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进化史
3331800000010

第10章 争霸前夜,爬行时代

爬行时代

下面要说的是中生代动物历史。在动物进化史中,中生代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脊椎动物开始全面繁荣并演化成千奇百怪的爬行物种,在海、陆、空全都占据统治地位,因此通常把中生代叫做“爬行动物时代”。

中生代可划分为三个“纪”,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在了解中生代前,先来回顾一下昆虫时代——石炭纪。

前面说过,石炭纪是重要的造煤时代,地球上大部分煤炭资源都产自这一时期的森林。

那时候,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陆地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中生活着体型巨大的昆虫,而两栖动物中的有壳椎类和迷齿类也悄然崛起。

石炭纪曾发生了一次海西造山运动,导致地球南部冈瓦那古陆出现了大规模的冰期,这种地质变化一直持续到距今约2.8亿年前的二叠纪。

二叠纪是古生代最后一个纪,距今约2.9亿~2.5亿年前,因该时期的地层明显分为两个部分而得名。

二叠纪时期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仍旧以珊瑚类、腕足类和菊石类为主导群体,但是由于它们的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因而进入衰退期或灭亡期。如四射珊瑚逐渐衰减而至灭绝;腕足类大为减少,仅存少数类别;苔藓虫类也处于衰退期。

无脊椎动物衰退后,脊椎动物在二叠纪粉墨登场了,鱼类中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都有所发展。当时最巨型的海洋生物为旋齿鲨,最长可达10米~20米,以鱼类、菊石及珊瑚为食,是当之无愧的的海中霸王。

二叠纪的两栖动物中,如迷齿类,有了很大的发展。

爬行动物在这个时期开始辐射演化,主要有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

自二叠纪开始以来,似哺乳爬行动物达到了鼎盛。

在二叠纪早期,似哺乳爬行动物主要是盘龙类,如异齿龙曾是当时陆地上最凶猛的掠食者。二叠纪末期,非常接近哺乳动物的兽孔类成为陆地上的霸主,如有一种叫做巨兽的动物曾是当时体型最大的动物。

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

不幸的是,在二叠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动物灭绝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古生代就此结束。

在这次动物灭绝事件中,海生动物如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未能幸免于难。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物种灭绝并非是一件坏事。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正是由于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发生,才造成了更多新物种的出现。此外,该事件让生态系统得到了一次彻底地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次生物灭绝事件呢?科学家认为,受到石炭纪时期海西造山运动的影响,在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海平面大幅下降和大陆漂移现象。

那时,地球上所有的大陆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随之急剧减少,使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地破坏,先前生活在各个大陆上的物种因失去生存空间而走向灭亡。更严重的是,当地质运动趋于平静,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的锐减,让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后来,随着海平面逐渐恢复并上升,海水无情地淹没了一些陆地,又使得这些陆地上侥幸存活下来的生物再次遭到灭绝的打击。海平面的上升,同时使海洋成为缺氧地带,让大部分海洋生物走向了灭亡。此外,大陆漂移期间还曾发生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强烈地震等一系列灾难,这都是造成生物灭绝的原因。

动物复苏

二叠纪结束后,地球历史迎来了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

三叠纪始于距今约2.5亿年前,延续了约5000万年。自从石炭纪时期发生海西运动以来,地球的大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地槽变成山系,陆地面积得到扩大,并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三叠纪前的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一批新生物种登上了历史舞台。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前的腕足动物被软体动物和甲克动物取代,尤其以海百合群落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生物。先前的四射珊瑚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六射珊瑚。双壳类和菊石类生物也发展出新的种类。

脊椎动物在三叠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粉墨登场,并由它进化成最早的恐龙。

三叠纪末期,在陆地上占主导地位的动物是蜥臀目和鸟臀目。不过,此时恐龙类的数目和种类也将达到顶峰,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时代前的黎明”。

与此同时,兽孔类爬行动物中进化成为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然而,似哺乳类动物生不逢时,它们从侏罗纪到白垩纪这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生活在恐龙类爬行动物的阴影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三叠纪海洋中除了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以外,爬行类也参与进来了,成为蓝色世界的成功掠食者,其中以鱼龙类最为突出,在2000万年内都是海洋的霸主。鱼龙类平克山大鱼龙的出现,则标志着鱼龙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它们威严而缓慢地在海洋中游荡着长达25米的身躯,丝毫不受任何一种海洋生物的威胁,然而,三叠纪结束后,鱼龙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众多新生海洋生物的觊觎,随着其后1亿年内最彪悍的海洋生物——上龙的出现,鱼龙不得不垂首称臣。

爬行动物的繁荣

虽说中生代才是真正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但在石炭纪早期其实就已经出现爬行动物了。到了石炭纪末期,爬行动物中的主要类群开始进入繁盛阶段。

据化石记录,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是无孔类的林蜥,其后是双孔类的油页岩蜥和下孔类的蛇齿龙。这两类生物的出现,对生物进化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双孔类是后来统治地球的主干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祖先,下孔类是后来的哺乳动物的祖先。

早期的无孔类和双孔类动物体型都比较小,一般只有普通蜥蜴那么大,下孔类动物的体型则比较大,最大的可达3米。

到了二叠纪时期,爬行动物迅速演化,分支出了多种多样的类群。虽然二叠纪未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但是这一时期的爬行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毫不逊于两栖动物。

二叠纪早期的下孔类动物多为原始的盘龙类,最具代表的是肉食性异齿龙和植食性基龙。

二叠纪末期的下孔类动物多为兽

孔类,这些兽孔类的分支很多,在当时占着绝对的优势,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爬行动物。其中有陆地上体型最大的,也有些体型较小的;有肉食的,也有植食的。此外,有些兽孔类已经具备了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特征。

二叠纪的无孔类以杯龙和中龙为代表,也包括龟鳖类的祖先类型。当时的杯龙种类很多,既有肉食的,也有植食的。中龙多是一些体型较小的水生爬行动物,但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当时所有的陆地。

二叠纪的双孔类仅以空尾蜥为代表,这类动物的体侧生长着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虽然空尾蜥尚不能真正飞翔,但是这是爬行动物首次进军天空。

二叠纪结束后,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三叠纪开始了。这个时候,称霸陆地的动物是初龙类,而称霸海洋的动物则是调孔类。

在三叠纪后期,初龙类演化出了能在空中飞翔的翼龙。

于是,爬行动物开始了对海、陆、空的全面统治。

三叠纪时的兽孔类向着更高等的种群发展,最终演化成哺乳动物,但是它们却被初龙类压制了很长时间,直到恐龙灭绝后才迅速繁盛。

三叠纪之后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才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然而,白垩纪末期迎来了另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爬行动物的辉煌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