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15

第15章 文学艺术(9)

我同原来没有拼音字母,一直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这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一螳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尖锐地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

世界语的创始人,是波兰的柴门霍夫。当时.他家所在的比亚斯托克,居民分别为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莱人(犹太人)。这四个民族的居民由于语言的障碍,彼此很不友好,有时还因误解而发生激烈冲突。语言纷争所导致的不幸时有发生。他决心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创造一·种共同的淆言。

一天,他偶然看见一个牌子上写着Svejcarskaja(门房)一词,接着又见到另一块招牌上写着Konditorskaja(糖果)一词;他发现这两个词的词尾“Skaja”是相同的,经过一番思索,他发现一条规律:如果在一个词的末尾加上一个词缀来构成新词,就不必花那么大力气把词典上的词一个个地背下来。可以通过后缀构成新词,当然也就可以通过前缀来构成另一部分新词。

于是,那庞大的词典似乎在柴门霍夫的眼前缩小了下去了,他终于在1878年设计了一个世界语方案。1887年,柴门霍夫自费出版了他的《世界语第一一书》。

世界十大语言

迄今为止,全世界讲汉语的约有12亿人;讲英语的约2.58人;其次则为法语,使用人数约2.33亿人;其次则为西班牙语,2.13亿人;北印度语,2.09亿人;阿拉伯语,125亿人;葡萄牙语,1.24亿人;孟加拉语,1.23亿人;德语,1.2亿人;日语,1.1亿人。

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古老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大约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发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已经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时期的事情。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m现。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恰恰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则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发展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大致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利用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数量庞大的词组,进而组成表示复杂的意义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圈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字典

字典足一种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编,但是,当时这部书并不是以“字典”命名,而是叫《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书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才有“字典”这个名称的呢?

第一部称为“字典”的书,是清朝由张玉书等30人花了6年时间编成的《康熙字典》。康熙皇帝看后称赞这部书“善美兼备”,可奉为“典常”,因此命名为“字典”。以后,凡是这类解释单字的书,就都称作“字典”了。

盲文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盲人文字,叫做布拉尔点字,它是根据发明人路易·布拉尔的名字命名的。

早在1819年,法国有一个叫巴比尔的炮兵上尉,为了满足夜战的需要,于是发明了一套符号来代替字母。他在纸板上镶上一个个凸起的网点,让夜战的士兵通过手指摸索而“阅读”。这种称之为“夜读文字”的符号系统,由于每个字母都要用12个圆点来表示,故复杂而不易掌握。

法国人路易·布拉尔,5岁失明后入巴黎盲人学校读书,20岁时,他进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学院攻读学位,当时学校已采用巴比尔所创制的“夜读文字”进行教学。布拉尔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简化和改革——改12点为直3横2的6点,并依照点的多少及部位的变化来分别表示26个拉丁字母及词句、标点等。由于用特种的方法将点刺在纸下,盲人就可用手指触摸而知其意了。

这种简便易学的摸识文字受到人们认可和欢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国际上通行的布拉尔盲人文字系统。

标点符号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也很容易产生歧义。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

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没有完结,语气可略作停顿的一段为“读”(念dòu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又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

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我国的标点符号体系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匹夫

“匹夫”是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的意思。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4丈为一匹。又说2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每两就成一匹,长4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义,夫妇两

者也相合,故有匹夫、匹妇之说。匹夫、匹妇便成了普通、平常人的代称。

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压,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也可以用来泛指为普通、平常的人了。

胡说

人们经常把有些人办事或说话不符合实际或不符合规矩称之为“胡来”或“胡说”。这种说法历史渊源十分久远。“胡来”“胡说”始于东晋之后,史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原”。

胡人是古人对我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当时由于西晋王朝的腐朽,胡人打人中原,赶走了西晋统治者,主宰了西晋原来的统治地区。 由于汉族封建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以当时的汉族封建礼法为依据,而胡人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不拘于封建礼数,所以当时的汉人把胡人的礼教称之为“胡说”“胡来”。到后来,把汉人的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说法和做法也称之为“胡说”“胡来一r。这两个词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歧视。

二百五

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称为“二百五”。那么,这种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呢?

原来,牌九(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推牌九当中被称为“闭十”。

“闭十”在牌九是最小的点,其他牌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幺五的简称)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久而久之,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座右铭

座有铭最初并不是指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指的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这个典故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它会昝一边斜,装了大半罐以后就可以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得过满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示。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千万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去世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入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觉得奇怪,便问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孔子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告减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孔子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相传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后来人们开始改用铭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从此有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这个说法出自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科举考试通常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的本义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这个说法的含义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现在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不管三七二二十一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游说齐宣王抗秦。齐宣王顾虑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根本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也很不科学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电不一定都能从军,凶为还有老、幼、病、残人员。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使用,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语而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老婆

把妻子称为“老婆”,其来历十分有趣。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名士叫麦爱新。他见妻人老珠黄,产生了嫌弃老妻,欲纳新妾的念头,于是写了一付上联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其妻看后,明白了丈夫的心思,提笔续写: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下联中以“禾稻”对“荷莲”,对仗丁整,比喻贴切,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见义。麦爱新读之不禁拍板叫绝,深感其妻才思敏捷,再想到夫妻恩爱几十年,自己现在反而嫌弃老妻,实在内疚。最终打消了弃原配娶新妇的念头。妻子见丈夫有悔改之意,挥笔写道:

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随之续写下联:老婆一片婆心。由此可见,“老婆”一语饱含丈夫跟妻子白头偕老之意。于是妻子的爱称“老婆”就流传开来了,一直流传至今。

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大家熟知的一句俗语。

“一寸金”易于理解。然而“一寸光阴”应当是多少呢?光阴当然是指时间,我们通常用秒、分、时、目、月、年……计时间短长,怎么出了“寸”呢?

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计时没有如今这么方便,他们用“晷”来测算时间。“日晷”是在圆形石板上,刻着表明时间的刻度,圆心竖着一根小棍,太阳从升起到落下,照在石板的小棍子上,圆石板便显现出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再由短而长,旋转着映在圆石板刻度之上,用此表示时间。

日晷上光的阴影即“光阴”,“寸阴”即指阴影随太阳东升西落移动了一寸。

同志和先生

根据《国语》记载,秦穆公把晋公子重耳从楚国接去,要将女儿嫁给他,重耳想拒绝,司空季子则劝重耳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见,那时已有“同志”一词了。当然,从“志趣相同”演变成“志向相同”,再演变成“革命志向一致”的人的称呼,经历了绵长的岁月。真正把同党同派共革命的战友叫做“同志”,盛行于近代的军阀混战和国民革命时期。所以孙中山先生也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名言。苏联革命时期,称志向相同之人为“同学”,意即皆为马克思的学生,翻译成中文则变回“同志”了。

“先生”始见于《论语》,它的解释是“父兄”;到了《孟子》,解成“长辈和有学问之人”了;后扩大至老师即“先生”。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再后尊称他人,或妻子称丈夫都说“先生”。

马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