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洋总管段祺瑞
3331100000032

第32章 东山再起(8)

段祺瑞松了口气,下令冯、张通力合作,阻止吴佩孚、孙传芳北上,并命令所有京汉铁路沿线归冯玉祥、岳维峻,同时命令孙传芳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听候解决。其实段祺瑞心里是忐忑不安,他不确定刚获得重大胜利的孙传芳是否愿意听自己的。

事实上,孙传芳是打瞌睡碰上了枕头,他刚刚占据浙、闽、赣、苏、皖五省,最急需的是坐稳地盘,稳扎稳打,以避免像张作霖那样把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所以他心中早已决定不再北进,一见通电,打心眼里高兴,便顺水推舟表示拥护段祺瑞。段祺瑞见孙传芳表现得很“听话”,便任命他为江苏督办。没想到这个“很听话”的孙传芳却又跑到南京宣布成立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还赶跑了段祺瑞任命的安徽督办,自行命定。段祺瑞这才知道孙根本不是个“听话”的角色,然而他也无力改变什么,只好认了。孙传芳自此以东南五省为地盘,成为直系军阀中与吴佩孚分庭对抗的另一巨头。

张作霖在接到段祺瑞“恢复此次军兴以前原状”的命令当天,致电表示愿服从,随后国奉双方相继从北京附近一带撤离,紧张对峙的形势稍稍缓和了下来。

郭松龄事件与首都革命

刚刚平稳下来的北方政局,好日子没几天,就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这次不是大军阀之间的争斗了,而是彻头彻尾的内斗:奉系大将郭松龄倒戈!

郭松龄,字茂宸,1882年出生于奉天,奉天速成学堂毕业,曾任奉天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教过张学良。张学良对郭松龄的品德和能力非常钦佩,1920年张学良任卫队旅旅长时,即推荐郭为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此后,郭就成为张学良非常信任的得力助手,而且因为治军和战绩卓著,得到张作霖的赏识,成为奉系一员大将,但因此引起杨字霆等人的不满。

奉系内部派系之间的争斗也十分厉害,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大丰收,杨宇霆、姜登选、张宗昌、李景林等人分别得到一块地盘,而郭松龄因为杨宇霆的积极活动和谣言加害,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于是对张作霖和杨宇霆越来越不满。加上郭松龄本人有救国图强、改造东三省的思想,在得知张作霖以对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本支持他进攻国民军的机密消息后非常愤怒,于是与冯玉祥秘密约定反对奉系。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在滦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宣布倒戈并回师奉天,武力驱张。两天后冯玉祥响应,发出通电敦促张作霖下野。郭军进展顺利,接连占领山海关和锦州,张作霖慌乱之中拟逃往大连。郭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连张作霖本人都认为奉天不久就要落入郭手。但事情发展却突然陡转直下,日本向来视东三省为他的势力范围,由于张作霖对他们也不是很服从,所以当郭松龄起兵的时候,日本一边公开表示不干涉的中立态度,一边对郭和张双方都进行拉拢和要挟,以便将来不管政局如何,都能对他有利。

郭松龄是一个具有基本爱国心的军人,日本人对他提出条件,割让辽东半岛。郭松龄大怒,断然表示拒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作霖为保住地位,和日本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密约。日本人的态度渐趋明朗,支持张作霖,消灭不听话的郭松龄。得到日本人金钱、枪械支持的张作霖很快就稳定了局面,并且击溃了郭松龄部队。

郭松龄兵败被围,便和他的夫人韩淑秀化装成农民,乘一辆庄稼院大车南逃。日本人侦察到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了奉军。奉军第六方面军跟踪追来,在一个农民家的菜窖中将郭松龄夫妇逮捕,张作霖下令将郭氏夫妇就地枪决,并将郭松龄的尸体送往沈阳示众三天,以发泄他的愤怒。

郭松龄反奉之前,为壮大实力和声势,曾极力争取当时的直隶督办李景林参加倒戈。李景林因为是直隶人,在奉军当中也受到猜忌和排挤,对张作霖也有不满。郭松龄和冯玉祥在他们的密约中答应李景林,保证他的直隶地盘,并再给他一个热河的地盘,李景林便同意与郭冯合作。

但人算不如天算,冯玉祥在热河迫于形势,任命了宋哲元就任热河都统,这让李景林对冯玉祥的诚意产生了怀疑,而国民二军在进驻保定后,又企图利用郭松龄倒奉之机,抢占奉系地盘,对撤防的李景林部穷追不放,更是将李景林逼到了悬崖边上。恰好张作霖极力拉拢李景林,李景林很快转变立场,12月4日通电声讨冯玉祥。5日,他又通电表示因为北京被冯玉祥控制了,所有段政府的命令绝不承认。李景林的奉军和国民军在天津大打起来。

12月24日,也就是郭松龄兵败被杀之日,李景林兵败逃入日本租界,随后又到济南和张宗昌会合,组织直鲁联军。这一日,冯玉祥致电段祺瑞,要求他任命孙岳为直隶军务督办兼省长,取代李景林,段祺瑞答应了,第二天即发布此项命令。

事实上,为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地位,段祺瑞一直委屈自己极力讨好国民军。但他的一再讨好,还是换不来期望中的稳定政局。因为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浪又席卷过来,这就是人民反关税会议的斗争。

前面说过,关税会议通过了以裁厘为条件的关税自主方案。厘金是各地方军阀的重要财源,在军阀割据纷争的时局里,裁厘基本上是不可能,关税自主便成了一句空话。中国国民党、北京总工会、北京学联等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大会”,要求绝对无条件地实行关税自主,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100多人受伤。全国各地人民纷纷热烈响应北京人民的反关税会议的斗争,形成反帝反军阀政府的汹涌浪潮。驻守京畿的国民军受革命潮流的影响,也同情并支持人民群众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更是决定联合国民军,开展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斗争。

放眼中国,革命浪潮蓬勃发展,除了段祺瑞还在贪恋权位不愿离开,其他老牌政客们还是经验丰富的,他们很快就发现,现在的中国政局,已经不适合他们玩下去了,再玩,恐怕性命都得搭进去。于是,北京政府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段祺瑞政府里的诸位总长集体总辞职,各自逃逸,内阁瘫痪。

先是主办‘‘金佛朗案”的财政总长李思浩,他第一个撤退。利用法国银行对他的好感,他逃到东交民巷,租下两栋房子住下。这两栋房子都是独立别墅式院落,几进几间,房间约有将近二十个。这倒不是他有钱喜欢住大房子,而是他深深了解目前的局势,他知道早晚有一天,自己这帮捞天下的皖系哥们都会进来的。

李思浩没有算错,他的租金也没有白交。很快,老哥们曾毓隽就被鹿钟麟逮捕软禁起来。曾毓隽买通看守,连夜脱逃,来到桂乐第李思浩的房子与他会合。梁鸿志一听说曾毓隽被捕消息,就知道大事不妙,也立即逃窜,来到这里。

在这种形势下,段祺瑞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他先是打电报给冯玉祥,要他进京商讨解决时局晦办法一做派黄郛、许世英到张家口面邀冯入京,以谋求冯的支持。冯玉祥认为,如段祺瑞下台,此时无人可代,便在11月27日致电段,表示始终拥护。

段祺瑞满心以为执政府又可以太平一段日子了,因为它刚从冯玉祥那儿得到一颗定心丸。然而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一下,又出事了!这次的事件历史上有专称:“首都革命”。

说到“首都革命”,就不能不说一下他发生的背景。段祺瑞曾一手主持召开善后会议,商量解决时局的办法。但段祺瑞骨子里不相信孙中山倡导的主权灾民的思想,因此大会根本没有见到任何人民群众的代表。段祺瑞执政,依靠的是军阀武力。但中国人民已经开始觉醒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就已经一步步深入人心,然而段祺瑞始终没有看到这一历史潮流,还在用封建社会官场那一套治国平天下,老百姓的意见从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郁积的愤怒一天天升温。然而只要民众发出一点反抗声音,遭到的都是政府的武力压制。老百姓逐渐认识到,只有用自己的武力来反抗政府的暴力。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温文尔雅的大学生们开始成立自己的武装团体:学生敢死队;广大工人阶级成立自己的工人武装保卫队。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

28日上午,北京各校的学生敢死队、工人武装保卫队突然出动,张贴散发《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宣言》、 《告国民军》等传单。

下午,北京五万多民众在神武门举行国民大会,提出了属于人民自己的要求:推翻段祺瑞政府、召开国民会议、组织国民政府。会后开始举行大游行,游行队伍包围了执政府,准备与段祺瑞当面谈判,但是恰好(也许是有意)段祺瑞不在办公室,执政府也没有主要官员办公,游行队伍马上掉头,直接冲向段祺瑞的住宅所在地吉兆胡同,摆出一副不找到段祺瑞誓不罢休的架势。

冯玉祥虽然同情人民革命,但此时他还需要段祺瑞维持局面。段祺瑞要是垮台,冯玉祥将会失去缓冲,要么自己出面主持政府,要么将北京交给奉系。前者不可能,因为凭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影响各路军阀,只能躲在幕后,后者更是不可接受,北京再落入奉系之手,他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考虑到这一点,冯玉祥派出了国民军保护段祺瑞住宅,群众冲不进去,就在吉兆胡同口僵持住了。最后鹿钟麟出来做和事老,极力劝说游行队伍离开这里。在北京附近,冯玉祥的国民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因为维持治安有功,同时倾向于人民革命,在北京还是很得群众爱戴的,因此国民军还比较有威望。游行队伍没有和国民军发生冲突,最后群众代表将驱逐段祺瑞、解除执政府卫队武装、组织国民政府临时委员会的决议交给鹿钟麟,鹿钟麟当场表示愿意尽全力促成这些决议得到尊重。

鉴于冯玉祥的态度,群众不好再对段祺瑞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于是将一腔怒火发泄到了原安福系政客们的身上,因为他们中有好几个现在都在段政府中任职。游行群众再次掉头冲向章士钊、叶恭绰、李思浩、曾毓隽、梁鸿志、朱深等人的住宅,找不到人,就将他们家里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

第二天,群众再次集会,在天安门通过了宣言和决议,再次向军阀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解除段之权力;解散关税会议;组织国民政府临时委员会;召集国民会议;责成国民军服从国民大会决议,惩办卖国贼。最后大会还通过了《致国民军书》和《警告段祺瑞书》,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段祺瑞。

当时北京大街小巷的照相馆里很多都悬挂有段祺瑞的照片,游行群众一路走一路烧,见一家烧一家,将这些照片烧个干净,最后来到《晨报》馆,这是一家专门反映段政府观点的报社,大家一不做二不休,将编辑部和营业部一把火也烧了。

段祺瑞的威信急剧下降,执政府在暴风骤雨中摇摇欲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现在的段祺瑞已经是四面楚歌。

自己所在的北方,革命运动形势高涨,到处是反奉倒段的声音。

南方的广东革命政府从10月到12月,顺利地进行了第二次东征和南征,统一和稳固了革命根据地,威胁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自己的后台,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奉系在经过浙奉战争、郭松龄倒戈、国奉战争后,元气大伤实力已经大打折扣。

吴佩孚又回来了,他打着反奉旗号,要求段祺瑞释放曹锟,并指示各省的军事当局向段施加压力:不放曹锟,就闹独立。对此,段祺瑞表现得相当强硬:独立不独立随便(反正现在的中国,没有一寸土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独不独立都一样,害怕的是别人)。释放曹锟不能随便。

现在唯一对自己表示全力支持的就只有冯玉祥和他的国民军了。为维持自己的政权,段祺瑞努力协调着与国民军的关系,可就在这时,冯玉祥突然干了一件事,这件事让他痛彻心扉,却又不敢反对,那就是:枪杀徐树铮。

直奉战后,段祺瑞就任执政府临时执政,但因为徐树铮考虑到他没有实权,建议他不要出任,他就没有再召徐树铮回来任职,随后派徐树铮出任“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

徐树铮顶着“专使”的名义,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瑞士、美国、苏联、德国等12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法国总统杜美洛、英国首相鲍尔温、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美国总统柯立芝、日本天皇裕十二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们分别与他进行了会见和晤谈。

徐树铮虽然人在国外,却始终关注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并随时把自己的意见电报给段祺瑞或当事双方。

郭松龄倒戈时,徐树铮人在日本,却通电指责郭松龄,声称对此“不能姑息”。几天后,日本出动关东军帮助张作霖作战,导致郭松龄战败被杀。

郭松龄倒戈是冯玉祥一手策划的,对于郭松龄的失败,冯玉祥恨透了徐树铮,因为他怀疑正是这个徐树铮联络了日本出兵。同时我们别忘了,他们俩之间还有一段私人恩怨未了:陆建章惨死在跋扈的徐树铮手里。

这个时候,长期漂在海外的徐树铮已经耐不住寂寞,急切地要回到段祺瑞身边,于是他从日本回到上海,受到了孙传芳以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的欢迎。徐树铮对大家表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希望恢复约法,拥护段祺瑞为总统。因为这时广东革命政府已经成立,冯玉祥也越来越倾向革命,徐树铮便和孙传芳商量联合对抗广东革命政府。总之,凡是阻碍中国进步的事,徐树铮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