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处理伤口?
正确处理伤口,可使伤口迅速愈合,避免局部感染、化脓和并发全身性疾病。因此,掌握一些处理伤口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说的“伤口”,是专指外伤所造成的伤口。外伤所致的伤口可以是两种形式:表面皮肤、黏膜没有破裂(闭合性伤);表面皮肤、黏膜有破裂(开放性伤)。如果仅是表面皮肤、黏膜破损,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伤者常不以为意。但事实上,皮肤、黏膜的破损已使机体正常的防线出现了缺口。
众所周知,许多足以威胁人类健康和性命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物,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完整时,是不能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为害的。例如,麻风病病菌、艾滋病病毒、破伤风病毒……都不可能超越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就连几分钟内可致人死地的蛇毒,对完好的皮肤、黏膜也发挥不了毒性作用。
然而,一个小小的伤口,就足以使上述那些危害人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的微生物进入体内。大家都熟知的白求恩大夫,在抢救伤员时划破了手指,但他为了抢时间救治伤员,没有及时处理自己受伤的指头,结果细菌就从那小小的伤口侵入他的体内,最终导致白求恩大夫不幸逝世。
一、表浅擦裂伤,亦须防感染
对于皮肤表浅的切割伤和机械性摩擦伤来说,最简便、有效的消毒药就是碘酊(亦叫碘酒)。2%碘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外用消毒药,它不会腐蚀伤口,用它涂抹伤口时所引起的疼痛是非常短暂的;它对防治伤口化脓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显著的作用。
通常可先用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等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局部,再涂以2%的碘酊,或直接用2%碘酊涂抹伤口。然后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或暴露伤口,48小时内避免沾水。如果没有碘酊,也可以涂抹红汞或酒精。但红汞与碘酊不能同时使用,以免中毒。“风油精”、“酱油”等并无消毒效果,而“云南白药”、“三七”等中成药也不能消毒。
外伤处理二、伤口小又深,要敞开暴露
由尖而长的东西刺入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刺伤”,其伤口多数小而深。由于这种伤口深而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是最容易感染破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的,也最有利于形成这些杆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缺氧的环境”。
故对待诸如锈钉刺伤的伤口,除对伤口周围的皮肤用碘酊进行消毒外,应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或湿敷,并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
此外,这类伤口不能缝合、包扎,应把创口敞开,充分暴露,从而去除坏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要知道,正确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步骤。
在伤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重要补救措施。
有时候,伤口虽然不深但污染严重,或有皮片覆盖的,也必须做好伤口的清创,不缝合、不包扎伤口。
对于伤口污染严重或在受伤24小时以后,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则破伤风抗毒素需要用加倍的剂量。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是在平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使人体产生抗体。一般注射3次,有效期可保持10年。
三、动物抓咬伤,预防毒播散
狂犬病一旦发病,则百分百死亡。所以,被猫、狗抓咬伤后,应立即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淡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时间一般要达半小时以上,以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冲洗后可用2%的碘酒以及75%酒精涂抹伤口,但不要包扎,并及早带伤者去注射狂犬病疫苗;此外,必须按规定注射五次。当狂犬病从潜伏期转入前驱期时,再注射狂犬病疫苗就没有效果了。
如被毒蛇咬伤,伤口可能只有几个“牙痕”,但蛇毒已经被注入伤口内。此时必须迅速用止血带或手帕、绳索、布条等,在伤口近心端(指离心脏最近的一侧)5~10厘米处进行绑扎,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但必须每隔30分钟,放松绑扎2~3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绑扎后,一是用清水、肥皂水等,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有条件时可用双氧水、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二是用小刀按毒牙痕方向,纵切或十字切开皮肤(不要太深,切至皮下即可),以便于排出毒液,如有毒牙残留要挑去毒牙;三是在伤口处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出毒液(如口唇的黏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吮伤口,边吸边吐,再用清水漱口)。必要时还可用火柴直接烧灼伤口,破坏蛇毒。经过紧急处理伤口后迅速到医院,进行抗蛇毒血清等治疗。
四、伤口内异物,应分别对待
异物残留伤口内易致化脓感染。对于伤口内的异物,一般是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消毒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包扎伤口。但自己在家中处理伤口时,对伤口内的异物则要谨慎分别对待。 崴脚了怎么办?
崴脚,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医学上称作“足踝扭伤”。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
由于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脚的时候,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劲揉搓疼痛的地方,接着用热水洗脚,活血消肿,最后强忍着疼痛走路、活动,为的是防止“存住筋”。但实践证明,这样处置崴伤的脚是不妥当的。
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淤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使受伤部位肿上加肿,痛上加痛。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是损伤以后软组织发生粘连,影响了功能活动。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损伤的中后期。所以,受伤后几天内的活动受限,一般都是因为疼痛使活动受限,而不是粘连所致的“存住筋”。
那么,崴脚以后怎样处置才正确呢?
一、分辨伤势轻重
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所以,分辨伤势的轻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头上而是筋肉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可以自己处置。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头上,或扭伤时感觉脚里面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是伤重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去诊治。假如限于条件一时去不了医院,也可以暂时按照下列办法处置,然后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二、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时候要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待出血停止以后方可热敷,以消散伤处周围的淤血。
细心的同学一定要问,怎么才能知道出血停止了没有呢?原则上是以伤后24小时为界限,还可以参考下面几点:一是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脚时胀的感觉差别不大;三是伤处皮肤的温度由略高趋于正常体温,这些都可作为出血停止的依据。
三、适当活动
在伤后肿胀和疼痛进行性发展的时候,不要支撑体重站立或走动,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动。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剧痛的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时,再下地走动,时间宜先短一些,待适应以后慢慢增加。
四、正确按揉
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揉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按在局部,压力以虽疼尚能忍受为宜。时间是持续按压2~3分钟再缓缓松开,稍停片刻再重复操作。每重复5次为一阶段,每天做3~4个阶段较合适。出血停止之后揉法,用大鱼际或拇指指腹对局部施加一定压力并揉动,方向是以肿胀明显处为中心,离心性地向周围各个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钟,每天做3~5次。
五、合理用药
出血停止以前,不宜内服或外敷活血药物,可用“好得快”喷洒伤处,内服云南白药。出血停止以后,则宜外敷五虎丹,内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后期可用中草药熏洗。如果手边没有中成药,也可以把面粉炒黄,用米醋调和敷在患处,来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盐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药效果也不错。 不小心跌伤了怎么办?
跌伤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跌伤有轻有重,一般跌在什么部位和伤势深度是由跌伤时的姿势、高度以及地面条件等因素决定的。
跌伤的轻重度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仅伤在表皮;第二种是伤到肌腱、骨头;第三种是伤到内脏。所以,跌伤后要根据跌伤的部位和深度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表皮擦伤
症状:仅有少量渗出或轻微出血、疼痛。
处理方法:局部涂红汞药水。如果创面较大,伤口上粘着泥土杂物,可先用温开水500毫升加食盐3~5克冲洗,洗净后涂红汞药水。
二、皮肤撕裂伤
症状:皮肤全层均撕裂,裂口有鲜血流出,疼痛剧烈。
处理方法:先用干净手帕或毛巾压住伤口,使其止血,然后立即去医院外科进行清洁伤口、缝合皮肤和包扎。
三、肌肉肌腱损伤
症状:关节周围部位损伤,局部肿胀,不能负重,活动受限,有压痛感。
处理方法:用毛巾放在冷水中浸湿后敷在伤处,或用冷水袋敷在伤处,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持续进行1~2小时。如果局部仍有红肿疼痛,可改为热敷,目的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四、骨折
症状:局部可见肿胀有压痛,活动受限,不能负重,受伤的肢体外形变形、疼痛。
处理方法:如有出血,应立即进行绑扎止血。用宽的书包背带、毛巾等在伤处的上方绑扎,每隔5分钟放松片刻以便血液循环一下。同时找一块木板或木条,其长度超过伤处上下各一关节,将木板或木条放在骨折肢体的下面包扎固定,再去医院复位,千万不要未经固定就移动,这样容易造成错位。
五、重度跌伤
症状:可能导致内脏损伤,如果一旦发现有人跌伤后,造成不哭不叫、呼之不应、唤之不醒、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脉搏增快或抽搐不止等现象,均说明病情十分严重。
处理方法:应急送医院抢救,不能耽误。 肩部关节脱臼怎么办?
关节脱臼是运动伤害中一种常见的急症。人体的关节分为不可动、部分可动及可动关节。脱臼系指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的现象。常发生在肩、肘、髋和下巴、手指、腕等部位,尤其是进行剧烈的运动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严重者会出现合并骨折的发生。临床的表征包括:关节突出及功能丧失,关节变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
对于任何骨折及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动,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医就诊。同时在急救过程中,不论是固定前与固定后,都要测量脉搏及运动感觉功能。
测量的方法如下:
第一,检查脉搏:在伤侧距离心脏的远处摸脉搏,例如手肘脱臼检查桡动脉,肩部脱臼检查肱动脉,足踝脱臼检查足背动脉等,并在病患伤肢的指甲上,施压后放松,测其恢复正常颜色的时间,正常值应小于两秒。若摸不到脉搏或指甲颜色恢复很慢,表示受伤严重或固定包扎的力度太紧,必须加以放松。
第二,检查远端运动及感觉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摆动上、下肢体,触摸病患手指或脚趾,视其是否能辨识清楚。若患者意识不清,则轻轻掐患者观察其疼痛反应情形。
肩部关节就如同一个球在手套中的感觉一样,比较不稳固。若受到打击、跌跤、抽筋,用力丢球等,都极有可能会造成肩部脱臼。96%的病患,其肱骨头会被迫向前,肩关节脱臼还会合并上肢骨折,兼韧带裂伤或血管及神经受伤。病患除无法动弹外,有时会因剧烈疼痛而昏倒,若仅有肩部痛而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就必须先就病患发生的原因来评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觉、伤侧与健侧运动功能之比较,衰弱的情形与无力感等。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急救的方法:
首先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伤,应帮助其坐下或躺下,检查是否有其他伤处,并检查远端脉搏,让病患安静,保持温暖并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脱臼部位是减轻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杂志,厚报纸或纸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将手肘固定在胸部,也可以避免肩关节的活动,减少疼痛。禁止进食,因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疗。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注意力,以减少其痛觉,另使用冰敷减少病患疼痛及肿胀,若要移动病患,尽量让她自己动,若其无法自动,则以托手肘及腕部来帮助,同时可用一个小枕头或软垫,置放在病患伤侧上肢内侧及胸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