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3338300000055

第55章 喜育篇

请花

请花就是“祈子”,百姓把花代表子。传说幽冥之中有一座百花桥,桥头花开烂漫。只是看见红白二色,红花轮回人世为女子,白花轮回人世为男子。

于是妇女们来到庙里,请的都是白花。因她们都要求生一个男孩子。不过,这已是民俗早习了。

受孕

从前,古人心目中的受孕,是一件极为庄重严肃的大事情。百姓对于受孕时间乃至男女交欢时间都有相当限制。这些禁忌不但在民间口耳相传,为人们所深信。而且在一些古书中也屡见不鲜。《古今图书集成》就曾记载:“日月蚀而私者。生儿则多疾;日月晦、朔弦望而私者,生儿则愚疾。”道教经典《抱朴子》也说:“然行气宜知房中元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难得力也。”意思是说男女交合要有一定的法则,不好乱来。中国历来信奉天人合一,强调人的行为要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因此人们强调受孕时间与天体运行、自然规律相协调也就不足为怪了。客观地说这些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自然界比较激烈的变动,比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日蚀月蚀、地震天灾等等。必然会对人的心理或生理产生某些影响,在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生理状况下交合,受孕的胎儿也许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影响。日蚀月蚀以及发生地震等灾难之时,动物的行为大多比较反常,这些例子证明了天体运行对动物的影响。也说明了古人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保胎

“保胎”是中国古代禁止幼童和孕妇直接接触的一种特殊风俗。闽南晋江地区有“忌胎”之俗。,说的是小孩子在三周岁以内,一般不能轻易出门或者到别的人家去。惟恐小孩子偶尔碰上有孕之妇,从而致病或者天亡。倘若让一个小孩子睡在孕妇的床榻之上,迷信称这个小孩子就会日见消瘦,饮食失常,好啼爱哭。这便是所谓忌胎。另外据说若妇人有孕,小孩子睡其被褥之后,就会转生为其子女。民间甚至还要追加说道,这一位孕妇以后临盆之日,也就是那个孩子的夭折之期……

胎盘

胎盘是一个小孩出世的衣胞,胎盘如何处置,民间有种种复杂讲究,不过,胎盘不能随便扔掉或给人吃掉。胎盘也叫衣胞,据说胎盘与婴儿的命运相连,如果被人拿去配药吃掉,婴儿就会遭遇不幸。北方农村埋衣胞要选择地点,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要得个“高宫厚禄”,就把衣胞埋在山坡高岗上。有人还希望孩子将来能壮实一些,就把衣胞埋在大门口。一般人家期望孩子将来能承继家业传宗接代,就把胎盘埋在房门坎,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顶门社”挑起大梁来。埋胎盘开口朝上,认为能装住奶,若开口朝下,孩子就要吐奶,不好抚养。有的地方把胎盘用竹篮挂在野外树上,让乌鸦禽鸟来吃,认为有助小孩子成人。

南方一带衣胞要由小孩父亲亲自放入小坛子里,撒满石灰封好安放在床底下。等到小孩满周岁后,再于床下挖个坑,半坛子搁在地下。这样小孩子大了,就不会忘记衣胞之地,即使到外地做官,告退时也不忘根本回到本乡。此俗至今在某些地方仍然流传。过去浙江也有类似习俗,将胎盘装入泥钵藏于床下,民间称谓“寿铸”。也有将衣胞埋在路口的,认为让胎盘在路口给干人踩万人踏,表示希望孩子今后无病无灾。东海舟山地区,有把胎盘用草木灰置在小瓮中,叫“胞瓶”,放在床底下,意为不离膝下,待人死后将瓶放入棺木中带去。

也有将“胞瓶”掷于海中,意思是以四海为家。与胎盘相连的脐带处置也比较讲究。比如浙江有的地方接生婆为婴儿洗浴断肚脐带,把剪下的一节脐带用一块红布包扎好,挂在房门里边的横档上,其意是留着胞衣,以后带好弟妹。

踩生

民间有些地方的月房产妇家对外开放。在江苏不少地方新生儿落地不久,第一个到产妇家的人,叫做“踩生”人,民间也称“踏生”或者“材生”人。生了男孩子最好由女的踩生。生了女孩子最好让男的踩生,以为这样做吉利。

产妇家要留踩生的人随便吃些点心煮蛋,然后另定日子正式请踩生人吃一餐酒肉饭。饭后踩生人要看看婴儿,对婴儿说些“长命宝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吉祥话。据说小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和脾气,甚至品质会同踩生人相似或相同。如踩生的是女的,性情文静,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也就文静;如果踩生的人脾气倔强,那么孩子大了,脾气就是倔强。孩子的最初踩生是自然的,带有偶然性,谁先进产妇家或产房谁就是踩生的。但人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性格古怪、品行不端的人踩生,后来就发展成各自按照自己的设想。选择最能够带有符合自己心愿的性格、品貌的人来充当自己孩子的踩生人。并且约好踩生的时间地点,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入产房。这种民风习俗善意地反映了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好,而且将来能够长成一个品貌端正、性格开朗、有出息的好人。

报生

小孩落地,大人平安。于是家人就要到外婆家去报喜了,外婆这时应开发使钱,花百岁钱,外加红蛋、布匹毛巾带等等,并且还要吃十盘点心。生男的丰盛一点,生女的简单一些。

擦矾

小孩用子水洗后,遍身还要用熟白矾粉末细细擦过,这样可以免除孩子长大以后,皮肤有霉烂现象。

剪脐带

过去生产孩子剪脐带时,是用铁器剪脐带的。科学以为这个很不宜。所以后来发展成为用竹笔管劈开去割脐带。不过民间也有产妇自己用牙齿咬断的。黑白故事电影《白毛女》中的女主人公喜儿在庙中生产,即是如此。

上篮秤

小孩子包扎完毕穿上落地棉袄,就放在篮里外加生父穿的靴。意思是希望将来穿靴戴顶做官,放书是希望能够读书的意思。放生母的发是取了发达的意思。还有放锁一具,那是把小孩锁住,可以长寿的意思,小孩子体重的斤两常常就作为孩子的名字,比如:六斤、七斤、八斤、九斤。

开口奶

刚刚出世的小孩落地一昼夜,才可以吃奶。因为之前产妇的奶还未落下。所以孩子吃奶还要向别人家去讨。

报喜

婴儿降生是一户家庭人丁兴旺的表现,更是一件大喜事。因此婴儿生下来之后,第一项礼仪便是报喜全族家人。做父亲的要提着一篮煮熟的染成菜红色的鸡蛋到岳父家登门报喜。

坐月子

产妇分娩后就进入了“坐月子”。“坐月子”是北方人的叫法,台湾叫做“坐月内”。湖北叫做“月母子”。产妇坐月子的房间叫做月房,也有叫“暗房”的。月房与产房有多种禁忌。比如月房的东西不能外借,怕将产妇的奶“带走”。有眼病的人也不能进去,否则眼病会更加严重。一般外人要回避坐月子。而有孕之妇更加不能踏入。北方人认为,外人特别是孕妇进入月房容易把产妇的奶“带走”,新生儿缺奶吃长不大。倘若孕妇一旦把产妇的奶“带走”

了。必须让她把奶“送回来”。“还奶”的具体做法是:让把奶带走的人做一大碗面汤之类食物送给产妇喝,端面进房时要喊着产妇的名字:“喂,喂!给你还奶来了。”这时候,屋里的产妇要应声:“哎,奶回来了!”产妇接过面汤以后,要背着人脸朝墙把面汤全部吃尽喝光。民间还认为,外人进入月房要晦气,不是破财就是生病。特别是男孩子进了月房,将来读书不会灵敏。

大补

产妇坐月子期间为了防止产妇与婴儿受风,也是为避邪驱疫,一定要“塞门闭户”。过去,坐月子的产妇头上一定要包上头巾,忌生冷,不可洗头,不可以穿针、缝纫、刺绣,更不能外出和操持家务。民间谚语说:“生儿好比爬血山,满月才算过鬼关。”如果保养不好就会留下病根,一生痛苦。汉族重视产妇月里保养,规定要到婴儿满月时才能解除戒严。这是可取的、有一定科学性的习俗。产妇经过长时间的痛苦磨难,必须弥补生产时失血的亏损,要有充足的奶水哺育婴儿,也须有补养的食物吃。各地因出产不同、条件各异,民俗习惯有别,产妇所吃的补养食品也就有所区别。比如北京讲究产妇喝小米粥、白煮鸡蛋、清炖鸡、七星肘子、鲫鱼、芝麻盐、核桃仁、糟糕、缸炉、黑糖,还有猪肘、猪蹄、鲫鱼等等都有助于下奶。台湾民俗比较讲究吃鸡酒、麻油鸡、油饭等等。但是坐月子在西方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方夜谭”。因为时下的西方人没有坐月子之说,前脚生完孩子,后脚下地,自己洗澡、做饭、开车上班,产后不久打破全球女人赛跑记录的,都属平常。

三朝礼

婴儿诞生后的第三日称为“三朝”,很多民族都把这一天当作人生的大庆之日。亲朋好友要上门送礼祝贺。这天一般要举行下列活动:

1.洗三:婴儿出生三天后,要干干净净地洗洗。民间叫做“洗三”,也叫“洗三朝”,还要在浴盆中放上喜蛋及金银饰物等。在洗完之后,取蛋在婴儿额角擦一擦,认为可以免疮疖。用金银首饰据说是为了给婴儿压惊。在洗三时应边洗边说一些吉利话,比如:“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要比一辈高;洗脸蛋,做知县;冼腚沟,做知州。”

2.开奶: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上岁数妇女用手指把几滴黄连水抹在婴儿嘴上,同时说一些吉利话,诸如:好乖乖,乖好好……三朝吃得黄连汤,来回天天吃蜜糖。然后又把用肉做的元糕、酒、糖、鱼等混成的汤水抹在婴儿嘴L,同时念道:“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日子有富余。”

3.汤饼宴:汤饼宴是“三朝”日中的一礼。一个新生儿的父母需要摆桌设宴。热心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大多都会在筵席之前上这样一道汤饼,所以称之为“汤饼宴”。

取名

给孩子取个好名字,这在百姓生活里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个名字可能会跟孩子一辈子,必须慎重。取名字时,必须考虑到孩子的生肖、五行之类。起名字大致上应当注意这样几点:一要字音响;二要含义深;三要有特色,避免重名。

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时,产妇也该出月子了。因此许多地方都要为这个月子进行庆贺。过去把婴儿的满月礼又叫“弥月礼”。外婆或舅舅常抱着孩子到大街上或邻居家里走一走,亲友一般也要来祝贺送礼。从前,孩子满月时一般要剃胎发,剃头仪式隆重而严肃。一些地区剃头时额项要留“聪明发”,脑后要蓄“撑根长”,眉毛则全部剃光。剃下的胎发必须谨慎处理,有的地区用红纸包好后放在大门顶上,意思是步步登高。还有的地方是搓成圆团用彩线缠好,挂在满月床头。

百日

婴孩出生100天的时候,百姓有所谓的“百目礼”。把孩子这个百日礼也叫做百岁儿。从前北京城常常称之为“百禄”。百日礼和满月礼大致相同,都是要给孩子穿百家衣,戴百家锁。

周岁

周岁礼是一个人诞生礼仪的开篇总结,也是寿礼系列的开始。小孩儿周岁礼仪一般都比较隆重热闹。在周岁礼上较流行“抓周”,也就是在小儿周岁这一天,摆放各种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任由小儿抓取,以此测试小儿将来的志趣爱好等。抓周在古代民间非常流行,现代社会人们大多不再十分相信。

不管信与不信。抓周在民间都是一种吉利的做法。比如大名鼎鼎的钱钟书先生小时候抓周,就抓了本书,所以更名钱钟书,后来还真的成了大学问家。

成年礼

在我国古代不管男女,小的时候都是垂发,并被称为“垂髫”。到了上学年龄时称之为“成童”。如果把头发束起来,叫做“总发”或者“束发”。在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时,一般要举行一个成年礼,男子叫“冠礼”,女子叫“笄礼”。一般要请亲朋好友赴宴以表庆贺。男女行成年礼后就应该自立了。

所以又会在“名”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字”,这表示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过目前,这一礼仪在许多地区基本上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