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为补充军需,不得不放松对日本官僚企业的管制,并开始大量向日本订购军需品,日本开始进入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特需经济时代。敏感的松下电器抓住机会,不仅销光了全部库存,还日夜赶工加班加点生产。到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经济早已走过了复苏期。此时的松下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羽翼丰满,要大展雄图了。
近年来,松下电器一直保持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创造的净利润将近200亿美元。其产品除电视机、录像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外,还有多种电子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民用电子技术的超强实力让中国的众多大型国企望尘莫及。
(3)汽车巨头丰田
丰田公司早期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创始人丰田喜一郎1933年在纺织机械制作所的原有事业部的基础上单独成立了一个汽车部,从而奠定了丰田汽车的辉煌的平台。从1972年到1976年,短短四年时间,丰田年产汽车就达到200多万辆。到上世纪90年代初,年产汽车已经接近500万辆,击败福特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名列世界第二。
丰田的产品范围涉及汽车、钢铁、机床、农药、电子、纺织机械、纤维织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化学、建筑机械及建筑业等。而目前,丰田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生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丰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数个车系,数十个车型和车款的庞大家族,丰田已经在利润上超过全球第一和第二汽车公司的总和了。
(4)液晶巨人——旭硝子
旭硝子公司于1 9 O 7年9月日创立,母公司是三菱集团(Mitsubishi Group)。1971年由旭硝子首先发明了旭法,并且在日本本土建有1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目前,旭玻璃公司不仅在亚洲的中国、印尼、泰国、越南等均有该公司的股份及工厂,而且在欧洲也有它的子公司,欧洲的比利时格拉威尔公司已成为旭玻璃公司的股份公司。
旭硝子公司是全球液晶技术的领先者,在这一领域拥有无人能比的霸主地位,世界500强企业的入围名单中它是常客。
(5)机械霸主——日立电器
提起日立电器,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曾经风靡中国的日立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曾几何时,日立电器几乎就是日本技术的代名词,但日立真正的实力远不止这些。日立公司真正具有垄断性实力的是它的机械制造能力。
日立电梯、日立挖掘机是日立公司的王牌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可以占到20%以上,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80%,尤其是日立挖掘机,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挖掘机市场。目前日立公司在世界500强位列第28位,可见其实力之强大。
以上所举的仅仅是日本超级强大的企业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让我们窥见了日本经济之一斑,其他大名鼎鼎的企业还有诸如三菱等超级企业帝国、索尼等电子工业的翘楚。可以说,日本真正的实力是在民间,而不是在政府。
9.进退有序,谋定后动——日本财团在行动
记得某位美国专家说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真正影响并实际控制着日本的,不是天皇和首相j而是天皇皇宫周围的九座建筑物。”
什么意思?九座建筑物实际上代表了全日本最大的九个财团。包括三井、住友等超大型财团在内。正是他们在深远影响着日本的经济格局,并且在全世界不声不响地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以三井财团为例,可以看到日本的财团模式是怎样运作的。
三井是一个典型的日本财团,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l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l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
还有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的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
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阀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
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别说中国人,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问号,就连多年研究日本政治经济的欧美专家都难以说清三井财团具体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三井物产中国副总代表魏杰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问我们做什么,不如问我们不做什么。我们不做毒品、不做武器弹药这些违犯法律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可以做。”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三井财团体系内光500强企业就有好几个,财团所属的成员就有丰田、东芝、索尼这样的各个行业的老大哥级企业,每一个拿出来都是赫赫有名。在世界范围内,三井投资、参股的企业几乎无所不在,但是在三井关联企业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三井的名称。《商界》杂志曾形容三井像一艘巨大的核潜艇——它就潜伏在你身边,随时可能发起攻击,你能隐约感受到它就在你身边,但你却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
白益民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三井帝国在行动》,全面介绍了三井物产究竟是怎样在背后隐秘地推进自己的经济帝国扩张之路的。里面有很多故事和细节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财团的奥秘。
首先是四处出击,各个突破。比如明面上日本几家大企业如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住友等都在哈萨克斯坦购买铀矿,暗地里三井财团所属的东芝公司大手笔收购美国的西屋电器,再以西屋电器的名义拿下了中国将近百亿美元的核电订单。表面看是西屋电器在做中国的核电产业,实际上背后已经是三井财团在遥控指挥,一头是从美国购买技术,另一头到中亚购买铀矿等原材料,再一头拿下终极用户的生产订单。还有最近颇受中国人关注的高铁。日本一直想得到中国高铁项目的大订单,于是他们派出三菱商社来大陆全权负责运作,另一方面三井物产在台湾又力争台湾高铁的兴建。可以说是四面出击,左右逢源。
其次是占领上游。中国与世界铁矿石厂家价格谈判的问题,一直谈不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上游资源被外国资本控制了。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企业无外乎就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再就是巴西的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背后是英美的资本,淡水河谷主要是日本的资本,三井物产已经拥有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的12%的股份,虽然说是第三大股东,可是前两大股东是养老金还有银行资本,不参与实际经营过程的管理,实际上三井物产对淡水河谷是有经营影响力的。
再就是占领技术。日本财团所属的企业都争相收购IBM的一些技术,等联想收购IBM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一个壳了,日本财团已经把核心技术都拿走了。对于美国也有这种占领技术的做法,因为美国人的发明创造大多属于领先的理论性技术,要想商品化,就要通过曰本的适用性技术来实现。打个比方,你发明了最新的影音数字技术,但要通过DVD这样的生产技术将它变成具体的商品,但DVD技术是日本的专利,你就必须通过它才能生产。现在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以上林林总总,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日本财团是如何推动日本企业在全世界争霸的,从中我们也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中国社会与日本社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再用自己一厢情愿的眼光去看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