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由民主党是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的政党。该党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巾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主张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和措施。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
其前身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90年改称现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由国际主义立场转向社会沙文主义立场,积极支持德国政府的战争政策。1933年6月22日被希特勒法西斯取缔。1945年10月,德国西部占领区的社会民主党开始筹划重建。
1946年5月lO日在汉诺威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德国社会民主党,选举K·舒马赫为主席。1949年8月第一届联邦议院选举后,成为在野党。1950年代,该党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的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德国统一。1959年11月在哥德斯堡代表大会上通过党的基本纲领,宣布奉行民主社会主义。1966~1969年同基督教民主联盟一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9~1982年同自由民主党联合组阁,先后由该党领导人w·勃兰特和H·施密特任总理。该党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代表大会。该党与德国工会联合会关系密切。党报为《前进报》,党刊为《新社会》。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简称基民盟。前身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始,基督教民主党在各地成立,1950年10月举行第一届联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基督教民主联盟,选举K·阿登纳为联盟主席。1949年起同基督教社会联盟结成联盟党,在联邦议院组成一个议会党团。1949~1956年和1961~1966年,基民盟一基社盟同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1956~1961年单独执政,1966年底同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1969年10月大选后成为在野党。1983年3月和1987年1月大选后,基民盟一基社盟和自民党连续组成联合政府。该联盟主席H·科尔连任总理。主要成员是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民主德国基民盟于1954.年建党,一直接受统一社会党的领导。1989年12月该党特别党代会宣布改变这种局面与过去的历史决裂。1990年10月两德基民盟在联邦德国基民盟党章基础上合并。德国统一后,基民盟主张继续奉行联邦政府的政策,着力治理东部,基民盟现有党员71.5万。主席科尔(1973年起)。机关刊物为《德意志月刊》。
法国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是法国长期参与执政的左翼政党。1905年由J·盖德领导的法国社会党和J·饶勒斯领导的法兰西社会党合并而成,当时的名称是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沙文主义影响,参加资产阶级政府。1920年12月在图尔代表大会上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共产党。
1936年该党参与创建的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社会党领袖L·布鲁姆出任政府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一度瓦解。1943年重建,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第四共和国时期始终参加联合政府,对法国的国有化和欧洲共同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9年起在野,组织四分五裂,党员数量锐减。1960年代起采取与其他左翼政党接近的方针。1965年与激进社会党等几个党派合组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
1968年联盟破裂。1969年组成新社会党。1971年6月与共和体制协议会合并,改称现名,密特朗任第一书记。
1972年与共产党结为左翼联盟。1970年代后期,共产党退出左翼联盟。
1981年5月,密特朗当选总统;6月成为议会多数派,获得总理职位。
1986年3月立法选举后仍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失去议会多数派地位和总理职位。1988年6月议会改选后,再次组阁执政。该党对内强调团结,贯彻温和、求实政策。对外反对种族主义、和平主义,主张南北对话。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前身是1947年戴高乐创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又称“戴高乐党”。后因内部分裂自行解散。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将原来的联盟三派力量重新组合成“保卫新共和联盟”,尔后长期执政,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联盟日趋衰落。其组织几经分合,党名多次变更,在1976年举行的特别大会中改为现名。1986年3月,与法国民主联盟再度构成议会多数派,希拉克出任政府总理至1988年6月。1995年5月,希拉克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任总统,该党代理主席阿兰·朱佩出任总理。以保卫共和联盟为首的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中占绝大多数。
“统一俄罗斯”政党
2001年4月,俄罗斯“团结”党和“祖国”运动决定联合成统一政党,建立协调委员会,由“祖国”运动领导人、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负责具体联合事宜。同年7月11日,召开“团结和祖国”联盟协调委员会会议,会上通过了党章、确定了大会日期和联盟机构。12日,在联盟大楼的十月大厅成立了“团结和祖国”联盟,两主席分别是卢日科夫和绍伊古。10月13日,在莫斯科联盟大楼召开“祖国”社会政治运动第三次代表大会,会上将该运动改变为政党,以便进一步与绍伊古领导的“团结”党联合。27日,“团结”党在莫斯科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其目的将“团结”党、“祖国”和“全俄罗斯”运动联合成统一的政党。当年12月1日,三大亲总统的中派组织成功地合并为“全俄罗斯统一和祖国党”,即“统一俄罗斯”党,会上通过了党纲。
“统一俄罗斯”政党除拥有“团结一统一俄罗斯”党、“祖国一统一俄罗斯”党和“俄罗斯地区”议员团3个同盟外,在89个联邦主体中有约40万名党员。另外戈尔巴乔夫领导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米罗诺夫领导的“俄罗斯生活党”也与它保持良好关系。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1991年6月组建。1991年“8·19”事件后被禁止活动。1993年2月重建并恢复活动。同年3月在俄司法部重新登记注册。在1993年12月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获12.4%的选票,取得45个议席,成为俄罗斯的第三大党。在1995年12月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获22.3%的选票,取得158个议席,成为第一大党。在1999年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获24.29%的选票,获113个议席,仍为第一大党。之后“团结”、“祖国一全俄罗斯”和“俄罗斯地区”联合,它被迫退居第二位。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现有50余万党员,基层组织遍布89个联邦主体,每年有1.8万名新党员入党。主要同盟为农工联盟和具有爱国倾向的政治组织。俄共全体会议是最高领导机构,1年召开不少于4次会议。大会有权审议和通过有关党的工作的任何问题的决定。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创建于1885年12月,创始人是英籍印度文官休谟。
印度1947年获得独立后,国大党成为执政党,著名政治家尼赫鲁出面组阁,并出任首位政府总理。其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和外孙拉吉夫·甘地曾先后担任国大党的领导人并出任政府总理。在印度独立后的前50年时间里,除1977年3月至1980年1月和1989年12月至1991年6月外,国大党一直处于执政地位。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国大党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因此导致在1996年的大选中失败,成为在野党。
为了借助尼赫鲁一甘地家族的声望,再现昔日辉煌,国大觉多次邀请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娅·甘地出任该党领导人。1997年,索尼娅正式加入国大党,并于1998年被摊选为党的主席。在索尼娅的领导下,调整后的国大党终于显示出勃勃生机。在2004年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大选中,国大党击败竞争对手。印度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就任总理,离开政治权力中心9年之久的印度国大党再次执掌国家行政大权。
国大党一贯主张坚持“民族主义、世俗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4项原则,强调团结、统一、教派和睦;坚持在“混合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突出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互不干涉、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其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主义政党。
简称非国大。创立于1912年,1925年改现名。1960年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主要领导人流亡国外。1961年决定开展武装斗争,并成立民族之矛军事组织,由曼德拉任司令员。1962年曼德拉被捕入狱。非国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不懈地斗争,赢得国内外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帮助,成为南非影响最大的黑人解放组织。非国大主张摆脱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民族压迫,建立统一、民主和种族平等的新南非。后来,非国大审时度势,调整斗争策略,确定同政府谈判,政治解决南非问题的战略,并在制宪谈判上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在南非问题政治解决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94年4月,南非举行历史上首次多种族民主大选,非国大以近2/3的绝对优势获胜。曼德拉作为该党主席出任总统。
巴黎公社
巴黎无产阶级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组织。
这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1871年2月28日法德两国签订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等地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梯也尔政府的这种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来监督政府的行为。3月18日晨,梯也尔政府出动军队袭击国民自卫军,逮捕国民自卫军领导成员,从而触发武装起义。当晚国民自卫军占领巴黎所有机关要塞。政府官吏及其军队、警察仓皇逃出巴黎。3月26日巴黎进行选举,3月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无产阶级自发进行的一场革命,公社把自己的斗争看作国际性的事业,宣告“公社的旗帜是世界共和国的旗帜”。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即告失败。如马克思所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因而不可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影响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大公国
以大公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大公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大公国出现于中世纪欧洲割据时期,如14世纪的立陶宛大公国。现代的卢森堡大公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
专政
专政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即一定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对敌对阶级实行强力统治,以保障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该词源于拉丁文,音译为“狄克维多”,是古罗马的最高独裁者。
专政的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二是对外防御敌人的侵略。专政的机关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乌托邦
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乌”(ou)即“没有”;“托邦”即“地方”。“乌托邦”,即“乌有之乡”,是英国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出版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一书中虚构的理想的社会组织的名称。此后“乌托邦”一词成为“空想”的同义词,指不能实现、不切实际的愿望和计划。
影子内阁
影子内阁是由英国保守党于1907年提出的。在英国议会的下院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上台执政。在议会下院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就成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即法定反对党。这个反对党可以任命一套相当于政府各部大臣的班子,以宣传在野党的各项政策,同时为将来上台做好准备。这套班子就叫做“影子内阁”。又称“预备内阁”或“在野内阁”,实质上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
法西斯
“法西斯”一词系由拉丁文“Fasces”音译而来,意为权柄,该词来源于拉丁文“束棒”,即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标志棒。古罗马共和国的首脑,最初叫军政长官,后来改称执政官。执政官出巡时肩荷苔棒一束,中插战斧,称为“束棒”,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最高权力,这种“束棒”就叫做法西斯。
赋予法西斯以新的内容,并使之现代化的始作俑者是意大利人。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组成一个新的反动党派,这个党派用法西斯做党名,以黑衫作制服,用罗马执政官的“束棒”图案作党徽,所以,又被人称为“棒喝党”。从此,法西斯具有现代化的新内容。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反动野蛮的独裁制度、思想体系或倾向和运动等。德国希特勒的纳粹法西斯影响最为恶劣,臭名昭著。
“象驴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