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3331200000031

第31章 战与和的斗争(2)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段祺瑞虽然任命王汝贤、范国璋为南征军队的总司令和副司令,但实际上,段祺瑞只是让他们两人的第八师和第二十师打头阵,看起来是予以了重任,但是实际上段祺瑞非常清楚王汝贤、范国璋和冯国璋的关系,因此在让他们两人当先锋的同时,却又让自己的心腹傅良佐担任所谓的湖南督军,这明显是一种不信任,乃至控制。

对于这样的人事安排,王汝贤和范国璋自然是一肚子的委屈,常常感觉很不公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汝贤、范国璋两人出师南征,又遇到了既占据了地利,在军事实力上也毫不逊色于北军的南方护法军的顽强抵抗,一度损失惨重,这就有了王汝贤、范国璋在电报中说的“战固不能,守亦不可,撤退亦难”。也就是说,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

可是,正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王汝贤和范国璋两人的顶头上司傅良佐,却又在那里很不识时务地发号施令,不停地发布一些毫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命令。

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王汝贤和范国璋最终决定,求冯国璋帮忙,找到一个很好的中间人来调解南北政治势力之间的剧烈矛盾。于是,就有了两人联名通电宣布停战这件事情。

在得知王汝贤和范国璋于11月14日发出停战主和的通电之后,色厉胆薄的傅良佐被吓得慌了神,他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南方护法军的枪下鬼,于是还没等到王、范二人的军队完全撤防,就已经与湖南省代省长乘军舰一起从长沙逃走了。

这样一来,整个南征的北洋军就出现了一个全面败退的局面。不仅实际作战的两个师宣布了停战讲和,甚至就连前来督军的军事指挥官也临阵脱逃,这真是一个让人十分难堪的事情。

事实上,当段祺瑞连续听到这两个消息之后,他整个人都有些瘫软的感觉。他知道,假如此时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利的后果将会越来越严重。

想来想去,段祺瑞觉得,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满足王汝贤和范国璋在军事指挥权上的要求。在段祺瑞看来,王汝贤和范国璋之所以会有宣布停战讲和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人事安排不满。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段祺瑞果断地决定,对王汝贤和范国璋进行安抚。

首先,段祺瑞将临阵脱逃的傅良佐革职查办了。接着,就宣布王汝贤以总司令的身份代行湖南省的督军职权,同时,还让他负责长沙市的地方治安。这无疑是在笼络和收买王汝贤等人。

然而,很明显,段祺瑞这样做,只是为了暂时稳住王汝贤和范国璋。在段祺瑞内心,是恨不得能早日查办王汝贤和范国璋的。就在任命王汝贤等人的电报中,段祺瑞都难以掩饰自己的这种态度。

在他看来,王汝贤和范国璋两人“悔悟尚早,自请处分,心迹不无可原。

此次维持长沙省城,尚能顾全大局,暂免置议”。请大家注意,虽然段祺瑞给王汝贤等人升了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过错,只是“暂免置义”罢了。

尽管如此,通过这件事情,段祺瑞急于想要统一南方的企图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不仅如此,冯国璋的直系军阀在政治势力上又得到了增强。这种局面的形成,让段祺瑞感到压力巨大,于是,他再一次上演了辞职的剧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11月16日,也就是王汝贤和范国璋发表停战通电两天之后,段祺瑞向冯国璋提出了辞去国务总理一职的请求。对于段祺瑞的辞职请求,冯国璋内心是很想立即答应下来的。

至于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段祺瑞作为冯国璋最大的政敌,冯国璋自然想要他下台;二来,段祺瑞希望用武力统一南方,但是冯国璋却一直追求自己“和平混一”的政治理想。段祺瑞一旦下了台,冯国璋的政治理想就有可能实现了。因此,冯国璋一度考虑就此免去段祺瑞的各种职务。然而,在当时的北洋集团内部,只有段祺瑞才与日本政府关系密切,假如现在免去他的各种职务,很有可能会引起日本人的不满。

事实上,就在段祺瑞向冯国璋提出辞职请求的同一天,总统府的日本军事顾问青木宣纯就拜访了冯国璋,向他转达了日本政府的意见:“欧战在紧张进行,中国内阁不宜有所变更。”很显然,日本人是不愿意看到段祺瑞下台的。为了征求更多的意见,冯国璋在当天还会见了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没想到林权助把话说得更白:“倘因内阁变动引起纠纷,日本政府难以坐视。”

实际上,不仅仅是日本人不同意罢免段祺瑞,而且段祺瑞要辞去内阁总理这件事情还引发了北洋集团内部的极大争议。当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不支持罢免段祺瑞的。用徐世昌的话来说就是,段祺瑞倘若于此时辞职,就一定会引起北洋系的分裂,因此是绝对不可行的。

当然,北洋集团内部之所以会出现替段祺瑞说话的人很多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段祺瑞长期坐镇北京政府,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缘故。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徐世昌等人想要通过段祺瑞的帮助,达到疏远乃至打击冯国璋的目的。

很显然,在当时的局势之下,即便段祺瑞提出了辞职请求,冯国璋迫于内外压力,也是无法批准的。因此,冯国璋不仅放弃了趁机罢免段祺瑞的念头,而且还对段祺瑞好言相劝,予以慰留。同时,为了平复北洋集团内部主战派的不满情绪,冯国璋还给王汝贤和范国璋发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说他们先前的“合谋罢战,要求长官通电乞和”,根本就是“不顾羞耻”,把“军人面皮丧尽”。因此,要求他们在湖南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南方护法军决一死战。

然而,这封电报只是给北洋集团中的皖系军阀看的。一向主和的冯国璋,又怎么会因为一点压力就放弃掉自己的政治理想呢?因此,也就在严厉斥责王汝贤和范国璋的同时,冯国璋又暗中指示李纯和王占元等人,设法与南方护法军进行和谈。

实际上,在段祺瑞提出辞职这件事情之前,冯国璋就已经让李纯和王占元想办法阻止北洋军沿着津浦路和京汉路南征,必要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到了11月18日,也就是段祺瑞提出辞职之后两天,李纯、王占元和陈光远三人(所谓的新“长江三督”),又找到了此时已经担任直隶督军的曹锟,并在曹锟的领衔下,以直派四督军名义联名发出了一封旨在撤兵停战的通电。

在这封电报之中,李纯等人指出,无论是北洋军还是南方护法军,都应该“即日先行停战,各守区域,毋再冲突,俾得熟商大计,迅释纠纷,鲁仲连之职,锟等愿担任之。”在发表了这封通电之后,江西督军陈光远还开始了军事行动:直接派兵阻止准备杀进湖南省的北洋军从江西境内通过。这无疑是给了主战派有力打击!

在直派四督军公开宣布停战议和的政治背景下,冯国璋终于有了底气,这下子他敢于对段祺瑞动手了。就在四督军发布通电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9日,冯国璋先解除了段祺瑞陆军总长的职务,而让一向支持自己的老朋友王士珍进行接替。

此时的段祺瑞,有些丧失斗志的感觉。他本来以为,有着日本人给自己撑腰,加上北洋集团内部的一些支持者,冯国璋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可是,没想到,就在冯国璋才对自己进行了慰留不久,就出现了直系四督军联名主张停战议和的事情,这无疑是给了他一拳重击。而对手冯国璋又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一下就把段祺瑞的陆军总长一职给撤了。

感到心灰意冷的段祺瑞,便于11月20日再次提出辞去国务总理一职的请求。这一次,冯国璋没有手软了。此时的他,已经争得了欧洲列强的支持,同时又有直系军阀的力挺,正是夺取段祺瑞大权的好时机。

于是,11月22日,冯国璋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由曾任教育总长的汪大燮暂代。随后,冯国璋又让王士珍正式接任了内阁总理一职。

在这样做的同时,冯国璋还全力排除倾向于段祺瑞的研究系政客,甚至连梁启超都被免去了内阁总长的职务。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往日的情感也付诸东流了。在把参陆办公处搬到北京,并任命王士珍为处长,师景云、陈之骥为参议之后,冯国璋组建起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政治势力范围内的新政府。

此时,大家会觉得,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似乎已经取得了对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的一大胜利。不过,这依旧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甚至可以说,冯国璋此次的胜利根本就是一个侥幸。

如果要说到实力对比上,冯国璋还无法跟段祺瑞相对抗。要知道,当时的北洋集团内部,更多的督军都是倾向于对南方用兵的。冯国璋虽然暂时取得了政治形式上的胜利,但是在军事上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南北双方依旧有开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皖系军阀还控制着一个可以制约冯国璋政府的武器,那就是当时的临时性立法机构参议院。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府仍然十分支持段祺瑞,甚至一度表示冯国璋的新政府只会让时局更加混乱。

这所有的因素,都使得冯国璋的这次政治胜利很快又面临了新的困难。

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之间的新府院之争,可以说从此时才真正开场!

皖系的反击

冯国璋掌握了北京政府,随后,他便开始一步一步地实现他“和平混一”的政治理想。

基于当时的形势考虑,冯国璋准备把这件事情分成两步来走。首先,必须让湖南前线的作战双方都停战,南方的护法军要停止进攻岳州,而北洋军也停止围攻长沙。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和桂系军阀进行谈判。其次,在第一步走稳了之后,等到南北双方真正坐了下来,就可以协商重开国会,协商全国的“和平混一”了。换句话说,冯国璋的计划,说简单点就是先停战再谈。

按照这个计划,在段祺瑞被免职的第二天,冯国璋就命令李纯要“以南京为各派洽商之所”,同时和桂系军阀以及云南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冯国璋的意思,就是一旦可以谈了,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就可以立即开始谈,不用再浪费时间精力了。

然而,对于冯国璋政府的停战议和,南方的护法军内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当时,护法军内部的主要力量有桂系军阀、西南军事势力以及国民党人的军政府。尤其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看来,冯国璋的停战议和根本不可信,是一场骗局。因此,孙中山一再指出,停战议和不是不可以,但是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要先取消北方所谓的临时参议院,并且重新召开国会。很明显,国民党人对于北洋集团完全放不下心,但是实力又赶不上人家,因此就想通过召开国会,通过民主程序来获取政权,从而制衡北洋集团。

但是,在桂系军阀看来,他们通过之前的战斗拿下长沙,已经实现了扩张地盘的目的,好处已经得到了。因此,当看到冯国璋主张停战议和,桂系军阀就认为完全可以答应。至于召不召开国会,以及是否维护临时约法,在桂系军阀看来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他们对冯国璋的主张可以说是响应十分积极,甚至希望冯国璋能直接下令停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陆荣廷就在李纯等人发表四督军通电之后,于11月24日致电李纯,并让李纯转告冯国璋,表示自己十分赞成这个通电,而且愿意予以配合,以尽快实现南北停战。

看到作为桂系军阀头号人物的陆荣廷做了如此表态,冯国璋十分高兴。

他很快就做出了响应,在25日向全国通电,命令南北方的所有交战军队都必须“驻扎原地,停止前进,听候解决。”为了让所有人安心,冯国璋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说在一个星期之内,当有分晓。

到了此时,似乎整个局势依旧十分有利于冯国璋及其代表的主和派。然而,就在冯国璋调和南北军事冲突取得极大进展的时候,原本属于主和派的直隶督军曹锟,却突然变成了一个主战派,顿时让冯国璋及其主和派阵脚大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还在冯国璋北上就任代理大总统之前,虽然这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但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却还在想着怎样夺取冯国璋的权力。比如,倪嗣冲等激进派就提出,干脆由临时参议院直接另行推举段祺瑞或者徐世昌为大总统,从而排挤掉冯国璋。但是,这个激进的意见被段祺瑞认为会引发北洋集团内部的直接冲突,因此没有得到采纳。

但是,段祺瑞却倾向于采取徐树铮提出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先除去冯国璋身边的得力大将,比如像李纯、王士珍和曹锟等人。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等到这些人都不在冯国璋身边了,一旦冯国璋任期届满,在召开国会选举时,就不会有那么多支持他的人,冯国璋的总统宝座自然也就坐不稳了。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阴毒的离间计,但是对于李纯和王士珍两人,段祺瑞和徐树铮是很难进行离间的。毕竟,这两人跟冯国璋的交情实在是太深了,根本就亲如手足兄弟。因此,徐树铮便把这个计谋用在了曹锟身上。那么,徐树铮又是怎样进行离间的呢?他的办法就是,推选曹锟为副总统,从而让他转投到皖系的主战派阵营里面来。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问,为什么徐树铮会想到对曹锟使用离间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