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3327700000005

第5章 珍稀木本植物(5)

生长习性

杜仲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坡垒

坡垒现在是濒危种。坡垒是海南岛特有的热带雨林树种,多呈零散分布。近20年来,由于森林被大面积的砍伐,现存大树只有数百余株。目前已被列为禁伐树种进行保护,并有小面积试种,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坡垒是常绿乔木,高25~30米,胸径60~85厘米;树皮黑褐色,浅纵裂;小枝和花序密生星状微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氏圆状椭圆形,长6.5~20.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微圆形,侧脉9~14对,小脉平行;叶柄常1.2~1.9厘米,有皱纹。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偏生于花序分枝的一侧,几无梗;萼片5,覆互状排列;花瓣5;雄蕊15,排成2轮,花药卵状椭圆形,药隔顶端附属体丝状;子房近圆柱形,花柱基部膨大。坚果卵圆形,为增大宿萼的基部所包围,其中2枚萼片扩大成翅,倒披针形,长约7厘米,有纵脉7~9条。

生长特性

坡垒主要分布于山地的沟岭、溪旁和东南坡上。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热量高、雨量充沛,年平均温23~26℃,最热月平均温28℃,最冷月平均温17℃以上,年降水量1600~2400毫米,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7%。土壤主要为在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山地砖红壤和赤红壤。坡垒要求炎热、静风、湿润以及潮湿的生境。常与青皮、野生荔枝、蝴蝶树等多种树种组成热带雨林。坡垒较耐阴,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慢,成年林木8~9月开花,翌年3~4月果熟。

董棕

很早以前,泰国就以出产西米而著称,西米露清凉甘甜,十分爽口,是人们热天最理想的消暑食品。可是有谁知道,西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米,更不是在田里种出来的,而是由西谷椰子树、董棕树等棕榈科植物髓心所产淀粉加工而成。

董棕树的嫩茎也可食用,比茭白的味道还更好,可谓野菜中的美味山珍,因此,在森林中常遭到大象的破坏,现已渐危,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董棕为棕榈科大乔木,高可达30多米,径粗约50厘米,树形奇异,状如花瓶,为理想的庭园观赏树种;叶片长20多米,宽3~4米,为植物界中最大者;挖去树干髓心所剩下的外壳十分坚韧,是最坚硬的木材之一,如做成水槽,可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做成扁担,则经久耐用,几代人都挑不断,做成筷子,乌黑光亮,俗称“乌木筷”,其价值仅次于象牙筷,堪称赠送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

董棕也是一次花果植物,但它的寿命比象鼻棕更长,约为40~60年。

董棕为棕榈科鱼尾葵属常绿乔木,自然资源稀少。为国家稀有大型棕榈植物,属于二级保护植物。其单干笔直,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的观赏树种。

常绿棕榈状乔木,高10~20米,胸径30~70厘米,树干中下部常膨大如瓶状,具有环状叶痕。叶聚生于顶部,二回羽状复叶,长5.5~6.6米,宽2.6~4米,叶柄粗壮,叶鞘、叶柄及叶轴上被黑褐色糠秕状鳞片;羽片20~24对,长1.3~2米,每侧有小羽片23~27对,成偏斜楔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啮蚀状缺刻,顶端的一片为宽楔形,具2或3裂。穗状花序长达2.5米以上,下垂,花序轴粗壮,分枝花序多达400~500枚,长达1~1.8米;花极多,每3朵聚生,雌花位于中间,两侧是雄花;雄花萼3片,具纤毛,花瓣淡红色,雄蕊30~102枚;雌花萼片具纤毛,花冠淡绿色,不育雄蕊3枚,子房2室,胚珠单生。果为浆果状核果,熟时深红色,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2.4厘米;种子近球形或半球形。

董棕性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环境,较耐寒,生长适温20~28℃。以种子繁殖,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董棕植株十分高大,树形美观,叶片排列十分整齐,适合于公园、绿地中孤植使用,显得伟岸霸气。

采收成熟果实,搓洗去果皮和果肉,将种子放在砂床上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发芽后移至苗床上,适当荫蔽。绿化栽培最好用培育2~3年生大苗,在雨季初期带上定植,容易成活。

巨柏

地理分布

巨柏分布在西藏(林芝、郎县、米林、波密)。

生存现状

巨柏是1974年在西藏东部发现的一种特有植物,分布区狭窄。现有林木的年龄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有些是千年古树。它在山坡上天然更新困难,但沿雅鲁藏布江可见其幼苗。

形态特征

巨柏是常绿大乔木,高25~45米,胸径达1~3米,稀达6米;树皮条状纵裂;生鳞叶的枝排列紧密,常呈四棱形,常被蜡粉,末端的小枝粗1.5~2毫米,3~4年生枝呈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叶鳞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四列,背有纵脊或微钝,近基部有1个圆形腺点。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翌年成熟,长圆状球形,常被白粉,长1.6~2厘米,直径1.3~1.6厘米;种鳞交互对生,6对,木质,盾形,露出部分平,呈多角形,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能育种鳞具有多数种子;种子近扁平呈褐色,两侧具窄翅。

生长特性

巨柏分布区地处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西进的路径,但强度已减弱,而西部高原干旱气流的影响却逐渐占优势。年平均温8.4℃,极端最低温-15.3℃,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集中于6~9月,相对湿度65%以下。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质土。该树种适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常生长在沿江地段的河漫滩及干旱的阴坡组成稀疏的纯林,具有抗寒、抗强风的特性。球果9~10月成熟。

知识点

最粗的树

在西西里岛的埃特纳山边,有一颗叫“百马树”的大栗树,树干的周长竟有55米左右,直径竟然达到17.5米,需30多个人手拉着手,才能围住它。即使是赫赫有名的非洲猴面包树和其相比,也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树下部有大洞,采栗的人把那里当宿舍或仓库用。

栗树的果实栗子,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糖分,营养价值很高,无论生食、炒食、煮食、烹调做菜都适宜,不仅味甜可口,又有治脾补肝、强壮身体的医疗作用。

格木

形态特征

格木属常绿乔木。木材暗褐色,材质坚硬,干燥后不变形,耐水耐腐,为名贵家具、造船、建筑等的良材;树冠浓荫苍绿,是优良观赏树种。树高达25米。小枝被短柔毛,腋生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白色。荚果带状扁平,厚革质,2瓣裂。种子扁椭圆形,黑褐色。

小枝有黄色短柔毛。二回奇数羽状复叶,羽片2~3对,小叶9~13枚,互生,革质,卵形,全缘。总状花序圆柱形。花白色,小密生。荚果扁平,带状,厚革质,黑褐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淡黄褐色;心材红褐或暗红褐色,常具深浅相间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管材小至中、数少;单管孔及短径列复管扎,内含深色树胶或侵填体。轴向薄壁组织明显,翼状、聚翼状及轮界状。木射线细;径面斑纹可见、弦面局部具波痕。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交错,结构略粗,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气干密度为0.80米/立方厘米。

习性

格木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冲积壤土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忌积水,适生于平均气温21℃以上的地方。幼苗、幼树不耐寒,怕霜冻。在土壤肥沃、湿润、深厚的山坡下部、山谷生长迅速,当荚果由绿色变为黑褐色时即可采收。在冬季温暖地区,可随采随播。1年生苗高30~4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宜选择海拔600米以下土层深厚的酸性沙壤土或轻黏土。造林密度宜大些,可营造纯林或与木荷、马尾松等混交。主要虫害有细皮夜蛾等。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地。木材坚重,耐水湿,可供船板、桅插和上等家具等用材。

地理分布

格木主产于越南及我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

肥牛树

形态特征

肥牛树为大戟科肥牛木属,为多年生常绿乔木。肥牛伞树的名称是根据广西群众用其叶饲牛,并认为可使牛肥壮而得名。肥牛树植株高大,成年树通常高7~10米,最高可达30米有余,枝叶繁茂,树冠婆娑。单叶互生,叶面深绿,嫩叶略带淡紫红色,叶肉稍厚,两面光滑,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6~10厘米,叶缘钝锯齿状,羽状脉,叶具短柄,长4~6毫米。穗状花序,腋主,花细小,单性同株,无花瓣,有小包片,雄花顶生,团聚,雌花基生,少数。雄花萼在花芽时近球形,闭合,开放时聂合状,3~4裂,雄蕊通常4枚,有时3~8枚,突出,花丝中等粗厚,基部或超过中部合生,花药劲直,长方形,药室贴连,平行,侧面纵裂。退化子房深2裂,雌花萼杯状,顶部3裂。胚珠每室一颗。蒴果近似球形,径约10~15毫米,表皮粗糙有小瘤状突体,分裂为3个2裂的分果爿,种子径约6毫米,表面光滑,有不规则的小斑纹,淡褐色。

地理分布

肥牛树是我国珍贵的稀有植物之一,原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岩溶地区,主要分布于广西的天等、大新、隆安、德保、靖西、龙州、宁明、崇左县。

生态特征

肥牛树原产于亚热带气候的广西西部石灰岩山区,喜欢夏凉冬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大,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的岩溶山原气候。它能忍受零下4~7℃的低温和较长时间的干旱,四季保持青绿,抗寒耐旱性较强。在石灰岩地区,不论石山、土山、山坡、平地、路旁、屋边,都能生长,而最适宜在pH值6.5~8的环境湿润、土壤较为肥沃的黑色或棕色石灰土上生长;在pH值4.5~5的酸性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不如在中性至微碱性的石灰土上生长良好。种子干粒重80~95克,据广西畜牧研究所分析,含脂肪量高达44.68%,收获的种子若不加处理,则容易失去发芽能力。一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落地后7~10天便可发芽出苗,1个月左右可长出1~2片真叶。幼龄树苗生长很缓慢,据调查,三年龄的植株平均高度3~3.5米,径围27~30厘米,但经砍收后的再生枝丛生长较快,一年可生长2米以上。肥牛树的寿命很长,据称可达数百年之久,仍生长不衰。肥牛树的根系发达,并具有分解利用石灰岩的能力,能在岩石的缝隙中长得枝叶繁茂。肥牛树的开花结实习性很不规则,有些年份开花结实较多,有些年份则少数植株或个别枝条开花结果。大叶型肥牛树一般是3~4月开花,6~7月果实成熟,小叶型肥牛树则6~7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

望天树

比一比中国树木中的“巨人”,目前能摘取中国最高树木桂冠的,恐怕就只有高达80米的望天树了。

望天树又名“擎天树”,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树种,是1975年才由我国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发现的。属于龙脑香科,柳安属。该属共11名成员,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望天树是只有在我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望天树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它们多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态学家们把它们视为热带雨林的标志树种。

望天树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一般高达60多米,胸径100厘米左右,最粗的可达300厘米。高耸挺拔的树干竖立于森林绿树丛中,比周围高30~40米的大树还要高出20~30米,真是直通九霄,大有刺破青天的架势。花期为3~4月。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补蚌自然保护区,有上百棵40~70多米高的望天树林区,当地政府架设了一条高20多米、长2.5公里的“空中走廊”,游人可以在上面观赏原始森林美景和野生动物。

如果说望天树只是长得高,那当然不见得有那么珍贵,当然也无指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了。它的名贵还在于它是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个优势科。在东南亚,这个科的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是热带雨林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某些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十分缺乏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然而,望天树的发现,不仅使得这些结论被彻底推翻,而且还证实了中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

望天树树体高大,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而树干则像伞把似的,西双版纳的傣族因此把它称为“埋干仲”(伞把树)。同龙脑香科的其他乔木一样,望天树以材质优良和单株积材率高而著名于世界木材市场,据资料记载,一棵60米左右的望天树,主干木材可达十立方米以上。其材质较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加工性能良好,适合于制材工业和机械加工以及较大规格的木材用途,是一种优良的工业用材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