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3331200000010

第10章 练兵 办学,一个也不差(4)

这一点,最好地体现在了一件事情上。据说,在冯国璋当上了贵胄学堂的总办之后,他还专门审阅过一些别人写作的军事著作,包括《改订日本士官学校马学教程》、《桥梁教范》和《改订日本士官学校兵器教程》等。

冯国璋通过审阅这些军事著作,既达到了自己理论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同时也保持了对军事理论建设进展的时刻关注。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他主持的军事教育事业了。

在冯国璋参与编著的军事著作之中,最有名的应该就要数他在武卫右军时期,跟段祺瑞、王士珍合撰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了。这本著作之所以出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为了武卫军随营学堂的训练教科书。

正是通过系统学习这本书,才培养和训练出来了不少后来知名的军事将领。在内容上,这本书主要是详细讲解了德国和日本的新式兵法操演。全书分为二十二大册,是一本真正的鸿篇巨制。

这本书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为了能够将武卫右军培养成一支效忠于袁世凯本人的军队,书中大量地引用和讲述了中国传统的孔孟忠、孝、节、义之道。从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大家会觉得这本书其实是表里不一的:表面上说是一本新式军事著作,旨在培养近代化的军队,可是在治军的理念上却是保守落后的。或许,这就是清末民初那个剧烈转型期,各种新兴事物的一个共同特征吧!

讲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好奇,冯国璋的这些军事著作,究竟有什么值得赞誉的地方?冯国璋个人的军事理论造诣又究竟达到了多高的地步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答说,在冯国璋生活的年代,他的近代军事理论素养是达到了世界前沿水准的,既有一定的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这一点,我们从如下一些方面就可以了解。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冯国璋生活的年代,中国近代的军事理论还处于努力向西方国家,甚至向日本学习的阶段,因此即便是冯国璋在近代军事理论上有所造诣,但要想在当时就创立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乃至军事学来,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尽管如此,冯国璋依旧提出了一系列结合了中国实际的军事理论思想,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比如,冯国璋曾经深刻地论述了后勤保障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很大关系。在他看来,“凡一切前敌之运输,后路之接济均取于是,而尤有学问以寓其间,盖劳苦较他种为最,其练习较他种为难,而其功用较他种为大。举兵事之大原,我中国数千年,言兵者均忽之,故让东西各国以独步也”。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辎重为行军之命脉”。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老话,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说的就是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也就是冯国璋说的“辎重”工作。

在冯国璋眼中,正是由于后勤保障的不利,才使得我国在近代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甚至落后于日本。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现代战争比起古代战争来,在后勤保障工作上难度更加大,而我国却“数千年,言兵者均忽之”,也就是没有予以高度关注,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冯国璋才在他主持的各种军事院校之中,专门组织编写了“辎重”科目的教材,广泛汲取了古今中西在后勤保障上的知识和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北洋武备速成学堂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辎重学”科目,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国专门的军事后勤保障人才。

其次,在创办新式军校的时候,冯国璋逐渐发现,西方列强的分科方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是说在训练军官的时候,应该划分不同的学科,并加强专、Ik训练。

既然如此,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标准来划分不同的军事学科呢?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来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以及做好编写教科书等工作。

关于这一标准,冯国璋在1905年为《辎重队教练》一书写作的序言之中,予以了明确的说明。在他看来,划分军事各分支学科的方法在于“……以共所任之义务在彼,不在此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冯国璋本来是在说,之所以要设立辎重学这门军事学科,原因在于它的学科任务跟其他学科不同。按照这个说法,实际上冯国璋就是在说,所有的军事学科划分的标准,就在于它们不同的任务。正是这些任务,决定了这些学科各自的特点。

再次,冯国璋还在建立近代中国军事学方法上有所建树。我们知道,在近代中国,由于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甚至连日本都敢欺负到头上来,因此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派人就认为,应该照抄照搬西方的各种军事理论和技术。

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还是需要的,比如像冯国璋实际上就花了不少时间深入研究和学习西方的兵制和其他军事理论,算得上是所谓的改革先锋派。尤其是在1895年冯国璋第一次到日本时,更是近乎废寝忘食地学习,想要吸收日本近代军事建设的先进经验,最终还收集、整理和汇编成了好几大册的兵书。

不仅如此,回国之后,在主持各种军事院校的时候,冯国璋还组织了人力物力,专门翻译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学名著,以图更加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制度。因此,假如要说形式上的“照抄照搬”的话,冯国璋是做得最彻底的。

然而,在实践上,冯国璋又是最反对这种“照抄照搬”西方和日本的做法。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哪里有什么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呢?任何理论,即便是真理,都得需要落实到实际,跟现实情况相结合才能行得通。

因此,在建立近代中国自己的军事学时,冯国璋坚持一种理论结合实际,逐步推进的方法。

这个观点,最好地体现在了他于1906年为《军事初阶》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欲求武备之精微,亦必基于浅近武备之学层累……然如蹿等以求,终不能得其门径。”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指创立近代中国的军事学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浅近武备之学层累”的基础,不然就会终生不得其门而人。

堪当重任的教头

冯国璋在创办新式军校上的优秀成绩,尤其是在贵胄学堂中结下的良好人际关系,帮助他获得了清政府的提拔和重用。从这个时候开始,冯国璋的仕途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起来!

现在看来,冯国璋仕途的坦荡,一方面跟他个人的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运气好。为什么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