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洋总管段祺瑞
3331100000018

第18章 南北战争(1)

总统冯国璋

粉碎张勋复辟后,段祺瑞大权在握,似乎总统大位遥遥在望,但现实是残酷的,北洋内部派系林立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即使段祺瑞个人再怎么努力,自从袁世凯死后,北洋早已分裂为直系、皖系,再加上东北的奉系。各方势力旗鼓相当,哪一方都不愿意另一方独大。虽然在几大势力中,目前的段祺瑞皖系实力最为雄厚,但单挑出来与其他派别对峙,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为了避免北洋彻底分裂,给南方的军阀以可乘之机,段祺瑞再一次选择了让步。好吧,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你们都不愿意,还是我来吧。看,这才是老大的胸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确定了方针,下一步就是人选问题。府院之争搞得段祺瑞老脸丢尽,竟然让那个自己一手扶起来的黎宋卿免了职。每次一想到这里,段祺瑞就气不打一处来。黎元洪是不能考虑了,冯国璋的人品老段又信不过,加上冯国璋在南京带兵,有地盘有实力,一旦和自己闹不愉快,恐怕比黎元洪要难对付。思前想后,还是北洋元老徐世昌最为合适。好了,就是他了。没想到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一帮军阀们的反对。他们的意见就一个:让冯国璋干总统。为什么?因为冯国璋现在是副总统,按前面的惯例,总统让位副总统接任,顺理成章,要是另搞花样,恐怕又要出多少矛盾。眼看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一方发展,北京政权将尽入己手的段祺瑞,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候再出乱子,权衡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派人电告冯国璋,请他速速入京接任大总统职务。

此时,远在南京的冯国璋也时刻在窥测北京的动静,他是很愿意做大总统的,毕竟人生一世,封王封侯的机会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何况这还不是王侯,而是堂堂中华的大总统,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最高统治者,将来必定在历史上记上一笔:某年至某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冯国璋。

醉心于封官进爵的冯国璋已经跃跃欲试了,可是他的亲信左右却意见不一。尤其是他的夫人和女婿都认为他不该离开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到北京去做虚名总统,搞不好还成为黎元洪第二。而他的部下参谋长师景云等却认为中央无主,是乘机上位、扩大权势的好机会。就在冯国璋两难的时候,偏偏西南方面又通电拥护黎元洪恢复大总统,看到形势复杂,难以驾驭,冯国璋只好宣布自己停止代行大总统,仍然当自己的副总统兼江苏督军。

不想要的人老是有人推荐,想要的人居然就是不给面子,段祺瑞很是不痛快。尤其是他担心冯国璋如果坚决不来北京,黎元洪回来的可能性那是相当相当大的,于是在冯国璋通电表明态度的第二天,段祺瑞火速派特使靳云鹏南下,劝说冯国璋接任。

靳云鹏跟冯国璋关系不错,他向冯表示,段祺瑞这次组阁,是一定会服从总统的,他保证段还会说服西南方面不再拥黎。靳云鹏的一再劝说,师景云等从旁怂恿,冯国璋动心了,他提出:必须调江西督军李纯接替他走后留下的江苏督军职务,提升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为江西督军以接替李纯。冯国璋、李纯、陈光远三人在袁世凯死后分任苏、赣、鄂三省督军,在长江下游联成一气共同对抗段祺瑞的皖系,时人称之为“长江三督”。冯国璋的这种安排自然是以之作为他进京后的外援。他走后,王占元、李纯、陈光远被人称为直系“长江三督”。

另外,冯国璋还提出须由自己长期统领的刘询第十五师出任总统府护卫,由刘询兼任拱卫军司令,显然是不放心段祺瑞。因为在黎元洪当总统时,总统府的保卫工作是由步军统领和京师警察总监安排的。

段祺瑞没想到冯国璋开出这样的条件,因为他预备在冯进京后,由与他关系密切的段芝贵出任江苏督军,但为了稳住冯国璋,他只好先答应了。同时,他也提出自己的条件:以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以段芝贵为京畿警备总司令,以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冯国璋也答应了。

7月29日,冯国璋通电宣告北上。8月3日,冯国璋抵达北京,段祺瑞率军政要员热烈欢迎。细心的观众已经感觉不对劲了,民国时代的交通真的这么落后吗?从南京到北京,需要走五六天?骑驴也该到了,何况冯国璋这样的军政要人都是有专列的。诸位别误会,这时间虽然长了点,倒也不是全浪费了什么事也没干,事实上冯国璋来北京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对老冯来说也是性命攸关的工作,那就是运送自己的私货:一千六百多箱烟土。原来冯国璋利用自己江苏省最高军政长官的特殊地位,一直在与江苏有名的大商人张謇合伙,还勾搭上了英国商人,用制药的名义购买了一大批烟土,当然真正用于制药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己,其他的则全部倒手抛售牟利。 ’

这事有人报告了段祺瑞,请求他的看法。段祺瑞得到报告半天什么都不说,却在那一直捂着嘴笑。好半天后,段祺瑞表态了:“我与冯旧交,此君有钱癖,固所深知。”听到了吧,这家伙有钱瘾,是他的个人爱好,我老早就知道了,没什么了不得的。要知道,民国时期的法律也一样是禁止抽大烟的,买卖更是不允许。但是在段祺瑞等一干人看来,中国的事就是几个强权人物说了算,法律是给老百姓准备的。

冯、段二人见面,那亲热劲不亚于久别重逢的恩爱夫妻,就在冯国璋抵达北京的当天,两人还一起到马厂胡同与黎元洪会面,他假意请黎元洪复职,宦海沉浮多年的黎元洪一眼就看透了这假模假式的官样文章,随口敷衍,但就是不答应。

做完了官样文章,冯国璋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

南北战争

刚说完冯国璋抛售烟土的问题, “法律”这个词语就被提到了民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别误会,老冯卖烟土的事段祺瑞早就表了态,没人拿他当回事。这回要说的是真正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我们说过,段祺瑞这个人从个人方面说,那不愧是楷模,是人人效仿学习的对象。但段祺瑞一生只对一样东西最为喜好,段祺瑞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都在追求这样东西,那就是男人的最爱——权力。

权力这玩意儿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多少热血男子抛头颅洒热血,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得到一种体会,一种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体会:我是老大我怕谁!古往今来,权力这一魔咒又掀起了多少腥风血雨,甚至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男人争权夺利的争斗史。可不是吗,中国的史书哪本书记载过老百姓的生活,都是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所以才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段祺瑞粉碎了张勋复辟,被渴望民主和自由之空气的民众誉为“三造共和”的功臣,希望他能早日恢复民初《临时约法》和被张勋强迫解散的国会。然而回到了权力中枢的段祺瑞却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理由是:“击败张勋是再造民国,应与遵循辛亥革命的前例,召集临时参议院起草新的国会组织法和国会选举法。”段祺瑞把自己在复辟之役中的功绩等同于辛亥革命,很有点拔高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然而,段的真实目的不光在此,最重要的是他想换掉国会。打他进入内阁任职起,他就讨厌国会,把它视为眼中钉,他认为国会限制他独断专行,处处与他作对,他需要一个能迎合他,并为他所用的“新国会”。当然,国会要换,总理却是不能换的。

曾经寄期望于段祺瑞能尊重旧约法和国会,还天下以安定的孙中山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愤怒。他把《临时约法》和国会看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象征,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就是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他认为,民国元年制订的约法和民初国会虽有不足之处,但可以通过正常法律程序进行修正补充,但“约法为民国命脉,国会为法律本原。国会存,则民国存;国会亡,则民国亡”。并且,他认为如果让段政府解散了国会,废弃了约法,“则数十年革命事业之成绩,固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决定联合其他可团结的力量,开展护法保国行动。

北洋方面同样也是打声一片。以段祺瑞、徐树铮等为首的皖系军阀们认为: “欲定大局,非谋统一不可;往往谋统一,非川粤同受政府节制不可。”说白了,就是要消灭陆荣廷、唐继尧的势力以及孙中山的革命力量,打一场“南北战争”,让国家得以统一,让中央政府的号令能通行全国。

历史上对于这场南北战争多有微词,而且主要不利于北洋政府。认为他们挑起战争,不过是为了争地盘,于国家全无益处,但公平地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提出南北统一,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自从清末乱局以来,中国就一直处于事实上南北分裂的状态,清政府的倒台,使中国失去了一个合法的有权威的政府,南方的革命党人(姑且先这么叫)拥兵自重,北京政令在他们那里形同儿戏,是根本没人理睬的。南方各省事实上一直处在各自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局面,而且主要由军阀控制着各地的军政大权。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军人问政,多半没有几个好下场的,尤其是对老百姓而言更是如此。打天下依靠武官,治理天下还得是文官政府才行。远在唐代,魏征就对唐太宗说过“下马治天下” 这样的话,唐太宗纳谏,开创了大唐盛世。

如今的世界,放眼全球,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凡是军人当政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贫穷落后、战火纷飞的。从这点上来说,统一是大势所趋,结束军阀割据,文官治国才是正道。

不过,在这合理的说法背后,段祺瑞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统一是最终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武力为后盾。段祺瑞隐秘的目的还有一个:消灭异己势力——直系。具体办法是派直系军队去对抗西南,待其两败俱伤时,自己再收渔人之利。一旦直系势力削弱,自己控制的皖系就可以完全左右北京政局,西南方面也再无实力与北京抗衡,全国统一指日在望,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段祺瑞这一如意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但他忽略了一个要命的问题:冯国璋的智商。

老冯笑笑说:当我二呀!

西南军阀的成色

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率舰队由上海出发,奔赴广州,同时电邀国会议员南下参加护法运动。22日,海军总长程璧光和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队从吴淞到广州,并发表“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宣言,正式发动护法战争。

孙中山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北洋军队抗衡的,还必须联合其他有实力的军阀共同行动,但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和辨证性。比如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银行贷款手续麻烦不说,利息也是高得吓人,企业压力太大。最好的方式就是股份,让有钱的人加入进来,共同分担风险,但这样做就有附带条件:风险可以共担,利益也应该共享。尤其当某一势力资金更为雄厚时,还涉及管理权的问题。钱你拿去了,干什么事,怎么使用这钱我不知道,这事搁谁谁干?孙中山没有办过股份制企业,不过他干的事却如出一辙:股份制军队。

这支“护法军队有限公司”有三大股东,分别是:孙中山、桂系陆荣廷、滇系唐继尧。孙中山的事迹广为天下所知,这里暂且不谈,但我们已经忽视另外两人很久了,下面就有请两大军阀隆重登场。

第一个:桂系军阀陆荣廷。陆荣廷,字干卿,1857年生于广西武鸣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82年清政府招兵,他参加了唐景嵩部队对抗法国军队,中法战争结束后该部队解散了,失去了组织的陆荣廷干脆自己拉起一票人马占山为王,干起了强盗的买卖。当然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他把土匪事业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身份还是两个字:土匪。于是在1894年他接受清廷广西提督苏元春的招安,做了军队的管带,继而升任统领。1904年,陆荣廷被清政府派往日本考察新兵教育,认识了同盟会员曾彦,介绍他认识了孙中山,最后加入了同盟会。

陆荣廷是个两面三刀之人,善于投机钻营的。

1907年,革命党人在镇南关发动起义,答应孙中山在关里做策应的陆荣廷背信弃义,率军直接镇压起义,从而获得清廷赏识,从总管到总兵,继而升为提督。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广西随即也响应起义,在11月7日宣布独立。就跟黎元洪稀里糊涂地被人从床底下揪出来变成了武昌起义的首领一样,阴差阳错的陆荣廷被推举为广西提督,从此开始了他“广西王”的生涯。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时期,他为博得袁世凯的信任,把儿子陆裕勋送到北京去做人质,同时,他派部将龙济光出兵广州镇压二次革命。

但他没想到最后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倒是自己的部下龙济光被提升为广东都督,官职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于是他暗恨不已,决定反袁。后来他积极劝袁世凯称帝,还向袁表示他愿意攻打反对他称帝的云南民军,骗得袁的5000支步枪和100万元军饷,然后他宣布独立,自称广西都督兼两广护国军总司令,并与广东的革命军一道反对袁世凯。

第二个:滇系军阀唐继尧。唐继尧,字萁赓,1883年出生于云南省会泽县一个地主家庭。6岁读私塾,15岁时曾考中过秀才,也算是北洋军阀中难得一见的知识分子了。21岁时留学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