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国学精粹
3328000000024

第24章 史记(1)

司马迁(西汉约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中国文学史》

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25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的写作风格也是独具特色,语言上朴素简练、明白流畅,庄谐有致而又富于表现力,历来被奉为古代散文的楷模。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史记》共130卷,52万余字,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绩,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孔子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包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循吏、儒林、酷吏、游侠、刺客等,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被历代史家所沿用,总体不变,只是例目有所增减,或例目的名称稍有不同,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史学体例之一。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也就是作者本人所生活的年代;其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以及周边当时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这部书不仅是我国古代3 000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在这个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如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安书》中所言,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不能够把《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文学以及哲学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

为了再现历史场景和当时的人物活动,《史记》中的很多传记由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构成。譬如廉颇和蔺相如的传记包含了著名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孙膑的传记包含了田忌赛马、杀庞涓等故事……这也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司马迁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像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座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并且扣人心弦。而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更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一直以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鲜明著称。这部书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血肉充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虽然仍以上层政治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等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又共同组成色彩斑斓且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那些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宛如一部英雄史诗。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而且,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史记》却是以他一人之力写就,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据说有些篇目还触怒了武帝。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优秀传统在司马迁身上得以再现,也正因如此,官修正史不仅仅是文治武功的点缀,而且成为一代之“青史”,成为不畏强权的峭然风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迁给我们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书。

《史记》中的广阔世界

司马迁以自己厚重、睿智而又深情的笔触开拓了一个更广大的天地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最光彩夺目的是一批充满豪气的悲剧英雄。他们是英雄,但往往带有悲怆、苍凉、壮烈、激昂的悲剧色彩,当然正是这种悲剧命运使英雄们更加可歌可泣,令人敬仰。同为帝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晚年的错误招致悲剧下场;项羽24岁起事,在7年的时间里睥睨天下,纵横万里,以狂飙巨澜的气魄号令诸侯推翻强秦,自封西楚霸王,真正旷古未有,但就在第七年却演出了一幕垓下悲歌、乌江自刎的人生结局;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看起来功成名就达到了人生顶巅,但心境的惶恐不安、寂寞孤独,同样是“无处话凄凉”。同为将相,伍子胥辅佐两代吴王称雄东南,最后竟死于吴王赐剑之下;信陵君为战国四君子中最贤者,当时公子无忌威震天下,秦兵不敢出攻魏国,但最终因他人谗毁,魏王疑忌,忧郁而死;屈原正道直行,滋兰树蕙,追求美政,致力改革以振兴楚国,但同列的贵族诋毁他,两代楚王疏远他,踽踽独行的屈原只能怀沙自沉汨罗江;韩信一生破敌立功无数,为汉高祖打下江山,但天下大定后见疑于刘邦,被杀于吕后之手;李广将军一生与匈奴70余战,最终自刎而死……他们的成功、荣耀与悲惨结局成为永恒的对照。有的悲剧英雄为了坚守节操或某种信念而从容赴死,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为了关于赵氏孤儿的郑重承诺,程婴自杀了。有的悲剧英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解救国家和朋友的危难而奋不顾身,荆轲感燕太子丹知遇之恩,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写下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永远的悲歌;为了魏信陵夺军救赵的成功,侯嬴北向而自刭;为了继续朋友未竟的事业,乐师高渐离不顾安危将灌了铅的筑投向了秦始皇。更有一生困顿壮志难酬的孔子、孟轲,更有推动历史终遭不测的商鞅、晁错,这一系列的悲剧英雄在《史记》中相遇、交织、碰撞,散射出最炫目最撼人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