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3338300000024

第24章 喜属相(2)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他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野马被王亥驯成了一只能骑的战马,黄帝便号召百姓狩猎时不准伤害野马,而且能捉回野马的有奖励,很快,有200匹野马,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精心饲养,进行训练,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旱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威震欧亚两洲,主要便得力于他的轻骑兵。正因如此,中外对于优良马种都非常重视,历史上出名的所罗门王向埃及谋求过马种,中国张骞顺利出使西域也与大宛的天马直接有关。在《史记》当中,有一首关于天马的《天马歌》。天马又名汗血马:“汗从前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所谓汗血,有人以为是一种病态,也有人认为中亚有一种马,皮肤中的毛细血管特别发达,所以全身呈血红色。甚至还有人以为关羽的坐骑赤兔也是所谓的汗血马。

马除了军需役用以外,还用于体育运动和娱乐。“打马球”是一项在唐朝时颇为流行的体育运动。唐玄宗不但“好走马击球”,并且还喜欢“马技”和“舞马”。他曾以表演这些节目来招待外宾。尤其是“舞马”,居然能“乐作,马皆随之,宛转中律,遇作乐者饮酒,以口衔杯,卧而复起”。这种惊人的表演,难怪外国使者,观后不免要大惊失色。可惜的是,当时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舞马”,在安禄山叛乱之后流入了军中,有一天军中奏乐,舞马照样地“闻乐而舞”,管理的人看见,以为是妖异吓得不得了,于是这些珍贵的“舞马”统统被肆意地杀掉了。舞马是马单独表演。马技则是人和马合演,这就是今天的马戏。为什么动物表演统称之为马戏?这可能因为马是最早参加演出的动物。中国在汉朝时便有“兽戏”,但是表演的兽都是人扮的。公元4世纪后的赵石虎时,有一种猿骑戏。而猿是人扮演的。但马是真正的马。这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马参加演出的史料。马戏由此名闻天下。

未羊

羊是常见的一种动物,性格柔弱温顺。中国民间有一个关于种羊的民间传说,故事的大意说:羊可以像种庄稼那样种出来。这个说法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史籍中也可考。比如,唐朝时《北户录》有这样的记载:“拂林园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惟人着甲走马,击鼓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绝,便逐水草。炀帝欲通之竟不能致”。这一段文字可能是现存关于种羊的最早民间记载了。

申猴

猴子在民间的十二属相中,与人有着最密切的生活联系。因为猴子是具有较高智力的动物。猴体态轻盈,行动敏捷,在古人有关登天的想象中,猴是最重要的对象。道教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宗教,其著名的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之第六宿觜宿以猴为象征,第七宿参宿以猿为代表。佛教的猴王本生故事,讲的是一位国王为了使百姓免遭屠戮,自动让位于暴君,隐居山林,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回妻子重登王座的故事。西藏有一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据说有一只猴子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与山中女妖结婚,生下小猴,经过观音菩萨的帮助最终变成了人。《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其中侯为五等爵位之第二等,因“猴”与“侯”谐音,故猴成了封官进爵的象征。人们以猴寄托对仕途的期望,例如:大猴背上驮个小猴,象征“辈辈封侯”;“马上封侯”表现的则是在马背上坐着猴子;“封侯挂印”是表现一猴在枫树上摘取枝上所挂的一印,意为大权在握;白猿献寿又使猴成为祝福长寿的象征。始建于唐朝的白云观为我国著名道观之一。清代,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前来参加庙会的人们都热衷于到观寺的大门前寻找雕刻在汉白玉上的两只小石猴。无论大人小孩都竞相触摸,希冀的是新的一年吉祥、祛病、长寿。在这里,猴成了能使人们逢凶化吉、祛病延年的祥瑞动物。

酉鸡

鸡的祖先是原鸡,我国驯化原鸡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考证,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发掘到鸡骨化石,属于仰韶文化后期的陕西庙底沟遗址也发现有大量家鸡骸骨。这就证明鸡伴随人类至少有5000年的漫长历史。漫漫原野,回荡着它们的啼鸣;高山之巅,屹立着他们的身影。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其中就有鸡。鸡属于十二生肖中惟一的鸟属,是鸟类的代表。而其留存于生肖系列,是鸟崇拜的浓缩,是鸟类曾拥有的辉煌过去的记录。鸡擅司晨报晓。雄鸡具有与生俱来的报时本领,故有“报时鸟”之雅号。它呼唤着黎明。渴望着阳光。在洪荒满目的上古时代,先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当时尚无钟表滴漏等计时工具,日晷则须有阳光相助方可大展其用,故而雄鸡便成为人类主要报时工具。凌晨时分,星月临窗。而一鸡先鸣,众鸡和之,苍凉悠远,意境绝佳。鸡可驱鬼逐邪。鸡鸣则旦,鸡报五更,故而雄鸡报晓是黎明将至之吉兆。鸡可催人奋进。据《晋书·祖逖传》记载: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遂有“闻鸡起舞”之典,并用来形容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戌狗

关于狗的传说是很古老的。据钟毓龙《上古神话演义》第一卷载,4000多年前,帝喾出巡大泽遭房王围困,几不得脱。危急关头帝喾悬出赏格,谁能杀死房王和房王的吴将军,出赏黄金干镒、封土万家之外还把帝喾的女儿嫁给他。帝喾离京城太远,兵力又少。将士们虽然很奋勇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房王的军队很多。帝喾出巡时带了女儿同行,女儿还带着她养的狗盘瓠。生死存亡之际,盘瓠钻进了房王的驻地,趁他们不注意,咬死了房王和吴将军,并把两个人的头带了回来,解了帝喾的围。帝喾借口盘瓠不是人不能履约。盘瓠背着帝喾的女儿逃入深山之中,并与其结婚生育子女。多年以后帝女和盘瓠都死了,他们的子女被帝喾接回京城。但这些子女在深山老林里呆惯了,有一股野性。不让他们到处走,也不让帝喾的家人与他们接触交往,害怕他们带坏了别的孩子。于是,喾深思后,就各分封他们一片土地,让他们各自为生,免得闹得京城不安宁。盘瓠的子女拍着手叫好。有的回到当年他们父母原来住过的山洞。有的到了涂山,自相婚配。有的浮海东去,得到一片地盘,建立起一个国家。叫犬封氏。

亥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金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猪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动物,所以汉字的“家”,就是在“一”下有“豕”,望文生义,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与豕有关的汉字很多,豕在关东、关西也称彘,江东、南楚称稀,它的幼崽称猪,也有的地方称豚或貘。汉魏时东北的少数民族地方,善于养牲口,索性就用六畜做为宫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称人猪加,犹如现在称呼部长、省长一样是尊称。人们对猪的形象最熟悉的要算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了,但猪八戒为什么会被称为天蓬元帅就未必有更多的人能说得清楚。《礼记》中对做为祭祀用品的牲畜都写有别名,其中豕日刚鬣,又叫乌喙将军。刚鬣是指颈上长毛坚硬如钢,乌喙就是乌黑的长嘴。《西游记》中天蓬元帅就是由乌喙将军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