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七十年前的那场战争
将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三个国家联系在一起,总是给世人一种痛苦的联想。这种痛苦联想来自于70年前的那场战争,那场几乎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陷入浩劫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根源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埋下,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续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其心不死。虽然有众多战胜国的监督,但德国还是在军事上再次强大起来。
重新强大起来的德国,开始策划新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在闪电战中,占领了波兰,英法两国随即向德国宣战。这次大战与前一次不同。在“一战”中,战火只局限于欧洲,而“二战”则因为日本的加盟,组成了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的轴心国,使战争超出了欧洲。在亚洲,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件,从而引发了亚洲地区的大战;而德国自占领波兰后,于1941年突然进攻苏联,引发了欧洲地区的大战。
德国这个复仇者,其所发动的“二战”,不只是简单地重复“一战”,而是更加疯狂地卷土重来。从1935年到1939年,德国从战败中迅速崛起。德国崛起后,希特勒夺得了统治权,在国内发起**运动,建立起第三帝国。在**的狂潮中,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不久后,捷克其余地区也被德国占领,接着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也被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支持和保护下宣布独立。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一片混乱中,浑水摸鱼,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在亚洲,日本开始了征服中国的行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的东北发动沈阳事变,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占领中国的东三省,成立伪满洲国。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是***主义在日本政府中得势的结果。由于日本国内陷入经济大萧条,一向以****立国的日本,军部拥有很大的权力,在其操控下,民选政府丧失了控制权,军人从后台走上前台,开始执政。为了摆脱经济困境,***主义开始在日本军队中蔓延,军部作为日本军事最高机关被赋予比以前更多的权力。在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事件,***分子控制了军部,并使军部取代了日本内阁,成为日本的最高权力机关,从这时起,日本进入了***主义的时代。在日本军部夺得政权后,立即开始了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行动,以卢沟桥事件为突破口,大批军队开进中国。日本的脚步如同德国一样,不会止步于中国。在中国发动战争后,日本又向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除此之外,日本还将黑手伸向夏威夷、关岛、塞班岛、中途岛、威克岛和澳大利亚北部,大有蛇吞象之势。
为了抑制日军扩张势头,美国大量减少了对日本的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的供应,使深陷中国战场的日军处境艰难。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上台后,组成东条内阁,极力推行“*****圈”政策,掠夺东南亚各国的资源。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轰炸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对日宣战,由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被拖入“二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组成联盟,随后在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中,各国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签字国必须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国家作战,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个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同盟正式建立,到“二战”结束时,同盟国达到52个国家。
反***同盟的成立,使轴一心国开始处于劣势。在欧洲,德国没有熬过斯大林格勒的冬天,遭遇了在苏联的第一次失败。1943年开始,苏联军队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与此同时,同盟国又开辟了第二战场,让已经疲于应付的德国雪上加霜。在亚洲,1943年11月22日中英美召开开罗会议,并签订《开罗宣言》。在宣言中,中、美、英三国宣誓: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强占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归还给中国。
在全世界反***国家联合起来后,一场人类历史上参加国家最多、涉及地区最广、参战人数最多的战争全面展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很快轴心国家从过去猛烈的攻势,开始转为疲劳的守势,最终将战火烧到了自己的国家。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德国的柏林,结束了同盟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仗。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使广岛和长崎变成了一片废墟。9月2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盘点“二战”给世界造成的劫难,让人触目惊心。在“二战”中,总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受影响的人口达20亿,占到当时世界人口的80%。欧洲和亚洲是“二战”的主战场,其他的地区,如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也熏染了硝烟。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亿人,直接战争损失达3万亿美元,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伤亡人数达3500万,而战亡人数无法统计,据估算有1200万~1800万人,日本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l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到5千亿美元。
苏联是欧洲的主战场,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的卫国战争中,伤亡6000万人,其中死亡2700万人,苏联红军牺牲866.84万人,物质损失达到6790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作为世界反***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为反***战争的胜利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据史料记载,美国共有42万人在“二战”中死亡,英国有27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法国最少,有约20万人死亡。
第二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70年,但那道深深的伤痕却很难愈合。
时至今日,日本在中国遗留下的化学武器还没有完全被清理,受害者的赔偿也没有被理算。面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德国已经进行真诚的忏悔。冷战结束,再次崛起的德国不再追求军事强国,而是专心于经济建设。同时,这个曾经四处侵略他国的国家,正在致力于欧洲的一体化,并以地区大国的地位,谋求欧洲的统一和繁荣,成为促进欧洲发展的核心力量。
反观日本,真的让我们感到伤心。日本并不承认自己在“二战”中的行为是侵略,同时也不认为在“二战”中死亡的军人是罪犯。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由于供奉着“二战”时期的14名甲级战犯,所以东亚各国视靖国神社为日本****的象征。日本政府不顾及东亚各国的感情,其领导人定期到靖国神社进行祭拜,引起了东亚各国人民的谴责和抗议。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性质上类似于中国古代时的忠烈祠。靖国神社在“二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曾准备废除靖国神社,日本为此举行“临时大招魂祭奠”,以政教分离原则,改其为宗教法人后才得以保存下来。按照日本的传统文化,每年的4月21~23日和10月17~20日在靖国神社进行例祭。从“二战”结束到1978年这段时间里,日本并没有在神社内供奉“二战”的战犯。1978年10月日本趁着秋祭的机会,将包括东条英机等14个甲级战犯在内的1000多名“二战”战犯的牌位秘密安放在靖国神社内。对于日本的这一行为,东亚各国人民认为,把这1000多名战犯的牌位迁入神社,说明日本政府并没有对过去的历史进行真心的反省。
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对自己过去的历史进行反省,也许是出于民族自尊,也许是出于顽固的支持,不论是哪种原因,都给亚洲人民带来了不安。在近几年来,日本的自卫队走出了国门,并与美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使亚洲人民深感不安。人们担心,在美国的操纵下,美日会不会再重演70年前的那一幕。
§§§第二节德日的再次崛起
有人说德国的再度崛起是一个奇迹,其实不然。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众多战胜国所管制,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瞒过英、法等国家的眼睛,只用了10年的时间,又强盛起来,并发动了“二战”。如果现在德国的崛起是一个奇迹,那么“一战”后德国的崛起更是一个奇迹。德国的崛起不是奇迹,而是一个必然,除非把德国四分五裂让其亡国,否则德国不论沉沦多少次,都能崛起。
现今时代什么最珍贵?——人才;现代国家要强盛靠什么?——国民素质。邓小平说过“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个“发展”包括国民素质的发展,因此后来他才会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此后,在中国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表面上看,强国之间的竞争似乎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的竞争,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在德国的教育中,素质教育排在第一位。德国通过对孩子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的培养,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坚定、理智和值得信赖的人。素质教育在德国不仅是道德范畴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德国教育的成功,一是因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二是因为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德国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是在众多环境下进行的:父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母亲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使孩子受到了家庭教育;在学校,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工作,使孩子受到了学校教育;在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工作者高度的职业道德感,使孩子受到了社会教育。所有的这些教育,使得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并把恪守信条、尽心尽责当作一种做人的基本要求。德国人的认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有人说德国社会就是一个记事本社会,他们把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和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下来,由此可见其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和责任心。诸位可以想一想,有这样素质的国民,一个国家不强盛都难。
“一战”结束后的初期,德国被战胜国分割和管制,并承担巨额战争赔款,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德国国王仍不忘教育,他出资建立了洪堡大学,后来这所大学培养出众多的人才,世界上有数十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战”结束后,德国又面临“一战”时同样的困境,甚至更恶劣。在国家经济完全破产的情况下,政府仍尽全力支持教育,一旦国家经济有所恢复,便立即实行全民免费教育。
“二战”不仅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这样的结局,理性的德国人开始自我反省,并深为在“二战”中对世界造成的伤害深深忏悔。当世界人民看到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犹太人公墓前下跪时,从内心中不得不原谅德国的过去,并欣喜地看到德国的现在。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改编一下:强大的国家都是相似的,而软弱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日本也和德国一样,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18世纪的日本江户时期,日本的教育便由幕府直接管理,当时教育体系分为学校、藩学、“民众”教育所三等。其中“民众”教育机构下面又设立了乡学、私塾、寺子屋、心学与实学讲习所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寺子屋所招收的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以平民居多,是一种平民化的教育机构。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对教育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在中央政府的官制中设立了文部省,负责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文部省把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1所大学和1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分成210个小学区,设立了53760所小学,到1878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1.2%。在当时的日本《教育令》中规定小学初等科3年、中等科3年、高等科2年,共三个阶段,以初等科作为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1900年,日本颁布《小学校修改令》,确立了四年义务教育制;1902年初小入学率达到90%,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1907年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6年;1920年入学率达到99%。此后,日本的教育一直紧跟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