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样一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样一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分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诋毁些什么。于是,他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的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那位众人口中的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嘛,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穿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一表人才、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治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却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里到处转转。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都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一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朝廷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结果却被和尚嘲笑了一番。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放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孔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哈哈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没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又怕泄露了自己的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之际,突然听到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卖茶叶蛋啰!”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以买茶叶蛋为借口,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大脚马皇后
马皇后是明朝的第一个皇后,即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妻子。她死后陪葬在朱元璋的陵寝,尊谥为“孝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是明代谥词最长的皇后,也是明代唯一能当得起这么长谥词的皇后。但是,在那些旧文人的眼里,马皇后什么都好,却天生大脚,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元朝末年发生了白莲教大起义,马皇后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女儿去投靠在濠州起义的好友郭子兴。马父在死之前把女儿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便把马小姐收为义女,视若己出,十分疼爱她。而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名小卒,但朱元璋计谋多,有决断,作战勇敢,很快便升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也越来越倚重这个和尚出身的九夫长,什么事都和朱元璋商量,对他言听计从,为了笼络住朱元璋,他就把自己的义女马小姐嫁给朱元璋。这时朱元璋二十五岁,而马小姐二十岁。
朱元璋和马秀英刚结亲时,一看马秀英的那双大脚,还真觉得有点头疼,马秀英看出他的心思了,就说:“我也不嫌你长得像个丑八怪,你也别嫌我大脚。咱们两个将就吧。”这马皇后是一个没有缠过足的大脚女人。
可别小看这缠足,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如果谁家的姑娘不缠足,长出和男人一样大小的脚来,这姑娘即使长得再漂亮,身材再苗条,也会被别人看作丑八怪。当时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姑娘脚大,难找婆家”,姑娘们必须要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才算得上漂亮。
马皇后小时候怎么会不缠足呢?原来,她的父亲马公是郭子兴的好朋友,经常随郭子兴外出打仗,而她的母亲死得特别早,家里没人照顾马姑娘,所以马姑娘的脚也就没有缠。马皇后当姑娘的时候,别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马大脚”。她当了皇后,尽管别人不敢再这么叫她了,可仍然还有很多人在背地里暗暗叫她“大脚皇后”。
婚后夫妻两人恩爱,相敬如宾。马氏温柔贤惠,很受朱元璋的敬重。她知道朱元璋虽然胸怀大志,但和自己一样出身穷苦,识字不多,便时常规劝朱元璋征战之余,多多读书。朱元璋很听从马氏的劝告,没事之时,就加强学习,很快就能读书断句,还能写诗。马氏自己也对读书识字十分用心,她在军中见有文书,就叫人教她认字。朱元璋凭着自己的才能,慢慢成为郭子兴手下的干将。郭子兴的儿子对朱元璋十分妒忌、怨恨,时常在父亲面前进谗言,因此朱元璋和郭氏父子的关系都很紧张。马氏对这种情况很担忧,时常劝朱元璋对郭子兴更加恭敬一些,作战时如果有什么掳获,也都献给郭子兴和他宠爱的二夫人,马氏自己也经常把金银首饰送给二夫人,谎称是朱元璋让她孝敬二夫人的。有了马氏的居中调解,才使朱元璋避免和郭子兴反目成仇,朱元璋才得以从容积蓄自己的力量。
一次,朱元璋又惹怒了郭子兴,被郭子兴幽禁了起来,还不许别人送茶饭进去。马氏便把热腾腾的炊饼揣在怀里,偷偷拿给朱元璋,自己的胸口却被烫得通红。朱元璋四处征战,难得在家里好好吃一顿饭,马氏便总准备好一些干粮腌肉,想法子让丈夫能够吃饱。丈夫在前线征战,她便带着妇女在后方缝衣做鞋。如果前方打了胜仗,她便拿出自己家中的财物犒劳士兵,大家都称赞她贤惠。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马氏也被册封为皇后。这时马皇后已经三十五岁,但朱元璋还是十分敬重她,马皇后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马皇后都叫女官教自己读书,让自己知道历代有名妇女的事迹,以此来要求自己。虽然这时马皇后已经贵为一国之后,但她还是坚持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别人劝她不必如此操劳,她却说:“侍奉丈夫是我的分内事,不能推辞。”她自己的衣服破旧了,也舍不得换新的。朱元璋看到妻子这样贤惠,时常对群臣感慨地说:“皇后和我同起布衣,历尽忧患。朕每每不能忘怀当年她不顾灼伤皮肤,为朕送来热食。而当朕受到郭公的猜忌,几乎被置于死地时,皇后更是为朕多方设法周旋,救我于危难之中。如果没有皇后,我哪里会有今天?朕怎么敢因为现在富贵了而忘了以前贫贱时的妻子?”马皇后却说:“妾听说,夫妇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难。陛下能够不忘怀臣妾,更希望陛下始终不忘群臣百姓。”
危难时,患难与共容易;而富贵时,君臣相保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朱元璋为了防止权臣干政的情况,数兴大狱,杀戮功臣。当时宋濂被牵连进宰相胡惟庸的谋反案。宋濂是明初的大学问家,编撰过《元史》,还做过太子的老师。虽然这时宋濂已经辞官回乡,但朱元璋并不准备放过他。太子听说皇上要杀自己的老师,急得跳了水,幸亏被侍卫救起来。马皇后听说了以后,暗自想好了办法。这天,朱元璋入宫用膳,发现一桌子全是素菜,问是什么缘故。马皇后说:“平常人家请个教书先生,始终是礼敬有加。宋老先生这些年来,教导诸位王子,十分辛苦。我们今天吃素为他祈福。”朱元璋一听,又是为宋濂求情,顿时勃然大怒,甩手而去,但因为马皇后的求情,他还是放过了宋濂,只是把他发配到茂州。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动辄杀人,马皇后经常委婉开导。一次,朱元璋听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不孝,竟然要杀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十分生气,当下就要杀掉他。马皇后劝道:“郭景祥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杀了他,郭景祥就绝后,况且这件事不一定是真的。”一探查,郭景祥果然是被冤枉的。又一次,一个宫女惹得朱元璋非常生气,便要亲自惩处这个宫女,马皇后也装作非常生气,马上把这个宫女交给宫正司议罪。朱元璋问:“这是为什么?”马皇后说:“你正在气头上,对这个宫女可能会惩罚过重,交给宫正司,他们会秉公处理的。”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福”字倒贴也与马皇后有关。一次正逢元宵,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南京)的街上赏花灯,看见其中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而且赤着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用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没有裹脚。竟敢污辱母仪天下的马皇后,一定要严惩。于是朱元璋吩咐侍从走到挂着这幅画的那条街,在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明天再一起算账。朱元璋回宫后,心里还是闷闷不乐,马皇后见他这样,便询问侍从,得知明天被倒贴上“福”字的人家便会受到惩罚,而且这大祸还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着急。马皇后对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气未消,她只好暗中再派侍从在全应天府各家各户的大门上依样贴上倒转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从抓人时,被全城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该抓谁。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过了一夜,怒气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应天府的居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都是拜这个倒转的“福”字所赐,自此之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倒转“福”字以祈求万事如意、合家安康。虽然这个故事难辨真假,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马皇后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
马皇后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维持着宫廷里、君臣间、君民间的和睦,为朱元璋减少了很多的杀戮。后来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寝食不安,到处求神拜佛,为皇后祈福,又征召天下名医为其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生死由命,祈福有什么用呢?而药也只能医治不死病,臣妾不行了,陛下千万不要因此加罪于为我诊治的御医。”到了弥留之际,朱元璋紧紧握着马皇后的手,恸哭不止。马皇后看着逐渐苍老的丈夫,想起以前陪伴他一起征战天下的岁月,最后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这年马皇后五十一岁。失去马皇后的朱元璋,性格变得更加暴躁,马皇后临终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尽与马皇后过于早逝也有关系。
马夫与妻子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有一天,晏子坐着马车出门时,正好从马夫的家门前经过。马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见丈夫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的伞盖下,得意洋洋地挥着鞭子,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她非常生气。
晚上,马夫回家后,妻子毫不犹豫地提出要和他离婚。马夫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问妻子:“你为什么要离婚呢?”
妻子说:“晏子是齐国的宰相,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威望。今天,我看见他低着头坐在车子上,态度非常谦虚。但是,你呢?你只是一个马夫,却摆出一副得意洋洋、神气活现、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样子。所以,我不愿再跟你一起生活了,我要和你离婚。”
听了妻子的话,马夫感到非常惭愧,并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马夫改变了态度,变得很谦虚了。
晏子看见马夫的态度与以前不一样了,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马夫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晏子。
晏子觉得马夫能够知错就改,是可用之材,就向齐王推荐他做了官。
郑板桥辞官
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担任知县时,经常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衙役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一个多月没回县衙,带的干粮吃光了,银钱也用完了,只剩下了三个鸡蛋。这天晚上,郑板桥和两个衙役在村外的一个破庙里住了下来。
这个庙里没有和尚,大殿中摆着一张供桌。郑板桥坐在桌前,点上蜡烛,记录当天私访的情况,后来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天快亮的时候,忽然,听见“当啷”一声响。郑板桥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两只老鼠在偷那三个鸡蛋。一只老鼠抱住鸡蛋,滚下桌子,然后,仰卧在地上,用两条前腿将蛋一搂。另一只老鼠咬住它的尾巴,一起往窝里拖。
这一切,郑板桥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他本可以将老鼠打跑,把鸡蛋留下来。可他是个“怪”人,碰上这样妙趣横生、花钱也看不到的好戏,哪能轻易错过呢。就这样,他眼睁睁地看着三个鸡蛋让老鼠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