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国医疗何处去
3330200000021

第21章 本应该是天堂的那个地方(2)

3.公立医院的刨收目标

“公立医院要从创收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这是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的,他还说卫生部将要多管齐下,让公立医院回归应该有的公益性质,破解中国医改过程中的这一道最大也是最难的课题。没错,我们从表面上看,公立医院的性质问题就是摆在医改桌面上的一道重要课题,想要把医改工作做到位,这一道关是非得越过不可的,绕道是不行的。可是从实质上看,事情却并不是给公立医院换个标签这样简单,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太多了,有体制上的,有利益上的,有个人利益也有集团利益上的,这关需要一道一道地慢慢过。

体制创新是一定的,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一定要改,公立医院管办分开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还是其他医院管理体制,总之不会是原来这样既管理又经营。医药分开以后,作为公立医院,其利益的补偿就应当从医疗保障和政府补贴中获得,而不是什么“以副补主、以药补医”,像控制医疗成本这样公众非常关心的具体问题,不彻底解决就谈不上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具体做法上,按照病种进行分类分级地收费,本着成本之外略有盈余的原则,安排按病情按治疗内容付费,让公众心里有数,明白得了什么样的病就应当花费多少看病的钱,让医院没有任何机会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对于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要通过公立医院内部真正合理的管理和绩效考核,让那些贡献大、技术好、医德医风好的“好人”获得到优厚的待遇,把那些“庸人、懒人”清除出去,不然真正想做点事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要是懒人们都能活得很滋润,勤快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还要注意,不要再提出什么“适当调整医院和医生的技术服务费用,让医院和医生从正当的技术服务劳动中获得更多的合理报酬”。我们有过太多的教训啦,你只要给他们开了一个小口子,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公共资源拼命地猎取私利,为什么公立医院不姓公了?一开始不就是顶了个公立的帽子谋取私利而导致的嘛!

为什么卫生部长要强调公立医院的工作目的,就是因为公立医院忘记了自己是做什么的了,你如果去问院长,公立医院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他们的答案显而易见会是后者,但是好多公立医院却总是为了扭曲的医疗业绩和实际利益,把创收作为头等大事,为公众“看病难、看病贵”推波助澜。我们国家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数十万家,这些医疗机构大多数都是公益性的医院,但其中不少医院又都是在想办法追逐利润。

为什么公立医院要去追逐利润,很简单,就是为了业绩和利润分配。一位医院的院长说: “每回到了一年的年底,院长们聚集到一起经常会说起各自医院的收益,也会相互打听、攀比和炫耀,你做了几千万,我赚了几个亿。”这样的业绩思维不只是院长有,从各个科室到医生个人,每个人的收入都会与业绩挂钩。业绩从什么地方来?不会是从政府那里来的,也不会是患者主动送上门的。医务人员要有收益,医院也要求得发展,就要从患者的身上想方设法地收钱,病人把健康的希望放到了医院,对于不良医生的手段自然就不设防,想防也防不住,除非你别看病。从开单、开药到各种检查、治疗,他们会用你所不知道或者知道也没用的手法获取利润。

他们这么做的借口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无法生存,医院九成以上的开支都要靠自己挣钱。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现在医疗补偿机制确实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是客观事实,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医院逐利的借口。是的,一些医院确实面临等米下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过运用市场手段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自筹资金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不能说不可以。但事实是这样的么?事实上却是不少医院利用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疯狂敛财,利用公共的医疗资源为自己逐利。从这一点上说,医疗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少问题,并不是因为医疗机构的市场化所导致的,而恰恰是在医疗资源被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市场化被恶意冒用了。

说起医院的创收活动与看病贵之间的联系,公众都非常气愤却又没有任何办法。运用公共卫生资源过度创收已经不是隐秘的事情了,这是堂而皇之的一件事情,现在的医院,私立的就不必说了,那里和其他私营企业是一样的,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把钱赚到明面上,无可厚非。让人们不能接受的是公立医院里的市场气氛,公立医院为了拼市场、搞竞争,或明或暗地给医生下达创收的任务,以各种手段鼓励医生设法多收费、多创收,把医生收入与创收多少直接挂起钩来,而医生那里不只有上面分派下来的任务,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这样,开大处方、高价药,让病人尽量多地做各种检查,看病费用自然就上去了。

医院并不是一个商场,不是普通的商业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赚钱、发财绝不能成为工作任务。公立医院的医生要是像售货员一样,那么患者就倒霉到底了,因为在医院里所有的消费都是一口价,作为患者是没有还价权力的。经常看病的人可能有体会,一些医生常问患者“带多少钱来的?”这是为了患者着想吗,基本不可能,这是为了开高价药和检查时省事罢了,免得单子已经开了患者却说钱不够。总是有人指责医生盯着病人的口袋,但医生不这么做怎么活下去?医院怎么能发展?医院本质上就是个企业,医生也是普通的人,作为医院这个企业的员工,医生就不只有为患者看病这一项任务了,还要想办法为医院创收,所以在看病时一定要先观察或者套出患者是否有钱,有多少钱。

虽然深受其害,理解创收医生的患者还是大有人在,有的患者在网上说,我觉得医院和医生的做法也需要理解,作为患者需要经常去看病,也非常痛恨拿我们病人来搞创收的医生,可是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医院的院长、医生,我也会这样做,说不定比他们做得还要厉害。医院也要生存,医生也要养家,医院名义上是公立的,但政府又不能给多少钱,可以说,医院和医生有时候也是被逼的。不知道那些拼命创收的医生听了这话会有什么感慨,会不会良心发现?好像不可能,至于为什么,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观点吧:

有人说,只要医生和医院觉得心里面不平衡,他们就不会停止创收,要是不把他们的性质确定下来就刹不住车。是私营的医院可以考虑合法地赢利,是公立的医院就别想创收了,公立医院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需要多少钱由国家财政发给,想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创收的一定要法办。医生的工资由各级财政全额承担,确保医药分离,对于药品坚决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严厉打击想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做坏事的人,这样才能真正降低虚高的药价。

有人说,这么久了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还没有搞好,根子就在于过度地迷信市场手段。为什么要把医生们推到市场里面,为什么让他们医院“以药养医”?本来应该担负救死扶伤责任的医生,在“以药养医”任务的逼迫下,为了生活,为了在市场大环境中不落人后,就只有变成特色的商人,一边救人一边挣钱。医改的事情想要办好,一定要确定性质,私立就是私立,公立就是公立,私做私的事,公做公的事,别掺合到一起。你公家的医院就不能姓私,公立医院里的院长和医生担负的是公益事业,是为公众提供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的,如果想以行医来发财也可以,不过必须离开公立医院,离开后你有多大本事就使多大本事,只要合法,发多大财都没人管你。

怎么样,这些网友说得并不偏颇吧,让我们再听听院长们的说法吧:

一位医院负责人说,大家认为不少公立医院失去了公益性,医生们靠着多开药和多检查挣取奖金提成,这是事实,确实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公众的负担。可是国家对于医疗单位的投入太少了,我们医院想要生存,医生们想要养家,你说怎么办?是由于政府的财政补偿不到位导致的公立医院逐利倾向。我们也希望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由增加政府投入解决。公立医院该不该搞创收,这问题的答案我们也很清楚,可是大家要明白医院创收的动机是什么,并不都是为了医院和医生的一己之私。现在医疗卫生事业过于市场化和缺乏公益性是个体制问题,这才是根本。

另一位院长说,如果想让公立医院完全姓公,那就来个彻底的吧,把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彻底地界定下来,出格的事情不许做,做了就按相应的纪律办,别在口头上让医生都去高尚,实际上医生拼命创收了却没人管。正是因为我们总是说一套做一套,有的公立医院实行过度创收的政策之后也没人纠正,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后没人管制,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医院去“学习先进经验”,比着出租科室,比着多收费。等到大家都戴着“公立”的帽子干着逐利的事情,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愈演愈烈、成为常规时,也就都不觉得难为情了,也就都无所顾忌了,所以才有一些群众发出感叹:“医生不是为你看病,而是做生意”、“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还怎么坚持?你不在法律的基础上给公立医院定位,不给他定下法定的任务和目标是不行的,医院和医生都没有积极性主动实现公益性,只要有一点可能,医院和医生也会被市场化给吸引过去。必须明确公立医院不能赢利,也不要再搞什么提高技术服务费用等变相的市场化行为,彻底打消所有创收念头和一切可能,才可以让公立医院老老实实地为公众的基本健康服务。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允许公立医院“适当”地搞一些创收,“适当”地提高技术服务费用,那些公立医院作为一个个体,还会拼命地追求个人目标和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公立医院负责人说的话也没问题,听起来也是通情达理的。既然患者和医院都很明白,都愿意公立医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发展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呢?是谁不明白由国家一手推动的医改?是谁在不负责任?想要找出一位罪人来确实不易,因为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只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