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极化的当今世界,不论你有多强大,都要加入某一联盟组织,团结起来力量更大,这样更能增强自己的在世界上的地位。而有些国家,如日本,自视强大,万事不求人,认为实力就是一切,有实力就可以打败任何对手。在这种理念下,日本面对生存困境,一意孤行,最终会像期货市场中“扛”仓一样,把自己扛死,被世界淘汰出局。其实,连世界独一霸的美国,虽然他强大到无人能敌的程度,他还是要抱着北约不放,并削尖脑袋要往各种联盟组织里钻。因为美国知道,如果全世界联合起来,任何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抵抗得住。不要说全世界了,只要中国、俄罗斯、印度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付美国,美国就只能有招架之力了。
大国就是大国,大国是海,强国是船,只有海吞船,没有见过船吞海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夺取了中原政权,但以后被炎黄所溶化;女真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夺取了中原政权,最后被汉文化所同化。日本在“二战”中,侵占了中国东北,扶持起伪满洲国,欲用它那自不量力的文化来消灭中华博大的文化,最终只能成为了一个历史笑话。当日本军队侵入中国后,发现中国太大了,自己只是撼树的一只蚍蜉,自己的牙齿再坚硬,也只能伤大树的一点皮毛,但是大树要是颤动一下,自己就有可能从树上摔落下来。
以史为镜,日本和德国要想当世界超级大国,光有雄心是不够的。日本和德国只可能是地区大国,在世界这一级别上,他们永远是参与者,不可能是主导者。虽然德国成不了世界的主导者,但是像德国这样的浪子,在回头后,融入欧盟,致力于欧盟在一体化,凭借欧盟的力量,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七节德国和日本只能是参与者
当今世界是追求规模的世界,这种规模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局限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欧盟、东盟、阿盟、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等词汇。联合是国际经济的主流。在国与国之间,企业也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合作,如印度的“世界办公室”、中国的“世界工场”、中东的“世界油库”等,许多国家都打上了国际化的标签。
在这国际大合作中,中流砥柱者就是那些影响世界市场的国家。国际地区性联盟,虽然如火如荼,但真正能联为一体的,目前还没有,即使是欧盟,虽然有欧元,但也是松散得只剩骨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联盟。虽然如此,德国在欧盟的努力方向,可以肯定地说是世界的发展趋势,而最后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不是欧洲,而是亚洲。
亚洲的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东方文化追求共性,而西方文化追求个性。所以,东方人看问题总是从整体着眼,而西方人看问题非得把一个事物拆开分立后,才能思考。因此说,虽然一体化联盟肇始于西方,但它的真正完成必定在东方。这一结论除了上面所讲的文化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亚洲是世界的弱势区域。由于亚洲整体性的弱势,所以才会有联盟的迫切需要,以求得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稳住身形,不被西方国家吞食掉。亚洲不像欧洲那样动如闪电,它显得沉稳迟缓,但是经过理念的更新,不敢说中东,只说东南亚,肯定会有一个让世界注目的大联盟出现。这个大联盟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唯一等待的是东南亚各小国放弃猜疑,接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印度这个世界第四大国的加盟。
书回正传。上一节我们说到,德国和日本在国际事务中永远是参与者,不会是主导者。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看德国和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现状,以例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从八国集团说起。1975年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当时正在爆发石油危机,会议主要讨论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问题。会议结束时,与会的六国领导人一致决定每年举行一次这样的会议,同时邀请加拿大参加,由此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在伯明翰峰会上,七国集团决定让俄罗斯加入,于是形成了八国集团。随着俄罗斯的加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已经有四个成为了八国集团的成员,所以八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性越来越大。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崛起的中国成为不可忽视也不能忽视的力量。如果中国游离在八国集团之外,就像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言,八国集团将“毫无意义”。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和其他八国集团领导人一样,反对该集团正式增加新成员,但还是提出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给予这些不断崛起的新经济体在八国集团中的特殊地位。法国总统萨科齐说“八国集团至今仍是不可替代的磋商场所”,但是“八国峰会也有必要适应21世纪形势的变化。这是八国集团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同时萨科齐认为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正在增强,如果不让这些新兴大国加入八国集团,那么就无法处理环境、能源、经济等重要的问题。法德两国在提出这些建议的同时,也有他们的担心,如果“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也加入到八国集团,有可能把欧洲边缘化,使世界的主导权旁落于“金砖四国”的手中。
虽然新兴国家被阻止在八国集团之外,但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国领导人还是被邀请参加了八国集团的扩大对话会议。日本对扩大八国集团持有异议,美国和德国也持谨慎态度,不愿意让八国集团过于扩大。世界的发展不是以某些国家的意志来决定的,随着新兴大国地位的提高,八国集团的地位必然会发生动摇,到那时就不是扩大不扩大的问题了。事实已经开始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7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说,贵族气十足的八国集团的落魄,是在西方权势的急剧衰退及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中发生的。此言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务风险使其经济遭到重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却在健康中富有活力地增长着,并带动全球经济走出阴影。在这种形势下,八国集团的话语权还剩多少,我们无法评估,但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所占比重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对世界权力结构的重新调整。
面对中国崛起的逼人形势,过去一直反对中国进入八国集团的日本,也不得不变换语调。2010年6月,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八国集团峰会上建议应该让中国加入,当然,日本提出这一建议是另有所图,但可以看出,连一直排斥中国的日本,也不得不向中国低头。对此,《日本经济新闻》发文表示了担心,说中国进入八国集团有可能让日本的存在受到冲击。悲观的不只是日本,德国比日本更伤感,德国电视2台在6月27日的评论中说,八国集团只剩下怀旧意义,现在只留下强颜欢笑。让德国和日本感到自卑的不仅如此,而是八国集团的一些成员纷纷提出邀请中国加入八国集团或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首脑会议后,中国政府多次在正式场合进行了明确的拒绝。其实,早在多年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就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无需加入八国集团》的评论文章,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用在八国集团中体现。
与中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情况相反,德国需要刻意地去追求世界大国的地位。但是德国的追求被美国封杀了。2005年6月8日,德国外长菲舍尔访问美国。对于德国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赖斯对菲舍尔私下明确转达了美国反对德国“入常”的要求。当然了,美国的反对不会生硬得让德国下不来台,它的理由是:美国政府对德国所作努力本身并不反对,但对所谓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四国联盟”提出的把安理会成员国由15个增加到25个的提议心存疑虑。如果美国真是这么想的话,德国倒可以安心一些,但正相反,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一名主管联合国事务的前高级官员说,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的立场是支持德国和日本同时入常,但布什政府改变了这一立场,现在公开“挺日”“入常”。德国知道了这一内幕情况后,大为恼火。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2002年德国和法国一起公开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而日本却出钱出力,厚薄之分立见分晓。德国这时才知道,有美国的存在,自己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主导者,充其量就是一个参与者。其实美国对日本的许诺也是一张空头支票,连忏悔过的德国都不够格“入常”,死不改悔的日本就更没有希望“入常”了。
日本认为,只要能进入安理会,就可以向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大国。有了美国的支持,日本兴奋了。日本媒体为“入常”造势,大讲“日本在世界各地为人类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再三强调“日本现在分担的联合国费用,仅次于美国”。日本这种“谁有钱谁就是老大”的嘴脸,真的让人感到很反感。联合国安理会有一个美国就把世界搞得鸡犬不宁,如果再加上一个没有改过自新的日本,那世界就更加没有宁日了。
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把“入常”作为一个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途径,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现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在这五个国家中,也不都是世界政治大国。英国和法国在世界政治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少,很难再称其为世界政治大国,现在只靠其是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撑门面了。
本节一开头就对什么是世界超级大国的概念作了简单说明,独立自主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自身经济状况的好坏能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其二,以自身的综合实力可以控制世界政治格局。德国和日本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好坏,对世界经济影响都不大;而在主导世界方面,这两个国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实力去影响世界的政治格局。美俄这两个超级大国就不同。美国经济发生问题,世界经济都会受挫;美国有强大的军事能力来影响世界的政治格局。俄罗斯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大,但他可以利用能源这个武器去影响欧亚。如果俄罗斯不高兴,可以让欧洲的冬天更加寒风刺骨,直接动摇欧洲的稳定。中国更不用说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单就其巨大的外汇储备,就可以影响世界金融的稳定。相对于这些大国来说,日本即使经济再强大,德国再有雄心,只能是参与者,不能是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