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3338600000012

第12章 创新开发——培养孩子张开思维翅膀(2)

一位商人,出生在一个嘈杂的贫民窟里。和所有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他经常打斗、喝酒、吹牛和逃学。唯一不同的是,他天生有一种赚钱的眼光。他把从街上捡来的一辆破玩具车修整好,然后租给同伴们玩,每人每天收取半美分租金。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了一辆新玩具车。他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不可能。不过,也许你能成为街头的一个商贩。”

中学毕业后,他真的成了一个商贩,正如他的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过在同龄人当中,他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卖过小五金、电池、柠檬水,每一样都卖得相当不错,但赚的钱也不太多。最后让他发迹的是一堆服装,这些服装来自日本,全是丝绸,因为在海上遭遇风暴,导致一船的货都成了废品。

这些来自日本的服装,在运输当中遭遇风暴,使丝绸都浸染了染料,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这批丝绸成了令日本人头疼的东西。他们想低价处理掉,却无人问津,想搬运到港口当垃圾扔掉,又怕被环保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海中。

这一天,商贩在港口的一个地下酒吧喝酒,当他步履蹒跚地走过一位日本海员旁边时,听到有人正在谈论丝绸的事情。第二天,他就来到了海轮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忙把丝绸处理掉,如果你们愿意象征性地给一点运费的话。”

他不花任何代价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染过的丝绸。他把这些丝绸加工成迷彩服、领带和帽子,拿到人群集中的闹市出售。几天之内,他靠这些丝绸净赚了10万美元。这之后,他已不是商贩,而是一个商人了。

有一次,他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就找到土地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

主人拿了他的10万美元,心里暗暗嘲笑他的愚蠢,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段,只有呆子才会出这样的价。一年后,市政府对外宣布,要在郊外建造环城公路,他的地皮一下子升值了150多倍。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

在他77岁时,终于因病躺下了。然而,就在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他即将要去天堂,愿意为人们向已经去世的亲人带去一个祝福的口信,每个收费100美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他如果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可能还会赚得更多一些。

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块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S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每个人都有机会,哪怕是贫民窟里的孩子;任何地方都有机会,无论在破旧的大街,还是港口酒吧,或是在荒僻的郊外;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哪怕是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

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家教案例

1941年,休伯尔家的院子里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爆炸声惊动了四邻,警车瞬间呼啸而至。经过调查,原来是15岁的休伯尔想用砂糖等原料制造一颗“炸弹”。他担心会把实验室炸坏,特意在院子里进行试验,果然产生了巨大爆炸力,还把他击倒在地,幸好他没有受伤。休伯尔从小就喜好做化学实验,并把家中的地下室变成了小实验室。

爆炸发生后,休伯尔非常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处罚和责骂他,更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他说:“既然是做科学实验,就必须要讲科学,要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想当然的想法。”父母的话极大地激发了休伯尔的创造信心。后来,休伯尔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奖。

处于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过分专制严厉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在专制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缺乏创造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总是耐心认真地听取她的意见。对于女儿不拘一格的独特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父亲给予了最细心的呵护,每次听完女儿的新想法,父亲都会给予肯定及最大的鼓励。父亲的赞许给了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极大的信心,让她无论做什么,都试图用自己新的观点去做。每当冒出什么新想法时,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告诉父亲,父亲一直都是她的“忠实听众”。在父亲的鼓励下,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大胆的怀疑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在科学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容忍孩子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奇谈怪论”,因为这些正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

创造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天性。创造力是一种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因此,父母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多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作所为多逾常规。许多父母都喜欢那些循规蹈矩、文静听话的孩子,讨厌那些东摸摸、西碰碰、好提古怪问题的孩子。每当孩子犯了“小错误”、“小毛病”,父母便厉声呵斥,甚至拳脚相加。把孩子的手脚束缚起来,往往也会将孩子的创造意识扼杀。

其实,好问、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因,是推动其认识未知世界的主要内在力量。孩子调皮、淘气,喜欢玩危险性的游戏,甚至闹恶作剧,通常与品质的善恶无关,而是由孩子天性决定的。殊不知,敢于涉足新的领域,敢于应付挑战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是从这些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孕育出来的。

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即便想法可能很滑稽可笑,也要在更正和教导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敢为的行为,这样才能逐步发掘出孩子内在的较强的创造性。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宽容孩子的“犯错误”,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新的见解,尊重孩子的观点,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为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但是,这并不等于对孩子的错误置若罔闻,而是在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见解和做法进行评论时,善于抽取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给予肯定,让孩子多一点成功体验,才会激励孩子进一步探索。

教育幸家对父母的怒告

恰当的评论可促进孩子的思维,反之则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所以,父母应明确对孩子进行合理评价,才能使宽松的创新环境真正地形成。

人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

家教案例

托马斯·爱迪生一生拥有1000多项专利。他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提出新想法的定额,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创造力。他的个人定额是每天一项小发明,每半年一项大发明。达·芬奇一生创作了无数的绘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莫扎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乐曲,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具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巴赫每星期都要创作一首合唱曲,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也具有极强的创作欲望。

人们总是认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才具有创造力。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少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宛如海底的冰山,有时候你只可以看到它隐隐约约露出来的一角,有时甚至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冰山却是存在的,创造力也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意识地去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孩子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家长都注意发掘孩子的智力,事实上,如果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智力也能得到快速提高。

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去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大自然也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一家人住在慕尼黑郊区,那里树木茂密,绿茵环抱。爱因斯坦的父亲非常喜欢带一家人出去郊游。爱因斯坦对于父亲的这种安排非常喜欢,经常瞪着两只好奇的大眼睛,紧闭嘴巴,默默地注视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静谧养成了爱因斯坦沉思的思维习惯,也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和启迪。爱因斯坦日后的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维,正源自于他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感悟。爱因斯坦在思维枯竭的时候,总是喜欢寻求远离繁华都市的乡村作为居住地。

一位父亲发出这样一番感言:“我认为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游玩场所。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孩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草地上、在阳光下,都会感到自由自在。我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地方去,告诉他(她)各种各样的树木和鸟类的名称。我们经常会摘一朵野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构成;我们会敲下一个成熟的果子,一起解剖果子;我们经常砸下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我们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窥视鸟类在树上做巢;我们经常拍摄一些孩子未曾见过的花草、树木和风景;等等。这些都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

父母可以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让孩子把结尾续上。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第一次乌龟赢了,兔子很不服气,于是,他们又比了一次,结果如何呢?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讲故事的结尾。这类训练能够有效地开启孩子想象的翅膀,培养孩子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在讲这类故事时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才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