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900000007

第7章 社会交往之自我篇(7)

三、平时多与父母交流

若发现父母之间有矛盾,自己就应努力不使矛盾激化。可以对报刊、电视报道的一些家庭问题的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父母讨论;也可以对家庭中的一些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尽可能为父母分担一些难处;平时多与父母聊聊天,活跃家庭气氛等。想方设法使父母冷静下来,或拉着他们其中一方到外面走一走,使他们暂时分开;或故意讲一点逗乐的事情或笑话,缓解紧张的气氛。

四、及时承认错误

如果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引起的,譬如因为自己犯了错误,那么,及时承认错误,就可以熄灭争吵的导火线。再譬如,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各执己见,你的态度就是控制争吵的刹车柄了。如果父母是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花钱等问题产生矛盾,自己应该诚恳地与父母一起交换意见,加强沟通和理解。倘若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不妥之处,则必须坚决地、及时地调整和改正。总之,对这一类的父母争吵,你有较大的控制主动权,也有更大的责任。

五、不能偏袒一方,更不能参与争吵公正的立场最重要,千万不要在感情上对某一方有所偏袒,更不能在背后当着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也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讲父母的不是,以免使矛盾复杂和激化。否则,就不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父母离了婚,怎么办?

离婚是近年来十分突出的现象。人们都渴望有和睦安宁的家庭生活,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子女的成长。一旦父母离了婚,受害最大的往往是子女,子女当然不希望父母离婚。但是,万一父母离了婚,该怎么办呢?

一、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选择

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公民有婚姻自由,这就是说,公民既有结婚,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自由,又有离婚的自由。实际上多数情况下,父母离婚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作为子女,应予以理解。可能是双方真的不能继续与另一方相处下去,感情破裂无法愈合,再强求对两个人都会是折磨和煎熬。这里面可能并不涉及谁对谁错的问题,即使有,我们也不能因为父母离了婚,而把他们(或其中某一方)看做是“仇人”,因为毕竟他们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只要他们认真考虑过,并两厢情愿地表示要离婚,我们也没必要为此过多地难过和痛苦,而应当表示理解。

二、始终如一地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保持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离婚后,作为子女,你将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和另一方就会分开,这时你应该做到:

1始终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家长和亲人,利用电话、书信、见面等形式保持和他(她)的联系,经常了解、关心他(她)的情况,以免造成双方过分的生疏和隔阂。

2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包括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主动告知父母,遇有困难,可以向他(她)提出,寻求他(她)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密切你和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的感情。

3你和父母中的一方一起生活时,也应该注意:

(1)经常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离婚后,他们的心情可能不好,这时,你多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话,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安慰作用;

(2)不在他(她)面前故意说另一方的不是,导致父(母)的心情变坏,可以避开另一方,找一些开心的话题;

(3)当他(她)又遇到合适的对象,准备重新成家时,你应予以理解和支持,而不能横加阻拦。

三、如有可能,努力促合他们

父母离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居,如果双方有重新结合的愿望,你应设法给以支持和帮助。比如,把父母各自的想法通知对方;时机成熟时,请原来的亲朋好友出面牵线撮合等。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并且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最期待的。

四、不能因此对生活悲观失望

要懂得这可能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父母唯一担心的就是你的生活和想法。这时候一定不要再给刚刚离婚、心情还不稳的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而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地搞好学习和生活。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求你学会自理,增强自立意识。同时,你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放松心情,尽量减小父母离婚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父母离婚会给你带来不利影响,但你要冷静对待,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克服这一困难的。怎样和继父(母)相处?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生活在由生父(母)与继母(父)组成的家庭里,因父母中有一位不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所以在感情上往往显得不融洽,有时甚至产生较大的隔阂。那么应怎样和继父(母)相处呢?

一、要像对待生身父(母)那样孝敬继父(母)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意思是,奉养我的父母进而推广到奉养别人的父母。古人尚且有这样的情怀,我们就应该做得更好些。况且继父母不是“别人的父母”,仍然是养育你的父母,这是其一。其二,从法律上讲,继父母虽不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但与子女仍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二十一条规定了继父或继母和受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对这种关系的保护。

二、要想方设法促进与继父(母)的感情交流由于世俗偏见,人们往往认为继父(母)是后妈后爹,对子女很凶。实际上继父(母)也有很多苦衷,对孩子严了,人家说,到底不是亲生的,那么凶!要求松了,人家又会说,故意放纵孩子。其实就是生身父(母)又怎样呢?打骂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作为子女应理解继父母的苦衷,将心比心。通过日常的生活尽量增加与继父(母)的接触,向他们敞开心扉,使继父(母)进一步了解你的思想、志趣、性格;要多同继父(母)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生活、工作上的艰辛和欢乐;了解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和希望。在学习之余尽量帮他们做些家务劳动,要关心继父(母)的身体,特别是在继父(母)身体不适时更要注意嘘寒问暖。人是有感情的,相信通过日常生活的相互关心,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像生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样好。

三、要理解尊重继父(母)与生母或生父之间的感情即使继父(母)对孩子不喜欢,也没有必要感到悲伤、苦恼,要认识到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因此千万不能向生身父(母)搬弄继父(母)的是非,不要因孩子而影响到继父(母)与生身父(母)之间的感情。当然,如继父(母)对孩子做出有违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那就另当别论了。此时,孩子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地保护自己,向丑恶行为作斗争。

其实对于继父(母)来说,他们这种角色是一种挑战,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不可能的使命”。他们的角色与亲生父母有着很大的区别。亲生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当上了,但继父母则可能在孩子发展历程的任何时候走进孩子的生活。一般而言,女儿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接受继父或继母。当然,在每个家庭中需要的适应时间是不同的,有的快一些,有的则久久不能被接受,被看做是家庭的闯入者。父母错怪了我,怎么办?

父母错怪孩子虽有失察之过,但他们的本意实在是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等,总之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当然,某件事情不是你干的,硬说是你干的,这种不容分辩的误解对任何人都是难以容忍的,这在家庭生活中也时有发生的。但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千万要沉住气,要能克制自己,避免因过分强烈的反应而加深彼此之间的误会。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一、耐心听完指责

对父母的责怪、训斥要耐心听完,以便弄清他们是在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上对你产生了误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知道父母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辩白寻找突破口。待父母说清楚之后,就可以针对他们不明白或者误会的地方进行解释和辩白,而不至于因为盲目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二、适当进行解释

当父母错怪我们时,我们要理解父母的爱心,不要抱怨他们。要坦诚地向父母讲述事情的原委,让其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和真相,消除父母因不了解情况而产生的片面认识。在讲述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掩盖自己的错误,这样,有利于父母作出客观的判断。如果确实因父母把问题搞错了,只要适当做些解释工作,只要事情本身比较简单,父母情绪又比较平稳,误会马上就会消除。

三、暂时保持沉默

许多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一般事发时父母的情绪又比较激动,你越解释,他们可能越发火,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不说话,虽这样做有默认过错的危险,但对缓和紧张气氛,减少对父母有伤感情的刺激,从而真正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假如父母脾气比较执拗,自己一时说服不了他们,则应冷静,避免硬碰硬而闹成僵局,可变换方式与父母沟通,或用书面形式,如日记本、留言条等,或通过亲朋好友、老师、同学、邻居,向父母作出细致的解释,以消除他们对自己的误解。另一种是假如父母对自己有些偏见,当其错怪时,一时无法让父母相信自己,那么,不妨耐心等待,寻找阐释事情原委的机会。若一时没有机会,也不应该耿耿于怀,而应要求自己对父母的错怪进行淡化处理。相信总有一天事情会真相大白,而误解会冰释。

四、设法悄然退出

沉默不语不容易,争辩解释又会激化矛盾,在进退两难时,不如设法暂时离开父母,独自到一边去。当你听不到那些刺激性的语言,心情就会慢慢平静,父母找不到数落的对象,怒气也会慢慢消失。

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最终目的都是要弄清事情原委,帮助父母消除误会,待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进行详细的解释,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更不要责怪埋怨父母一时的不当。当一切真相大白时,父母一定会为错怪你而后悔,你可千万不要忘记给父母以体贴的宽慰。切忌因为父母的误解对父母失去信任,更不要因为一时误解采取过激的行动。父母误解、委屈子女的事总是偶然才发生的,要多想想平时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多想想他们往日的亲情。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怎么办?

有的学生喜欢记日记,这应该说是一种好习惯。记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记录下来,既可以促使自己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又可以促使自己“日三省吾身”,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还可以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一举多得的事。日记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日记里,你可以毫无保留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正因为如此,日记中所记述的内容有不少就成了你的“隐私”,不想或不愿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父母知道。

但是,如果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该怎么办呢?

一、尽快冷静下来,努力去理解你的父母父母为什么要偷看你的日记?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子女年少无知、交往不慎,或有其他不良的思想行为影响他们的成长,是急于了解他们,才偷看他们的日记的。父母的动机是好的,没有坏心,也绝不会把你的秘密公之于众。《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章第10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你的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对你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是因为爱你,怕你受到伤害,想要更多地了解你,才偷看你日记的。作为子女,应充分理解父母的爱心,原谅他们的错误。

二、应平心静气地和父母交谈,交换看法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告诉他们:偷看别人的日记(包括子女的日记)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是不道德的,是犯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章第30条、第31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隐匿、毁弃他们的信件。你还应该让父母明白: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一切不一定是好事。即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应该各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不窥探别人的“隐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信任。父母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而且有利于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信任感,加强子女在家中的安全感,使之更加热爱这个家,更加尊敬父母。父母要了解子女最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交谈,或通过子女的师友和其他长辈、同事、同学,从侧面了解。

三、应由此得到启示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就应不主动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即使别人信任你向你谈了他们的隐私,你也不能去宣扬,如果宣扬出去,不仅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而且也从此失去了朋友,更会让人耻笑。

四、吸取教训

鉴于被父母偷看了日记的教训,你今后应该注意把日记放在别人不易发现的地方,或把记日记的地方加上锁,等等。甚至可以直接对父母说:不要看我的日记。父母在别人面前数落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