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3338300000038

第38章 喜礼篇

顿首

古代跪拜礼的一种。即叩头。因为引首至地随即抬起,所以得名。上古时代已有流行。《周礼·春官》讲:“辨九拜,一日稽首,二日顿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间相见的一般礼节。也可用作书信敬语。从前民间写信,一般开头用:

“××顿首”,意为“××向您问好和致敬”。也有以“顿首”具结者。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鞠躬

鞠躬是一种古代礼仪。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示敬意。《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诒》里面说:“来至山神殿前,鞠躬唱诺。”今在某些集会及祭扫亡灵的场合中仍为习见之礼。有一些老年知识分子也把鞠躬当作见面或道别之礼。

作揖

作揖是拱手的民间俗称。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表明:“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后民间作揖拱手常伴以屈身,从前也称打恭为作揖。

唱喏

从前男子给人作揖时出声致敬的一种礼节。宋代已很流行。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说:“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方其时,唯王氏子弟为之。故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间诸王如何,答日:‘见一群白项鸟,但闻哑哑声。’即今诺也。”明周祈《名义考》卷六:“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日唱喏。”

寒暄

寒暄又作“暄寒”、“暄凉”,见面礼节。是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宋陆游《南唐书·孙忌传》里说:“忌口吃,初与人接,不能道寒暄。”旧时多在拱手的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之康泰如否。初次见面还要“请教台甫”、“敢问贵庚、贵府”等一大套繁文缛节。

拱手

“拱手”也称“拱”和“作揖”。是一种古代见面礼节。双手合抱举前。起初大概是模仿带手枷的奴隶,意为愿作对方奴仆,供其驱使的意思。《论语。微子》里讲:“子路拱而立。”今天有些老年人仍行此礼。武术比赛,街头献艺。演员上场仍以拱手为礼。

投刺

投刺又称倾“名刺”。投递名帖。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元慎称疾高卧。”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明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万福

“万福”是从前女子一种礼节。唐宋时期,妇女与人见面行礼同时,经常口道万福,意思是祝福对方多福。清代翟灏《通俗编·祝诵》说道:“王广津宫词,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盖万福之言。”后来万福泛指女子与人见面时所行之礼。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长跪

古代相见礼仪,耸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而两膝柱地为跪。挺直腰板以示敬意和庄重则为长跪。上古即流行。

手拜

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即跪两手先点地再抬起拱合,同时低头至手。

上古即流行。《礼记·少仪》讲: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

洗尘

洗尘亦称“接风”,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清代翟灏《通俗编·仪节》: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表谓之洗尘。

接风

亦称洗尘。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回里有:

合家俱厮见过,又治席接风。

饯行

亦称饯别,泛指以酒食送行。有亲友远出必治酒席为之送行。上古即流行。《诗经。韩奕》里有:“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觳维何?熙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因饯行必备酒所以又称饮饯。

回拜

回拜亦称回访。应答礼俗。客人来访后主人亦应前往复见客人,俗称回拜。

若有来而无往则为失礼。上古回拜以异日为敬,后世则渐渐演变为以同曰为肃。至近代虽仍重回拜,但可根据情况随意确定回拜日期,方式也有一些变化,如富豪之家多改为以名刺(旧时称名帖为名剌)示意。上古时客人来访必带见面礼物。是为执挚。回拜时应送还客之所执。后世探亲访友亦多携礼品,但与古时执挚有别,是一般的酬酢馈赠,故回拜时则忌原物送还。只有在拒绝对方时才用这种不受礼的方式表明态度。

跪拜礼

古代相见礼仪。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并使臀部离开脚后跟。以两膝拄地则为跪。跪而行礼是为跪拜。有稽首、顿首、空首等多种形式。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宣布取消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今在对某些偶像、灵礼拜时仍有残留。 。

献哈达

藏族民间相见礼俗。哈达为白或浅蓝色丝织品,也有棉或麻织品。按尺寸长短分为郎佐、阿喜、索喜三种。哈达愈长意愈隆盛。献时躬身以双手捧献对方,受者若与献者地位相当,要双手捧接,且要以自已的哈达回赠,否则为失礼。

折柳赠别

古代赠别方式。折柳树枝条赠远行亲友。起于汉而盛于唐。《三辅黄图。桥》讲:“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折柳为赠别之代称。”

请教尊姓

旧时与人初次见面礼节。即请问对方姓氏、表字“等人除姓名外多有字、号,与人交以直呼其名为失礼。故初交时多问字号而忌问名。台甫即尊字、大号。台的意思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而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道台、学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比如孔子,字仲尼又称为尼甫。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今人一般只有姓名而无字号。与人初交亦忌问名,多询问对方姓氏,且冠一贵字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