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50

第50章 政治军事(7)

云梯

中国古代的云梯,主要供攀爬,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般(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

命令公输般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日“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远眺,侦探敌情。

步枪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因其枪管内刻有膛线,故又称线膛枪。在现代战争中,步枪的主要作用是:近战、夜战中,在结束战斗的最后阶段,杀伤敌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在山岳、丛林、城镇等特定条件下歼灭敌人;在敌后袭击敌人。自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换装5.56毫米M16小口径步枪以来,小口径步枪已为多数国家所采用。现代小口径步枪的基本特点是:尺寸小,重量轻,带弹多,火力突击性强,机动性好,功能多。今后步枪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提高弹头效用、命中率和射速,以进一步加强火力;改进枪弹和枪的设计,注重使用轻质材料,以进一步减轻系统重量,提高便携性;努力开发步、霰合一或步、榴、霰合一的武器,力求实现步枪的多功能。

冲锋枪

冲锋枪是一种短枪管、发射手枪弹的抵肩或手持射击的轻武器,装备于步兵、伞兵、侦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军等。冲锋枪是冲击和反冲击的突击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冲锋枪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体积小,重量轻,灵活轻便,携弹量大,火力猛烈。但由于冲锋枪枪弹威力有限,有效射程较近,射击精度较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战术地位逐步下降。从国外轻武器发展势头来看.除了微型、轻型、微声冲锋枪仍有生命力以外,常规冲锋枪正逐渐被小径突击步枪所取代。

机枪

机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在两脚架或三脚架上进行射击,现代机枪一般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与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大口径高射机枪等种类,其口径在15毫米以下。就陆军兵种丽言,机枪是步兵连以下主要自动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用密集的火力杀伤敌人集结的或单个的目标,支援步兵战斗。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小口径步枪的发展,小口径班用机枪日见增多,它们共同构成班用突击火力。

未来一段时期,班用机枪的小口径化仍是各国轻武器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标在于大幅度减轻系统重量,提高机动性、火力突击性和持续性,增加弹种,提高威力。大口径机枪将以车载与平射为主,高射为辅,并可能逐步取代通用机枪的战术使命。

枪榴弹

枪榴弹是用枪和枪弹或空包弹发射的一种超口径弹药,它起源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逐步向系统轻量化,功能多样化,弹种系列化,部件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个武器装备系统来看,枪榴弹的地位不值一提,但在特定条件下,其地位和作用又低估不得。对步兵来说,论榴弹的使用一一可以提高步兵反装甲作战能力;二可以增大步兵面杀伤火力密度;三可以增强步兵对付各种特种目标的能力。

枪榴弹在结构上与尾翼稳定式炮弹类似,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用于发射的尾管装置。它大多采用机械着发引信,其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重量轻,体积小,不占编制,操作简便。枪榴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弹重轻量化、弹种系列化;采用实弹发射、简化发射程序;改进发射方式、增大有效射程;应用新技术、探索新结构。

榴弹发射器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武器,因其外形和结构酷似步枪或机枪,故人们常称之为“榴弹枪”或“榴弹机枪”。根据发射方式,榴弹发射器分为单发和自动发射两种;按操持方式,榴弹发射器分为单人肩射和多人架射两种。在现代战争中,榴弹发射器的使用可提高步兵分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增大步兵的杀伤火力密度及火制地带,赋予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的手段,同时也为其他兵种提供了新型自备武器。

榴弹发射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减轻系统煎量,提高机动能力;改进总体布局,适应未来要求;提高威力、减轻弹重、精简配套;利用新技术,探索新原理。

火箭筒

火箭筒,号称步兵的“钢甲拳”,是各国军队普遍装备的便携式反装甲武器。当今世界,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只要有武装力量,几乎都能看到火箭筒的身影。

白1942年首次在战场公开亮相以来,火箭筒因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容易、造价低廉而倍受青睐。

发展势头强劲不衰,现已成为各国步兵近距离同敌方装甲部队作战的重要武器。

火箭筒有轻型、重型之分,有一次使用和多次使用两类。随着特种装甲的出现.火箭筒的威力已不能完全满足作战需要,但作为步兵班、排小分队的通用武器,其作用仍不可取代。

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与反坦克火炮相近,它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重量轻等特点。

1943年,纳粹德国陆军为了抵挡苏联红军强大的坦克优势,在空军x—4型有线制导空空导弹方案的基础上,研制了专门攻击坦克的x—7型导弹。1944年9月,X—7基本研制成功,但还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德国就战败投降了。1946年,法国的诺德一阿维什公司开始研制反坦克导弹,1953年前后研制成功SS—10型反坦克导弹,并在1956年的阿尔及利亚战场上使用。

SS—10型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最早实战使用的反坦克导弹。此后,反坦克导弹发展迅猛,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中东战场上,反坦克导弹以其赫赫战功,证明它是当今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最大克星之一。

导弹

导弹是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火箭或无人驾驶飞机式的武器,其任务是把炸药弹头或核弹头送到打击目标附近引爆,进而摧毁目标。

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对敌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千米,可以轻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V-2是最大射程约320千米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并不明显。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手枪

手枪是一种单手握持瞄准射击或本能射击的短枪管武器,通常为指挥员和特种兵随身携带,主要用于在50米近程内自卫和突然袭击敌人。现代手枪的基本特点是:变换保险、枪弹上膛、更换弹匣方便,结构紧凑,使用简单。现代军用手枪主要有自卫手枪和冲锋手枪两类。自卫手枪射程一般为50米,弹匣容量8-15发,发射方式为单发,重量在1千克左右。冲锋手枪亦叫战斗手枪,全自动,一般配有分离式枪托,弹匣容量10发-20发,平时可当冲锋枪使用,有效射程可达100米-150米。

目前,国外装备的手枪,从口径上看,大多是9毫米口径,少量的是7.65毫米、7.62毫米、11.43毫米。今后手枪的发展趋势是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弹药在50米内有致命效果并能对付穿防弹衣的对手。

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迫击炮。其基本特点是炮管短,弹道弯曲,构造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便于人工携带,特别适合攻击隐蔽物背后和掩体内一般压制火炮难以攻击的目标。目前装备的迫击炮口径序列是51毫米、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240毫米、射程5千米-13千米,120毫米口径以上迫击炮倾向于自行化,配用小型弹道计算机,可发射火箭增程弹和反坦克制导炮弹。160毫米、240毫米迫击炮则趋于淘汰。

榴弹炮

对地面目标实施曲射的火炮,是当前世界上各国陆军炮兵使用的主要炮种。其主要特征是身管长度可以调节,射角大,弹道较弯曲,弹道性能居加农炮和追击炮二者之间。目前,装备的榴弹炮有105毫米、122毫米、152毫米、155毫米、203毫米五种口径,射程10千米—40千米。榴弹炮配用弹种种类繁多,有些可发射核弹、化学弹和反坦克制导炮弹,已开始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火控系统,机动方式有牵引、自行两种,有些可用飞机空运、空投和直升机吊运。

加农炮

对地面(水上)目标进行平射的火炮,主要用于射击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其主要特点是身管长,弹道低,初速大,射程远,精度较高。加农炮发射时后坐力大,其重量比同口径其他炮种大。目前,西方国家已基本不装备加农炮,俄罗斯的加农炮有130毫米、152毫米、203毫米三种口径,射程在27千米—40千米之间。

火箭炮

火箭炮是用于发射火箭的火炮。

发射管赋予火箭弹射向,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火箭炮的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最初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当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联装自行式,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种战斗部队,并已开始配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火控系统,射程在20千米—70千米之间,可以有效弥补战术地地导弹与身管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人们就开始设计制造专用的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1950年代,反坦克炮有了长足的发展,火炮口径急剧增长,种类、型号繁多,装备数量庞大,并且出现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成为各国尤其是苏军反坦克作战的中流砥柱。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反坦克导弹的走俏,反坦克炮的发展势头逐渐缓和,在西方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原有装备逐渐被淘汰。19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复合装甲技术的飞快发展,反坦克炮又东山再起,其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尤其引人注目。

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场上曾立下汗马功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戴维斯利用配重物平衡发射原理,发明了无坐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50年代,无坐力炮蓬勃发展,各国军队装备数量很大,是当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进入1970年代以后,由于装甲技术的发展和反坦克导弹的装备,无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渐衰落。

目前,发达国家军队已不再装备无坐力炮,但仍为第三世界国家所使用。

高射炮

高射炮主要用于打击飞机、直升机和飞行器等空中目标。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史上开启了防空作战的新纪元。当前,大口径高射炮虽逐步被地对空导弹取代,但各国仍然在装备和研制相当数量40毫米以下的高射炮系统,并广泛采用多管联系,配备雷达或光电火控系统,和火炮、火控同装在一辆车上的三位一体式自行高射炮。近年来,各国已研制并开始列装的高射炮与防空导弹结合于一体的防空系统堪称现代防空兵器的重要发展趋势。现代战争也已经证明,高射炮是现代防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对空导弹已成为地面防空主力的今天,高射炮在抗击低空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仍然无法取代。

战略导弹

战略导弹指携带核弹头、攻击对方各种战略目标的导弹。它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

战略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千米以上,根据射程的远近分洲际导弹、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战略弹道导弹已发展到第五代,并开始采用星光中制导和雷达相关末构成的复合制导方式.发展高性能分导弹头,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摧毁硬目标的能力。

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通常在600千米以上,主要为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所装备;新一代巡航导弹多采用模式化多用途设计方案,力争使一种导弹靠更换不同部件或分系统就可担负战略和战术双重任务。

地对地战术导弹

地对地战术导弹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千米以内,多采用惯性或复合制导,配以常规或核、化学弹头,这种导弹射程远,优势明显已成为许多国家陆军手中的“杀手锏”。

1944年二战中的德国军队首先使用了V一2式地对地战术导弹,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研制和装备这种导弹。地对地战术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研制型号约50个,17个国家能自行研制。今后,各国将把精力重点放在发展复合制导及提高其命中精度、机动性、隐蔽性和突防能力上。

地(舰)对空导弹

从地(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称地(舰)对空导弹(统称面空导弹或防空导弹)。由发射装置、导弹、地(舰)面制导设备及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防空导弹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迄今已发展了三代,形成了高空远程、中空中程、低空超低空近程三个导弹配系。最新型防空导弹已具备了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