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8月,非盟有53个成员国(毛里塔尼亚2005年8月4日被非盟暂时中止成员国资格),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其主要机构有非盟首脑会议、执行理事会、泛非议会、常驻代表委员会和非盟委员会。首脑会议为非盟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非盟的共同政策、监督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向执行理事会和委员会下达指示等。首脑会议每年在非盟总部或应邀在成员国召开。在成员国提出要求并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后,非盟可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执行理事会由成员国外长或其他部长组成,每年举行两次会议,负责实施大会决议和对成员国的制裁。根据《非洲联盟宪章草案》,非盟下设联盟大会、部长理事会、泛非议会、司法机构、非洲法院和非洲银行等专门机构。
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5月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向非盟过渡。2002年7月8日,非统组织在南非德班召开最后一届首脑会议。9日至J0日,非盟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
作为非洲大陆新的最具影响力的地区性组织,非盟成立以来为消除地区贫困、促进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卓越贡献。非盟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合作的非洲,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态度一致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通过不懈的努力,非盟已经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洲国家组织
1890年4月14日,美国同拉美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美洲会议上,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一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这便是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
此后,4月14日被定为“泛美日”。
19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四次大会上,改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1923年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五次大会上改名为美洲大陆共和国联盟。1948年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遂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OAS;Organizacion de los Estados
Americanos——OEA),美洲国家组织是美洲地区的政治组织,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1951年12月,《美洲国家组织宪章》生效。
美洲国家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确保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遭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促进各国间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美洲国家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可召开特别大会。常设理事会由成员国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组成,定期召开。秘书处为常设机构。古巴原本也是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由于美国推行孤立古巴的政策,从1962年以后,古巴未再参加该组织活动。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日益完善的合作机制。
东盟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观察员国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非洲统一组织
1963年5月22日至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齐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25日这次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决定成立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OAU),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会议还决定将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非洲解放日”。
非统组织的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协调和加强非洲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合作;努力改善非洲各国人民的生活;保卫和巩固非洲各国的独立及主权、领土完整;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
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非洲统一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协调该组织的相关政策,对某些问题作出决议。会议下设部长理事会和秘书处,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组成,负责筹备首脑会议。秘书处为常设机构,秘书长由首脑会议选举产生,任期4年。此外还有解放委员会.调解、和解与仲裁委员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教育、文化、科学和卫生委员会以及防务委员会等专门机构。
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4届特别首脑会}义在利比亚苏尔特举行,会议决定在2001年成立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AU)。2000年7月,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的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3月2日在苏尔特(利比亚)举行的第5届非统组织特别首脑会议闭幕式上,非统组织执行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宣布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AU)正式成立。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正式名称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一Ordinating(]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有17个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
巴统是冷战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联合起来的一个非官方的国际机构,旨在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的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共约30个。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经常突破巴统的禁运限制,巴统不得不相应缩小其管制范围。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期的400个锐减到120个,1991年中又减少三分之二。受其禁运的国家也大幅度减少。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加上巴统的禁运措施日益落后于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形势,一些西方国家又把巴统作为相互进行贸易战的工具。巴统会员国的高级官员1993年11月在荷兰举行会议,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
大赦国际
大赦国际(Armlesty International——AI)于1961年5月28日在伦敦成立。其宗旨是“动员公众舆论,促使国际机构保障人权宣言中提出的言论和宗教自由”;“致力于为释放由于信仰而被监禁的人以及给他们的家庭发放救济等方面的工作。”大赦组织的工作方式是公开一国藐视人权的案例,然后诉渚全球的舆论;与其他组织所不同的是,为维持中立、公正与完整的独立性,该组织在每一地区的分会都不能对本身的“个案”表达关切。其活动是“为良心犯寻求释放,即那些在各地因个人的信仰、肤色、性别、种族、语言和宗教在没有使用或鼓吹暴力的情况下而被拘禁的人;为所有政治犯争取公平迅速的审判,并为那些被指控有罪或审判而被拘禁的人代言;反对对任何囚犯实施死刑和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惩罚。”大赦国际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其资金来源于个人捐款、会费和当地筹款。
英联邦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迫于日益高涨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只得调整同原英帝国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1926年“英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共和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独立并加入英联邦。1949年,印度成为共和国,选举了自己的国家元首。从此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
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因此,英联邦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名义上的联盟而已。
英联邦现有52个成员(2006年12月)。每年4月27日为英联邦日。
2003年12月,第34届英联邦首脑会议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
会议期间,津巴布韦正式宣布退出英联邦。2004年5月,英联邦决定恢复巴基斯坦已被中断4年多的成员国资格。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NAM)萌发于冷战年代。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尖锐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此次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它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纽约协调局会议等。首脑会议为最重要的会议,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逐渐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表明自己不受有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
不结盟运动现有116个成员(2004年5月19口,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
伊斯兰会议组织
伊斯兰会议组织(Organization ofthe Islamic Conference——OIC)是伊斯兰国家建立的一个重要组织。1970年3月,首届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举行,决定成立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处。同年5月,伊斯兰会议组织在吉达正式成立。
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支持穆斯林保障其尊严、独立和民族权利的斗争。
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和常设秘书处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主要机构。首脑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外长会议每年在成员国间轮流举行一次。秘书处设在吉达市,伊斯兰会议组织还设有伊斯兰开发银行、耶路撒冷委员会、阿富汗问题委员会、伊斯兰和平委员会、伊斯兰法庭、伊斯兰发展基金会和伊斯兰经贸常设委员会等机构。
截至2006年11月,共有57个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人口总数超过10亿。
海湾合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