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3327200000001

第1章 地震离我们很近(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我们知道,发生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感觉到,换句话说,那一天几乎我们整个国家都发生了3级以上的地震。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再一次让国人警醒,地震离我们很近。

§§§第一节遍布全国的地震带

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世界上大部分的地震活动都集中在这三大地震带上。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断裂带多,地震活动活跃。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地震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全长2万多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区。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十分活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具体地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该区可以划分为4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地震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凹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地震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的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地震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以上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乌克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0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地震(1806年)、河源6.1级地震(1962年)和寻乌5.8级地震(1987年),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较低。

南北地震带,也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是指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该地震带向北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延伸到缅甸,跨度极大,其中,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另外,“台湾地震区”、“新疆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也较多,都曾发生过8级或以上的地震。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第二节多地震的国情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地震带上,全国各地大多数地区也都发生过有破坏性的地震。有地震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60%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华北北部、四川、福建、台湾、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处于7度或7度以上地区的达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等均位于8度区内。

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中强以上地震3 800余次,其中,5~5.9级以上地震1 600余次,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在20世纪有3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2次,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万多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多人。

在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7次地震成灾事件。除四川汶川8.0级地震外,我国大陆地区还发生了16次地震灾害事件,其中重大地震灾害事件1次(西藏当雄县6.6级),较大地震灾害事件1次(四川攀枝花市—凉山州交界6.1级),一般地震灾害事件14次,共造成56人死亡,1 22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87亿元。17次地震灾害事件共造成中国大陆地区约10 730.53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

§§§第三节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总计有500多万次,其中有5万次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有感地震。每年发生可能造成破坏的中等以上地震约有1000次,其中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约有十几次。可以说地震随时可能发生,但对地震的预测预报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难题。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也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有价值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两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人们才开始对地震预报进行研究。地震预报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我国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发生后,开始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工作。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另外,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还停留在经验性预报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