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40

第40章 医药卫生(12)

阎罗王

中国民间最知名的冥府主宰当推阎罗王,也就是所谓的“阎王”或“阎王爷”,阎罗王原为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传说他属下有18个判官,分管18重地狱。在中国民间,阎罗王成了天帝的下属神,管理阴曹地府,司职人之生死祸福,役使鬼卒,追摄罪人。唐朝时,民间流行地狱十王之说,十王分居地狱十殿,但是因阎罗王名气最大,故统称之为“十殿阎罗”。阎罗王所居之阴曹地府,据传在四川省丰都古城,人死后,灵魂都要来这里报到。

财神

财神为中国各阶层普遍信仰的对象之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渴望拥有和支配财富的愿望。人们信仰的财神因时代而各有不同。在种种财神中,最著名的要数赵公明了。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说他是峨眉山仙人,因助纣抗周而亡身,后来被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下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财神爷。近代人们多称赵公明为回族,不食猪肉,所以祭祀财神时,都用牛羊肉作祭品。

灶神

灶神,顾名思义是司灶之神,然而中国的灶神却偏偏位在灶而不司灶事,以上天派来的使者的身份住在每户人家,专门负责监视人们的言行和搜集人们的善恶功过,以便每年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上天言事,即向玉帝打报告。天庭对每户人家全年的表现以及应采取的奖惩措施,全视灶神的汇报情况而定。因此在诸神当中,有关灶神的忌讳最多。据《敬灶全书.灶上避忌》讲,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裸体,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上灶烧饭做菜,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

由于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灶,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禁忌,得罪了灶王爷,所以,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必定都要先祭灶,供上好吃好喝的。然后祈求灶王爷“好多说,不好少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灶神上天前,人们还要敬上一些麦芽糖,因为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王爷嘴上,一来灶王爷嘴吃甜了,就不好再说坏话,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黏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再张不开嘴,只能说个含含糊糊。

门神

门神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信仰。其主要职能是驱鬼辟邪,保障家宅平安。

在民间,门神像多绘成武士形象,与言尽吉祥的鲜红的对联一起贴在庭院、厅堂的门上,祝福自己家庭的生活幸福、平安和吉祥。最初,作为门神像的武士并不固定。后来最普通的是把唐朝的秦琼、尉迟恭二将奉为门神。

城隍

在旧中国,几乎没有一城不设城隍庙,因为传说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

城隍神的职责,主要是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作为城市守护神的城隍,香火旺盛,在民间影响十分广泛。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仿照各级官府衙门的规模建造城隍庙,所以,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城隍神常被作为腐败贪婪的地方官吏的象征,而受到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土地

土地是我国民间所广泛奉祀的神,其影响不亚于城隍。凡有人烟的地方,都要供奉土地。但由于城市中以供城隍为主,因此土地神的辖区就相应大大缩小了。关于土地的形象传说很多,有的布衫草履,如田夫状;有的家室齐全,老少满堂。民间还常有某人死后,受天帝任命为某地土地神的传说,而且土地神也与现实生活中的官吏一样,需要更代轮换。于是土地神在民间成了与普通百姓最接近,慈善可亲,然而又神通有限的形象。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俗称关公,也就是三国时的蜀国名将关羽。关帝庙几乎遍及天下。在民间,关羽甚至堪与孔子并驾齐驱,孔子被尊为文圣,关羽为武圣。而民间各行各业对关羽的顶礼膜拜又胜过孔子。人们把司人命禄,佑助选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叛罚逆,巡察冥司等职能渚B统统加在关羽名下。甚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事也统归关帝管辖。此种世俗心理,遂使关羽神运大昌,香火旺盛。

月下老人

唐朝时候,有一个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正在街上闲逛,忽然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的是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同听了以后更加感兴趣,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着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韦固听了,并不十分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想再问一些问题,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韦固听了以后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命令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她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跑掉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账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间有疤痕呢?”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韦固听了,大吃一惊,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变,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韦固证实了这件事的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就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

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娴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二人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坚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送子观音

佛教传人中国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和接受。而“送子观音”的形象,却是中国佛教所创造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就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

妈祖

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又被称为天妃,天后。据传妈祖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屿,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妈祖周岁时,见诸神像,就“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读《观音经》,11岁时“能婆娑按节乐神”。林默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愈”,并誓不嫁人。她以拯危救难为乐,经常在海上巡游,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及商人,被人们尊称为神女、龙女。民间还传说神女还有防御水旱疫疠之灾等“法力”,每有祈祷,无不应验。后来,妈祖的影响愈来愈大,祠庙香火由莆田地区,向南向北,逐渐扩展到广大沿海区域,成为海上女神,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渔民船户的虔诚崇拜。神女的“灵迹”得到从宋至清历代帝王的褒奖,清代时,台湾妈祖信仰日渐隆盛,妈祖庙也由10多座发展到220座,遍及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