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怒是最损人不利已的行为
佛家说,戒嗔戒怒。就是因为怒气是一种十分不好的情绪,在我们发怒的时候,不仅伤害别人,也会让我们的身心都受到伤害。中学时代,正是修身养性、锻炼并提高情商的时候,所以尤其需要注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在世,几乎都有生气的时候,虽然没人愿意生气。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令你难以控制心中的怒火。
比如,你碰到一个极不礼貌的人,你会生气;你被别人冤枉的时候,你会生气;孩子不听话时,你也会生气。应该说,一个人生气发火是一种情感上的发泄,虽然对身体健康有害,但在事与愿违时,人们往往还是会作出愤怒的反应。英国著名作家培根曾经这样说过:“愤怒,就像是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关于愤怒,日本曾经有这样一则古老的传说:
一个好斗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与地狱的区别,老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有时间跟你这种人论道。”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老头真无礼,看我一剑杀死你。”禅师缓缓说道:“这就是地狱。”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纳剑入鞘,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禅师道:“这就是天堂。”佛理所要阐述的!.便是情绪控制给你带来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你想想看,当你处在焦虑、愤怒、沮丧、悲伤、恐惧的情况下,你能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吗?当然不能。一个人在生气时.智商只有5岁!无论一个人现年几岁,当他(她)在气急之时,其思虑之不成熟,情绪之一发不可收拾,言语之不知节制,表现之失态等等,彷佛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一样地不成熟。《圣经》上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
当一个人在生气时,他所讲出的话,所做出的决定,往往都会坏事。
你期待自己的人生能更平顺,更少出错吗?那么——
务必提醒自己:人在生气时,智商只有5岁,学习在盛怒之时少说话,少做决定。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人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伤害身体。香港《大公报》上面有一篇报道说,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在其他任何情绪时都复杂,且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研究结果显示,情感失调的人,生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由此,爱尔马教授的报告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他认为,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地上升且心跳加快速度,回落的过程同样也是缓慢的,而生气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发生脑溢血、心脏病、心肌梗死等突发情况。
除此之外,当人的心中产生了矛盾、冲突,或者不好的情绪无法释放时,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就会失调,随之而来的就是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等症状,时常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病。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便是得了疾病,也会在体内慢慢增长抗病能力,提早痊愈。研究人员建议,生气的时候要善于自我解脱,及时调整心态。宽容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生气会破坏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加快脑细胞衰老,弱化大脑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明证。对策:坐下。采取站立姿势时,激素分泌最快,如果坐下分泌增加得就没那么快了。只是多了坐下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大大减少发生冲动的几率。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j里,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和矛盾得到解决的;相反,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悔之晚矣。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因为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时时会侵蚀你自己的健康。制怒的最好法门是忍让,是宽容。自觉的忍!.理智的让,不是退缩,不是无能,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一个常爱生气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生气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所奴役。
如果你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情商,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人缘的人,希望自己周围能够存在一个惹人喜欢的气场,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心情愉快。那么请谨记,不管什么时候,当你生气想发怒的时候,都要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暂时忍耐一下,缓解发怒的情绪。这对你是有益无害的。
当认定错在他人时,请先检讨自己
从小都是在被宠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中学生,很难有较强的自我检讨意识。很多中学生在问题出现时,第一意识总是想尽办法给自己找理由开脱,同时尽力将责任往他人身上推。这种行为是情商高的人所最不屑的,情商高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省能力很强。不管什么时候,出现错误时,首先都会自我检讨一下,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问题出现了。自省,不仅仅能够让自己进步,同时,更能让你得到尊重。
在自己遭受挫折、失败或是不顺时,有的人往往一味地怨天怨地怨别人,却往往忘记了对自己的检讨和反思。后来,原一平正式通过对自己的反思,改进了推销的发放,最后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保险业的泰斗。
拿破仑说,“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要控制自己,超越自己,就必须先学会先自我检讨。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而不是随随便便认定他人错误。唯有如此,才会拥有高情商和良好的修养。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为后世所称赞。唐太宗善于自我检讨而非随意怪责他人的品行特征起到很大的作用。贞观四年,在李世民与群臣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升平”景象。这之后,又连年丰收,所以天下太平,盗贼不作。早在贞观元年(627年),许多大臣就上书请求李世民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祭祀地点在泰山顶上。此时李世民也认为开国有功,事业有成,便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同意赴泰山封禅,群臣中唯独有魏征力排众议,认为不可。
唐太宗这次很不高兴,便质问魏征:“这么多大臣都同意封禅,为什么唯独你反对?难道我的功还不够高,德还不够深吗?国家还没有安定,四方还没有臣服吗?”
魏征从容地回答:“皇上功业虽高,但是百姓受到的恩惠却不够多;您的德行虽深厚,但恩泽还没有及于所有的人;当今天下虽已太平,但仍是百废待举,财力还不十分充裕;粮食虽然丰收,库存还比较空虚。这怎么能向天地报告功业呢?再说封禅是大事,四邻各国酋长都得随从庆贺,那样耗费是极大的!而况伊、洛(河南中原地带)以东地区,至今十分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各国展示虚弱,滋生其图谋中原之心吗?”
唐太宗被魏征说得哑口无言,心里很不舒服。冷静思考了一下,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国家确实还不是特别强盛,而且泰山封禅,耗费极大,劳民伤财,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太不应该了。通过这样的自我检讨,唐太宗也就不责怪魏征了,遂取消了封禅。这样,国家的一大笔开支就被节省下来。
正是因为唐太宗能够当认定错在他人时,先检讨自己,才发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也平息了内心的怒火。如果唐太宗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魏征,并坚持封禅,花费一大笔开支不说,还可能因为误会魏征而失去一位贞观之治的重臣。
一个能够在问题面前坦然面对自己的过错,勇于自省,并且真诚忏悔改过的人,是值得人们敬佩的。这样的人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浑浑噩噩地荒废日子,不会对别人总是吹毛求疵,相反,他们会很自觉的时常自我反省,出错时,你不会听到他的责怪,反而会听到他的安慰及鼓励。
他会用自己的自觉、自知、自省、自制告诉你,出错并不可怕,认错也并不丢人,出错后敢于自省并勇于认错,才会成为快乐的、充实的、不断进步的人。
能够自省,能够多从自己身上寻找出错原因的人,比他人更多一份睿智,多一份从容,多一份犀利;在不断自省的过程中,会逐渐体悟到人生的真谛。现在很多中学生都缺乏这种素质,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就必须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找到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
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但是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患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如今的中学生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心里有事情时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更不愿意与同学来沟通,于是,就憋在心里,让郁闷不断堆积。久而久之,有些人就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了。
一个高情商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被这些烦人的心理问题所困扰的,他们会将所有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也就是说,一旦有问题开始困扰自己,心里觉得烦闷时,他们就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来化解自己的烦扰。
可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倾诉对象,也是一门学问。否则,如果你找到的倾诉对象不合适,不仅不能帮助你化解烦闷,最终还会让你更添一层烦恼。
如果你倾诉的对象,仅仅是你的一般的朋友,他就不可能认真地站在你的角度去帮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你想倾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感兴趣;或者你所倾诉的内容,别人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像祥林嫂那样,因为不厌其烦地倾诉而导致他人从始有同情,到习以为常,再到冷漠。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