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幸福的四大秘密:爱·财富·健康·快乐
3341900000007

第7章 爱(6)

你也可以顺着你们前次见面时的话题接着谈,讲讲对方比较重视的一些事情,打听对方上次曾特别细述过的事情的进展或结果如何等。这些都会让对方深深感觉到,你把他放在了心上,记挂着他。

为了避免彼此意见发生冲突,一般说来,你跟你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之间的大部分谈话尽量围绕着非原则性的话题。你犯不着句句都跟人家抬杠,也不必事事都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和下结论。

比如,你可以设想一下,伙伴跟你谈起他滑雪的技术和他对高山的喜爱。就算你讨厌下雪天和寒冷天气,也不必对他大谈特谈大海的壮美;更不要算给他听每年有多少人因滑雪而断了胳膊折了腿——“我的一个当骨科医生的朋友,一个冬季就赚够了买别墅的钱。”如果话题涉及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你就要加倍小心。攻击别人的信仰无异于自讨苦吃。所以,你尤其要注意避免这方面的不必要的争论。否则,除了会动摇合作伙伴的自我认知、永远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之外,你将一无所获。

专心致志地听顾客讲话是最重要的

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那样表示对谈话人的恭维了。”

乌托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染上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去到商店,找到卖给他衣服的售货员,想向其介绍事情的经过,可是他没做到——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售货员声明说,“你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在说:“你在撒谎,你想诬赖我们。等我给你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进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乌托先生差点气得跳起来。他想: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真气人!

他正准备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的时候,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来了。

这位负责人很内行,他的做法平复了乌托先生的情绪,使一个被激怒的顾客变成了满意的顾客。这位负责人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一句话也没讲,听乌托先生把话讲完。其次,当乌托先生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他开始反驳他们,帮乌托先生说话。他不仅指出顾客的领子确实是因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还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直接对乌托先生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遵照您说的办。”

几分钟前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的乌托先生不由得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再想点什么办法?”

这位负责人建议乌托先生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满意,就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他说。

乌托先生满意地离开了商店。7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他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每一个经受过困难的人都需要别人听他讲话。每一个被激怒的顾客、每个不满意的职员或受委屈的朋友都需要善于听他讲话的人。

如果你想成为成功的经营者,那你就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

真诚而恰如其分地向客户致谢

致谢不只是眼前一声简单的道谢,它更是建立长期“特殊关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个人交流和合作中的核心元素之一。不致谢或很少表示谢意的人,往往很难赢得顾客的尊重、好感和支持,更难有长期的“同类回报”。

在商业圈里,真诚而恰如其分的感谢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多。即使是工作努力投入、业务成绩相当出色的人,恐怕也不常听到该得的感谢声。在你的客户中随便挑一位吧,想想有谁对他的努力感激于怀呢——他的搭档、他的同事、他的上司,抑或他自己的客户?很少有人谢他。

私人交往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做出的“成绩”和得到的感谢常常不成比例。你只需看一看:为了邀请亲朋上门参加派对,一次招待需耗费多少时间和心思,而又有几个客人会在致谢时体恤地提及主人的心血和辛劳呢?再想一想:多少位家庭主妇目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家务,把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而其他家人却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想起感谢主妇的有几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是,很多人的脑子被某种错误的意识占据了。他们把别人的这些辛劳和努力视为理所当然,认为没有必要做出什么感谢或肯定;而一旦发现他人的某个差错或问题时,人们的脑筋才“活跃”起来。

所以,对你的顾客来说,坦率和真诚的致谢是难得的经历,他一定会欣喜不已地接受你的感谢,并长久地保留在他的记忆中。

当你向顾客道谢时,你自然要历数对方的成绩和辛勤付出,或是你欣赏他的地方。这样,你等于送去了一份不薄的“礼品”:你让他意识到这是一次成功的经历,你使他体会到愉悦和成就感。

同时,你告诉了他:你并不是在坐享其成地“利用”对方的成绩,你很清楚他为此投入了很多时间和力气。而且,你的感谢语也使对方有机会描述为你办事中的一些细节。因此,致谢总是个积极有意义的举动。从你那里得到过一次感谢的人,会希望将来再次感受到你的谢意和肯定,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能够被你认识和赞赏。你的衷心感谢也会换来真心相报,日后,对方还会很乐意为你出力的。

在很多场合下,致谢其实是一种礼仪性的“结束语”,比如完成一个业务项目或在某个私人聚会曲终人散时,它让你给顾客留下最后的美好印象和感觉,也提供给你一个机会总结已取得的成果,展望下一步的计划。

所以,一次恰当有力的当面致谢可以为你“搭建”一座顺利通往下一次接触的“桥梁”。如果你需要再次联络,或偶遇对方时,前一次的致谢可以提供你一个关键性的“纽带”。对方也会容易一直记得你曾对他的好意,记得前次与你所谈的事情。少了这样的一座“桥”,你就得从头寻找其他的“纽带”或联系的“突破口”,还得努力建立关系,要花的力气就大得多了。

总而言之,致谢能巩固你的成功,完善你的人际关系。

若是你“舍不得”致谢,尤其如果对方是为你出的力,那你就不能指辇对方日后还会有积极的“动力”,因为对方应得的肯定、重视和赞同,你都拒绝给予。其实只要目光放远些,你就不会这样吝啬于眼前的“给予”了。

从今天开始,请尽量向顾客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每次接触和见面时,你都可以致谢,要紧的是抓住每个机会。致谢宁可“多”一次,也不要“缺”一回。谁多被谢了一次,都不会因此而感觉受到伤害的。

好好利用一些可能的机会,你就能让顾客感到意外和惊喜。

至少在下列情况下,应该向顾客表示感谢:

对方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

对方为你出谋划策;

对方为你提供个人咨询;

对方给你某种帮助和支持;

对方提供合作或合作所需的资料;

对方提供了建议和推荐,转告从他处得知的有关你的消息。

致谢要做到效果明显、可信度高,其表达方式比实质的感谢内容更为关键。不要把感谢停留在空泛的表面,请尽可能具体和确切地告诉对方,他帮了你多大的忙,你为什么要感谢他。

比如,你设想一下:你的顾客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重要信息,你不应只是一声谢谢,最好还要告诉对方,这条信息会对你有多少好处和用场。

实际生活中并不一定非得用上“谢谢”一词。如果你使用的表达是“非常高兴您费心保留了我们的约定,这可救了我的整个计划安排”,这样的间接表述效果也不错,它和开门见山式的“非常感谢您保留了约定”不相上下。

凡事立即道谢最为容易,问题往往出在拖延上。通常这总是缓慢而不知不觉地发生的。我们要警惕的第一个危险想法就是:“如果我明天打电话,也还算动作迅速的了。”可到了明天说不定哪件事就给耽搁了,后天或许正巧是节假日,或出于其他什么原因又办不成。事情就坏在“明日复明日”上。第二种危险的想法常常是自我安慰性质的了:“没问题,我下星期再联系也还来得及。”再稍一健忘和懒惰,下一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流逝而去。

等到猛然发觉已错失了最好的致谢时机,便开始心生愧疚和不安:“其实我早该打个电话或写信道声谢的,但愿他没生我的气。”然后赶快绞尽脑汁补救:“下周一,我送他一瓶上好的香槟,再附张感谢卡。”这样的点子越是“新奇”,我们就越能肯定它实现不了。

谁都知道,这样发展下去,“致谢”就变成“道歉”了。你得努力为自己“突如其来”的送礼和道谢作解释,一下子把缘由扯到6个月前的事。对方感到突然之余,没准还疑心自己是否去环球旅行了半年,要不怎么会记不起那档子事来。

当然,致谢也得有个适当的时间范围。如果应邀赴了晚宴或观看了一场话剧后归来已是深夜,却非要赶在“当天”电传致谢,那只会惹人厌。

所以,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致谢越迅速,你带给对方的喜悦就越多。你的顾客会感觉到,你不但看重和感激他帮的忙,而且很乐于亲自表示这份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