些水放得越久,瓶里的物质锑释出越多,半年就会增加一倍,但其含量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值内。为了身体健康,应尽可能掌握选择诀窍。喝瓶装水必知5个诀窍:

第一,看外包装。外包装是否完整,标示是否清楚,瓶盖处是否有破损,倒拎瓶装水看是否有滴水现象。

第二,看内装水。内装水有无悬浮微粒,如有,切记勿买勿喝。

第三,看放在哪儿出售。如非放在阴凉处勿买,因为瓶装水瓶身都注明了在阴凉处保存,如果在太阳下暴晒的,就已经影响到水质。此外,买了也勿放置在车内。车厢内气温过高,不利于瓶装水的保存。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汽车,而在车后备箱中放置整箱的瓶装水也并不少见,这时我们就应该记住车厢内不要保存瓶装水。

第四,看出厂日期。勿购买长期放置的瓶装水,也不要长期储存瓶装水,尽可能购买出厂日期在一个月内的瓶装水,以免变质。

第五,开封后,应赶快喝完,以免细菌数增加,影响水质。

3.饮料不能代替水

据报道,过度饮用可乐饮料可能导致心动过速、骨质疏松和肌肉瘫痪等健康问题。每天饮用2升以上的人,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包括龋齿、糖尿病、骨质疏松、低血钙质和血钾水平过低,而血钾水平过低可能增加罹患肌肉瘫痪、心脏机能障碍等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的风险。因此,提醒正在长身体的年轻朋友们及其家长要正确对待饮料和水的关系,切不可以饮料代替水,失去生命的支撑。

(五)怎样喝牛奶更健康

1.牛奶并不是越浓越好。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唯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实际上,按照说明书搭配的正常比例是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每天对奶制品的需要的。

2.牛奶中所加的糖分并非越多越好。加糖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并且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还有加糖的时间也应科学把握,即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3.牛奶加巧克力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4.新鲜牛奶煮沸后难于保证营养。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5.不要在牛奶中添加橘子汁、橙汁或柠檬汁。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橙汁或柠檬汁,表面上看味道鲜美,但实际上,橘汁、橙汁和柠檬汁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6.不要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上述种种错误的做法,提醒我们要科学饮用牛奶。

(六)控制盐的摄取量

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食盐过多正是导致高血压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包括通过各种途径(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七)预防农药中毒

1.一般购买蔬菜水果后,在食用前应先将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清水浸泡两次,每次时间为15分钟以上。

2.对于一些容易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在食用前务必用清水冲洗后再食用。如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果,就较易沾染农药,因此应特别注意。此外,当发现蔬菜水果表面有药斑,或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时,表示可能有残留农药,应避免选购。

3.连续性采收的农作物(可长期而连续多次采收),如菜豆、豌豆、韭菜、小黄瓜、芥蓝等,须长期且连续地喷洒农药。食用前应特别加大清洗次数及时间,以降低其农药残留量。

4.在市场上应挑选最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应贪图便宜而购买萎蔫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在冰箱内储存期不应超过3天。凡是已经发黄、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都不要食用。

5.不吃形状、颜色异常的蔬菜。颜色正常的蔬菜,一般是常规栽培,是未用激素等化学品处理的,可以放心地食用。而颜色“异常”的蔬菜可能用激素处理过。如韭菜,当它的叶子特别宽大肥厚,比一般宽叶韭菜还要宽1倍时,就可能在栽培过程中用过激素;未用过激素的韭菜叶较窄,吃时香味浓郁。有的蔬菜颜色不正常,也要注意,如草头叶片失去平常的绿色而呈墨绿色,毛豆碧绿异常等,它们在采收前可能喷洒或浸泡过甲铵磷农药,不宜选购。有些形状、颜色异常的蔬菜,如经查实确系新品种,则另当别论。

6.不吃“多虫”、“多药”蔬菜。在众多蔬菜中,有的蔬菜特别为害虫所青睐,可以称之为“多虫蔬菜”;有的菜害虫不大喜欢吃,可以叫它作“少虫蔬菜”。出现这种情况是由蔬菜的不同成分和气味的特异性决定的。“多虫蔬菜”中,“出名”的有青菜、大白菜、卷心菜、花菜等,“少虫蔬菜”有茼蒿、生菜、芹菜、胡萝卜、洋葱、大蒜、韭菜、大葱、香菜等。“多虫蔬菜”由于害虫多,不得不经常喷药防治,势必成为污染重的“多药蔬菜”。平时应尽可能多选那些“少虫蔬菜”。不过,在温度较低的季节,由于害虫休眠越冬,农药的喷洒也停止,这时少量食用“多虫蔬菜”也无妨。

对上市蔬菜检测后发现,各种蔬菜的硝酸盐富集程度强弱不等,由强到弱的规律是:根菜类、薯芋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葱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硝酸盐含量高低相差可达数十倍。其规律是蔬菜的根、茎、叶的污染程度远远高于花、果、种子,这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保护性反应。这个规律很有用,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消费蔬菜,尽可能多吃瓜果实和食用菌,如黄瓜、番茄、毛豆、香菇等。如果你很喜欢吃叶菜,也不要太为难自己,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即可,因为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酸胺的形成,可减轻叶菜潜在的危险。

“水汆”蔬菜可减低农药残留。除了把握好安全选购第一关外,加工制作也要注意方法。蔬菜清洗后,要浸泡半小时,然后在加工时用开水汆一下,可把部分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在水中溶解,接着再浇点油或拌点油,既好吃,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