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3330800000022

第22章 漫长的崛起之路(2)

霸占罗克索兰人

攻占阿兰国后,匈奴并没有急着向欧洲进发,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扫清不听服从的阿兰人残余势力,二是打击除阿兰人外的顿河流域的其他部族。

一部分败落的阿兰人不承认失败,他们占据着山麓的要塞,同时控制了顿河的河滩平地,与东哥特人联合起来阻挡匈奴的进攻。

匈奴骑兵不善于打防守战,跟阿兰人残余势力斗来斗去,都无法获胜,只好暂时转移目标,先清除顿河流域的其他部族。

罗克索兰人也是顿河流域的一支部族。他们原是西徐亚人的一支,在中亚非常出名。不过,他们出名的原因与武力毫不相干,而是与著名的阿马松女郎有关。

相传西徐亚人曾和阿马松人发生了激烈的大战。战斗结束后,西徐亚人大获全胜,但他们除了敌人的尸体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无意问,西徐亚人发现阿马松人的士兵竟然都是女性,而且全部没有右侧乳房。

原来阿马松人的国内基本上都是女性,她们小的时候就把右乳毁坏,以便成年后可以把弓弦自如地拽过胸口,增强战斗力。

西徐亚人对这些神奇的阿马松女郎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便跟阿马松人商议停战,实行联姻。阿马松部落缺少男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盛大的群婚联欢,他们的后代就是罗克索兰人。

罗克索兰人虽然是虎父龙母,但战斗力却非常差,没几个回合就被匈奴人击垮。

匈奴人听说了阿马松女郎的故事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跟罗克索兰人联姻,繁衍出了一批新的混血后代。

随着不断地和当地民族通婚、融合,匈奴人的外形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见过匈奴人的欧洲人描述说:匈奴人的样貌出奇的丑陋,如果你跟他们作战,当你见到他们样貌的时候,就立即会产生深深的厌恶和畏惧感。他们的头根本不像正常人的头,也是呈块状,眼睛细小的如同针孔。

他们躯体短小,行动敏捷,善用弓矢,颈项也永远傲然地举着。试想,这样一个魔鬼般的部族,谁能是他们的对手呢?

是的,没有人是匈奴的对手。征服罗克索兰人后,匈奴人紧接着把顿河流域的其他民族渐次收并,实力越来越强大。

雄风再起的匈奴会继续东征西讨吗?匈奴人能满足于现状吗?

§§§第三节哥特人,你们滚吧

征战东哥特

相继征服了阿兰人和顿河流域的一些部族后,匈奴开始在顿河一带招兵买马,进一步壮大实力。

然而,匈奴这个外来种族似乎很不受中亚部族的欢迎,时不时就有一些反对势力偷袭匈奴,其中以哥特人闹得最凶。

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居住在顿河东岸,分为东西两部。

公元350年前后,来自奥斯特罗高塔国的埃尔马纳里发兵征服了哥特各部族,登上了东哥特的王位。在埃尔马纳里的统治下,东哥特人全速扩张地盘,把今俄罗斯西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东部的广袤土地都收入了哥特版图,其疆域几乎已经相当于现在的乌克兰全境。

取得丰功伟绩后,埃尔马纳里在东哥特王国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军事方面,东哥特人学习罗马军队的特色,士兵们都身披重甲,手持巨盾和长矛。这种武装,对付普通骑兵还可以。但是,沉重的武装造成士兵行动缓慢,无法应对匈奴人这种闪电战术。况且,当敌军弓箭的射程足够远、精准度和冲击力足够高的情况下,东哥特的士兵就发挥不出作战长处。这就注定了在若干年后,东哥特人和匈奴人交战必败的结局。

和东哥特部族相比,西哥特人比较松散,分别由各自的酋长统治,其中最杰出的是阿散那立克。这些西哥特部族,在政治上附属于东哥特帝国,臣服在埃尔马纳里的麾下。因此,埃尔马纳里克被称为“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

和东哥特军队相比,甚至和整个欧洲军队相比,匈奴人的作战方式都占据明显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武器,匈奴骑兵全都佩戴铁制的头盔,对头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匈奴战士在近距离作战中使用套索,能够精准地把敌人像套马一样套住,然后拖拉至死。最具杀伤力的是匈奴人的弓箭。弓箭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应用比较广泛,但无论是东方汉人的弓箭,还是西方罗马人的弓箭,都无法与匈奴人的弓箭相比拟。匈奴弓箭的有效射程可达300米,在150米内足以击杀敌人,而且精准度非常高。不止这些,匈奴人还发明出了一种反被弓,射杀近距离的目标几乎是百发百中。

匈奴骑兵一般随身携带约30支箭,射完之后立即回后勤车队补给,绝不会为缺乏武器而担忧。

其二是战马,匈奴人的战马在体形和毛色上都非常相似,看上去又矮又长,类似驴子,但速度却比欧洲马快得多,而且耐力上更胜一筹,还擅长在山地上奔驰。匈奴人的战马能够忍受伤痛,不需要主人多加照顾,自己就可以主动去觅食。匈奴人出战习惯每人配备多匹战马,一旦其中一匹马疲倦、病痛或饥饿了,就立即更换,以保持行进的速度。匈奴人远在东汉初年就发明了马镫,远比汉人和欧洲人采用马镫要早得多,而且匈奴人马术超高,可以立在马背上拉弓引箭。

其三是战术,一经开战,匈奴人就总是先发制人,在百米之外有密集的箭雨压住敌人的气势。在近战中,匈奴人往往以500人到1000人为一组,前后左右迂回来打破敌人的阵型。在远战中,匈奴人习惯故意败北,来诱惑敌军追击,然后突然用弓箭反杀,瞬间射出无数支箭,把敌军射成刺猬。

虽然在军事技术上匈奴人占据优势,但他们知道哥特人也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哥特人掌控着一片极其庞大的疆土,要想一下子吞并东哥特王国是不可能。因此,匈奴人一直等待着东哥特王国出现破绽。

为了试探东哥特王国的虚实,匈奴派了两个部落前往东哥特王国,给当地贵族们表现骑射技术。

对于匈奴人的表演,东哥特的贵族们赋予了其极高的称赞,但并没有提高警惕,根本没有预料到匈奴人会对他们构成威胁。

但是,当东哥特帝国得知阿兰人被匈奴击溃后,终于对匈奴产生了恐惧感,时刻担心匈奴人来进犯。

好在,东哥特人占据着良好地势,不善于打攻守战的匈奴人一时拿他们无可奈何。反倒是东哥特人可以轻易地渡过顿河,去侵扰匈奴人。

匈奴人对东哥特人非常气恼,一直想找机会彻底铲除他们。

可是,东哥特人防守严密,令匈奴人暂时无隙可乘。匈奴人只好努力壮大实力,等待机会的到来。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上天终于对匈奴人产生了眷顾,给了他们攻打东哥特人的机会。

其实,早在公元349年夏季,匈奴人就找到了东哥特帝国的破绽。

这天,一股匈奴骑兵小队外出打猎,他们来到了塔曼半岛(亚速海南岸的半岛),看到一只母鹿正在岛上闲逛。

匈奴骑兵们马上纵马追赶母鹿,把它驱逐到了塔曼半岛的海岸边。

刷——一名匈奴骑兵拉弓引箭,射向母鹿。

噗咚——母鹿竟然瞬间跳进海中。

猎物逃跑了,匈奴骑兵大失所望,准备调转马头,去别处寻找新猎物。

就在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只母鹿在海水中一会儿向前走几步,一会儿停下来,一路摸索着,竟然渡过了海滩,到达对岸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半岛是哥特人的地盘,如果匈奴骑兵能到达这个岛上,拿下东哥特就轻而易举了。

于是,匈奴骑兵们也纵马跳进海中,一路摸索着走走停停,到达了克里木半岛。

原来,渡过塔曼半岛和克里木半岛之间的海峡竟然这么轻松,匈奴骑兵们喜出望外,赶紧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匈奴王巴兰姆巴尔。

巴兰姆巴尔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打算将大军集结在克里木半岛,随后直达彼列科地峡,深入东哥特人的后方。

但是,巴兰姆巴尔不敢轻易冒险,只好等待更好的时机再进攻东哥特帝国。

巴兰姆巴尔苦等了十多年,当他垂垂老矣的时候,东哥特终于出现了致命的破绽。

公元374年,埃尔马纳里克统治下的东哥特帝国突然祸起萧墙。

埃尔马纳里克是个非常好色的人,他包养了一位名叫苏尼尔达的情妇。苏尼尔达是臣属于东哥特帝国的罗索蒙族人,她的丈夫是常驻东哥特族的外交官员。

为了和苏尼尔达偷欢,埃尔马纳里克就把苏尼尔达的丈夫派回罗索蒙族办事。

苏尼尔达的丈夫其实对苏尼尔达和埃尔马纳里克的暧昧关系早有察觉,但是他为了利用妻子窃取东哥特人的情报,以便争取本民族的独立,就假装毫不知情。

苏尼尔达的丈夫返回罗索蒙族部落后,很快就发动了叛乱,但不幸的是终究被东哥特人镇压了。埃尔马纳里克发现了苏尼尔达的间谍身份,暴怒之下用酷刑将她杀害了。

苏尼尔达的两个哥哥决心给妹妹报仇,暗中刺伤了埃尔马纳里克的肋部。此后,已然年迈的埃尔马纳里克身体每况愈下,无法再领兵打仗。

匈奴王巴拉姆贝尔得知埃尔马纳里克身体欠佳的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攻打东哥特帝国。

公元375年,匈奴大军踏上克里木半岛,从东哥特帝国后方发动突袭。

东哥特帝国国王埃尔马纳里克闻讯,马上出动十几万步兵迎击匈奴。

东哥特帝国的将士们身披重甲,手举盾牌和长矛,排列成四方阵型,看上去好不壮观。

但是,匈奴大军根本没把东哥特将士的阵势放在眼里。双方还没短兵相接,匈奴大军就铺天盖地地射出了无数箭矢。

一时间,一股奇异的声音响彻天空,如风声、似雨声……让东哥特人感到莫名其妙。

等东哥特人反应过来,准备举盾格挡时已经晚了,漫天的飞箭精准地射入他们体内,一批批将士接二连三地倒地身亡。

东哥特军见势不妙,马上撤退。但是,受到一身重甲的束缚,他们的动作非常缓慢。匈奴大军纵横驰骋杀入东哥特人的阵营中,如秋风扫落叶般将他们杀得大败。

埃尔马纳里克眼看大势已去,不忍看到东哥特帝国毁在他的手里,于是自杀身亡。

东哥特人群龙无首,顿时乱成一片,大部分投降了匈奴,那些不想做亡国奴的则向西投奔了分布在今罗马尼亚的西哥特人。

逃亡的东哥特残部中,有一个名叫维德米尔的将领。他是埃尔马纳里克同母异父的兄弟,曾深得埃尔马纳里克信任,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

维德米尔不甘失败,率领残部退到今白俄罗斯一带,攻陷了那里的安特国,然后当上了国王。

由于东哥特王国地域广大,匈奴人兵力分散,暂时无暇西顾,因此维德米尔在安特国避过了凶险。

匈奴征服了东哥特帝国,随之控制了整个顿河流域,当地的很多部族都争先恐后改投匈奴。

匈奴王巴拉姆贝尔看到局势稳定,时机成熟,就派兵西进,去攻打维德米尔残部。

公元375年,匈奴骑兵对维德米尔残部进行了猛烈攻击,终于将之歼灭。

此后,中亚地区的阿兰人、东哥特人和萨尔马特人等部族都臣服于匈奴。匈奴网开一面,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社会组织和相当的领地,但在军事、外交和领袖继承等重大问题上都要向匈奴报告。

在东亚吃尽苦头的匈奴残部,经过两百多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又在中亚占据了鳌头。

匈奴帝国又开始崛起了!

西哥特的逃亡

东哥特残余势力逃到西哥特,把东哥特被匈奴灭国的消息告诉西哥特后,西哥特人震惊了。这种震惊绝不亚于当年阿兰人残部涌入东哥特时带给东哥特人的震惊。

西哥特人知道,他们即将面临和阿兰人与东哥特人一样的厄运。

以国力而论,西哥特的战力远远逊于东哥特,而最近又跟罗马帝国发生了战争,遭受了相当大的损耗。

西哥特还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其中最杰出的酋长是阿散那立克,还有一位名气比较大的酋长是弗里提格。

公元376年,匈奴人开始不断侵袭西哥特的第聂斯特河防线,阿散那立克和弗里提格共同商量对策。阿散那立克是个不服输的人,他认为应该全力抵抗匈奴人,而弗里提格则认为难以获胜,不如向作为自己盟友的罗马帝国求救。

阿散那立克对弗里提格的懦弱感到很愤怒,他决定亲自带领族人北上迎击匈奴。

说干就干,阿散那立克将中军大营设立在西哥特东部边境——德涅斯德河上,将大军部署在河的西岸严阵以待,阻止匈奴人渡河。

匈奴王巴拉姆贝尔接连灭掉阿兰国和东哥特后,野心越发膨胀,他决定一鼓作气把西哥特也收入匈奴囊中。

公元376年夏,巴拉姆贝尔派出部分骑兵向德涅斯德河进军,准备攻打阿散那立克的大军。

当匈奴骑兵来到德涅斯德河时,不禁傻了眼,只见河水湍急、波涛汹涌,渡河之难可谓难于上青天。

河都过不去,还提什么攻打西哥特军队呢,这批匈奴骑兵只好竖起大旗,敲锣打鼓,向对岸的敌军示威,希望激怒他们渡河来战。

阿散那立克见匈奴来袭,马上命令大军在河岸构筑防御工事,以防不备。

谁知道,就在西哥特大军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间战马齐鸣,数万匈奴骑兵风驰电掣,从西哥特人的背后偷袭而来。

阿散那立克大惊,仓促间无暇迎战,被匈奴大军打得损兵折将、全盘崩溃。

匈奴兵不是在德涅斯德河岸叫战吗,怎么忽然跑到西哥特大军后方了呢?

原来,巴拉姆贝尔派去德涅斯德河的匈奴骑兵只是假装佯攻,实际上匈奴大军却悄悄绕到西哥特大军后方,杀他个出其不意。

巴拉姆贝尔使了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阿散那立克惨败后,无力再战,只好带领残部往邻近的森林高地里去。匈奴骑兵无法在林地中穿行,西哥特残兵暂时躲过了一难。然而,匈奴骑兵并没有放过西哥特残兵,仍在不断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