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3331200000021

第21章 抵制洪宪,捅兵自重(3)

袁世凯此举,主要就是要获得冯国璋的支持。最低限度,在自己称帝时,冯国璋不会与自己作对。而实际上,袁世凯虽然委任冯国璋为参谋总长,但是却按照当年南北议和时黎元洪在湖北“遥领”职位的惯例,让冯国璋到北京去兼任他在南京的江苏将军一职。换句话说,冯国璋这个参谋总长,其实根本就只是一个名义而已,没有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一旦去了北京,就等于是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而屈居于袁世凯的掌控之下了。

对于袁世凯的这个调虎离山之计,冯国璋当然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于是,他再一次称病,对袁世凯的委任予以了谢辞,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别说是参谋总长,就算是一个江苏将军就已经让他有力不能及的感觉了。

冯国璋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在袁世凯面前撒了谎,干脆在不久之后,把自己江苏将军公署内的很多具体事务,都交给了自己的参谋长师景云以及江宁镇守使王廷桢去代为办理。而他自己,则整天在府上“养病”,实际则在密切地关注着政局的变动,寻找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

袁世凯见冯国璋称病谢绝了自己的“好意”,心中不免疑心更重。此时的袁世凯,基本上就是生活在一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理状况之中,因此他很想对自己最不放心的冯国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于是,就在冯国璋称病不出期间,袁世凯不停地派来医生为他看病,要不就是派人送来很多良药。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自己的心腹找机会进入冯国璋的将军公署以及冯国璋的家里,掌握冯国璋的最新情况。

不仅如此,到了后来,当派医生看病和派人送药等理由再也无法使用的时候,袁世凯干脆把自己的心腹蒋雁行和阮忠枢等人调到了南京,借口是来“公干”,其实就是暗中监视冯国璋,看他是否有什么动向。

而冯国璋这一面,却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管你袁世凯耍什么花样,冯国璋都稳如泰山,一点都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有些时候,冯国璋还会在那些袁世凯派来的各色人物面前演点戏,制造一些假的信息。

据说,有一次,蒋雁行受袁世凯的委托到冯国璋家里“探病”,冯国璋明知他是来监视自己,却反而一把抓住蒋的手放声大哭起来。蒋雁行看冯国璋如此模样,觉得十分惊讶,连忙询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冯国璋看他上当了,便开始抱怨起来:“我跟随总统一辈子,总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为什么总统不把我当自己人了?”

很明显,这句话就是说给蒋雁行听的。冯国璋心想:“你袁世凯派蒋雁行这些人来监视我,我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反而要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这些人表示我对袁世凯的忠心一片。”

果然,见冯国璋如此激动和哀怨,蒋雁行一时也不知说什么话,尴尬得坐立不安。

实际上,袁世凯的监视行动,更多只是满足他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在他看来,在冯国璋身边安插几个人,时不时带回来点关于冯国璋的近况,自己就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然而,这真的只能是袁世凯的自我安慰而已。其实,冯国璋又哪有那么容易被这些派来的人摸清近况呢?

我们都知道,冯国璋是所谓的“江宁霸主”,几乎称霸当时的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犹如一个国中之国的君主一样。那些被袁世凯派来监视他的人,根本就是冯国璋府上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他们又拿手握重权的冯国璋有什么办法。可以说,他们要想获取冯国璋此时的近况,基本上都是一些皮毛消息,对于冯国璋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是无法得知的。此时的冯国璋,表面上病快怏的,其实暗中正在与上海以及西南的各种反袁势力联系。这样机密的行动,又岂是那些作为客人的监视者能够有机会察觉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冯国璋采取称病的方法,以退为进,很大程度上迷惑了袁世凯的视线。在这场明争暗斗之中,袁世凯这边为了监控冯国璋的举动,进而达到控制东南局势的目的,可以说是费了很大的劲,在效果上却并不怎么好。

与之相反,在冯国璋这边,却显得轻松多了。此时的冯国璋,在北洋派众将领之中,是除了袁世凯之外实力最强大的_个,他的举手投足,几乎都会对当时的中国政局产生影响,因此他才这么为袁世凯所重视。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监视冯国璋这件事情上,面对冯国璋以退为进的策略,袁世凯可以说是疲于奔命,却对这位昔日爱将毫无办法。

随着冯国璋实力的日渐增强,当时中国的很多反袁势力已经把冯国璋当作反抗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最大力量。在这些反袁势力看来,要想真正打倒袁世凯,就必须依仗于冯国璋的支持和协助。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袁世凯才更加加大了对冯国璋的监视力度。不过,这也使得袁世凯进一步受到了束缚和限制。有人甚至评价说,此时的袁世凯基本上就是一个“半失自由”的皇帝。

据说,袁世凯那时候紧张得几乎都不会随意与外人讲话,整天就关心着冯国璋有什么举动。而他由于担忧而对冯国璋发去的调令,同样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那些团结在冯国璋周围的各省将军们,比如山东将军靳云鹏、江西将军李纯等人,都纷纷致电袁世凯,请求千万不要把冯国璋调到其他职位上去。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冯国璋坐镇东南多年,一经调动,东南的政局稳定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此时的冯国璋已经对袁世凯形成了很大威胁。至于最终的公开反袁,那就只是一个时机问题了。

暗助反袁势力

冯国璋在公开反袁之前,主要是在暗中帮助和支持各种反袁势力。为什么他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呢?

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就是他与袁世凯毕竟关系非同寻常,不能不顾及道德舆论的评价;其二则是此时的袁世凯虽然因为称帝而臭名远扬,但是在实力上却一点不弱。

后面这一点,应该是冯国璋的最大顾虑,因此他才需要在正式采取行动前,与全国各种反袁势力联系,以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面,冯国璋究竟跟哪些反袁势力有所联系,他又予以了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呢?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下。

在所有的反袁势力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曾经被袁世凯逼退了位的清王室。尽管袁世凯对清王室,尤其是对宣统皇帝和隆裕太后还不错,但是像载沣等满洲贵族,以及所谓的“宗社党”,基本上是把袁世凯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的。在上文之中,我们曾经讲到,宗社党把冯国璋奉为了会长。

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冯国璋就与清王室之中的反袁势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到了袁世凯称帝之后,清王室自然是把袁世凯恨死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当初袁世凯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号,软硬兼施地把清帝逼退了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现在可好,他竟然自己当起了皇帝来,而且还一副天命所归、舍我其谁的嚣张模样。一想到这些,清王室的反袁势力就更加对袁世凯深恶痛绝。

因此,在袁世凯称帝之后,这些人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冯国璋的交往和接触。而此时的冯国璋,也正在多方寻找能让自己实力增强的势力,看到一向与自己关系友好的清王室反袁派主动找自己,他自然也就予以了积极的配合。

这一点,我们仅仅从冯国璋将军公署里面的一些人员的任职情况,就可以有所了解。当时,在冯国璋将军公署里面担任秘书长的,是有着清王室遗老之称的胡嗣瑗。而将军府的秘书潘若海,同样也是清王室的重臣,反袁势力的中坚分子。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冯国璋还与其他一些重要的清王室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为了阻止袁世凯称帝,早在1915年的11月中旬,冯国璋就差点与清王室反袁势力一起采取行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虽然清王室在形势逼迫之下把政权拱手交出,但可以想象和理解的是,一直以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天重新夺回政权,实现清王室的复辟。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了1915年时,这些人想要实现复辟的理想不是不可能,而是有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在所有的阻力之中,最大的自然来自于无论威望还是权力都极为强大的袁世凯。因此,此时清王室的中坚分子,比如康有为、郑孝胥和沈曾值等人,便把打倒袁世凯作为了“复辟之初步”。

而冯国璋,则与这些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15年11月中旬的时候,国内关于袁世凯即将称帝的传言到处都听得到,袁世凯本人也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证实了这些传言并非谣言。如此看来,袁世凯称帝应该就是眼前的事情了。

情况变得十分危急起来,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冯国璋派人到了上海,想要通过郑孝胥秘密地邀请“欧事研究会”的负责人李根源到南京去共商国事。不过,后来只是由于李根源临时有事,没有来成南京,此事才无可奈何地作罢。

除了清王室的反袁势力之外,冯国璋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此时已经是进步党首领之一的梁启超和孙洪伊。其实,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冯国璋跟梁启超的友好关系,早在1913年成立进步党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

1913年5月,为了参加即将召开的国会选举,在统一党、共和党和民主党三个政党的基础上,合并组成了进步党。5月29日,进步党召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除了其他领导者之外,还推举产生了二十三名名誉理事。而冯国璋,就成为了这二十三名名誉理事之中唯一的一位北洋将领。

由此可见,对于冯国璋,梁启超还是十分信任和依赖的。这一点,从前面我们讲到的,梁启超就袁世凯是否会称帝一事专程到南京向冯国璋询问,就可以看得出来。

至于另外一位进步党人孙洪伊,则是在1914年与冯国璋建立起友好关系的。当时,孙洪伊为了躲避袁世凯的迫害,避难到了上海。从那时起,孙洪伊就通过梁启超的关系,与冯国璋熟悉起来。

到了1915年11月的时候,袁世凯称帝的局面基本已经形成。这个月的7日,孙洪伊发表了一篇题为《进步党反对帝制之通电》的文章,挑明了进步党与袁世凯帝制之间的敌对关系。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孙洪伊多次找到冯国璋协商。文章发表之后,他又好几次与冯国璋商谈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很明显,孙洪伊的目的就是争取冯国璋的加入。一旦成为现实,那么反袁势力的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袁世凯授命杨度等人组织成立“筹安会”之后,孙洪伊和梁启超等人与冯国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通报相互情况。

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最终激起了南方军队的反抗。不过,在反袁的枪声正式打响之前,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组织和领导者的蔡锷,却还有一些犹豫。

而正是得到了关于冯国璋方面的确切消息之后,蔡锷才下定决心,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云南起义,从而触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袁护国运动。那么,蔡锷为什么会犹豫?冯国璋在这件事情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看一下吧!

袁世凯称帝之后,蔡锷和梁启超等人很快就做出反应。12月中旬,梁启超秘密来到上海,准备组织反袁运动。实际上,此时的冯国璋也对袁世凯称帝强烈不满,因此梁启超一到上海,他就派人来到梁启超的住处,磋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冯国璋的代表告诉梁启超,冯国璋自从被袁世凯任命为参谋总长之后,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多大的赏赐,反而是觉得很强烈的危机感,而且这种危机感还一天比一天强。因此,冯国璋希望,如果梁启超准备与云南方面一起举事的话,最好就尽快进行。至于冯国璋这方面,则同时会在北洋军内部向袁世凯施加压力,效法当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一样,“迫袁退位”。

听到冯国璋有这样的想法,梁启超自然十分高兴。其实,梁启超和此时已经辗转从北方回到云南的蔡锷一样,最担心的就是冯国璋表面支持他们举事,实际上却依旧会因为与袁世凯的老关系而帮助他。谁想到,冯国璋反袁的心情比梁启超和蔡锷还要迫切,这无疑是给梁启超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就在冯国璋派来的人走后不久,梁启超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袁世凯准备派自己的心腹周自齐到日本去,争取日本人对其帝制的赞助与支持。很显然,这个消息说明,袁世凯已经意识到国内反袁运动高涨的形势,也在积极地准备应战,甚至都在争取外国列强的支持。

梁启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十分担忧:假如再不尽快举事,等到袁世凯一切准备停当,那就失去了最好的战机。于是,梁启超当即在住处草拟了一封电文,一方面告知蔡锷和唐继尧等云南将领冯国璋的态度,以及袁世凯正在争取日本人支持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建议蔡锷和唐继尧等人改变原定的起义计划,提前举事。

尽管如此,在梁启超心中,依旧存有对冯国璋的不信任。毕竟,冯国璋是北洋军内部的人,而且与袁世凯交情深厚。因此,即便他表现出很强烈的反袁情绪,那或许也只是由于冯国璋个人利益上的不满。梁启超担心的就是,万一借着以往的良好交情,袁世凯继续对冯国璋善意相待,冯国璋搞不好会对反袁势力倒戈一击。

因此,发给蔡锷等人的电文,都是梁启超找到江苏将军府的人代发的。他这样做,目的就是给蔡锷和唐继尧等人一个印象:冯国璋是绝对会支持反袁起义的。其实,在这样做的时候,梁启超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并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