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A夫人看到荏弱的孩子仍须坐起来才能喝牛奶,心里十分痛惜,产生了“怎样让病人不必坐起就能喝牛奶”、“怎样改进才能躺着喝牛奶”这样的最初疑问,并把全部空闲时间用在解决这个疑问上。
她想到了“可弯曲吸管”这样的初步答案。第二天买回来一支橡胶吸管来代替吮奶的麦管。橡胶吸管弯曲自如,完全可供病人喝奶服药水,但是却有怪味,用后也不易清洗,A夫人的独生子宁肯费劲坐起喝奶服药水也不愿用橡胶管躺着吸服。
A夫人在儿子睡着时突然想到“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哪”?不禁悲从中来,为了使儿子不必一次又一次地勉强坐起喝奶服药,无论自己受多少辛苦都愿意忍受。这种母爱化成了巨大的决心:一定要完成这个发明,A夫人为了寻求第二个方案,又开始了思索。
有一天,她看到自来水水龙头上装着可随意弯曲的蛇皮管,灵机一动,就把蛇皮管结构用到吸管上,得到了这一“谜题”的答案。她喜上眉梢,立即在小本子上画出了蛇皮吸管的草图,然后到“发明研究会”求助。A夫人的这个构思巧妙,经过今泉先生和另外三位技术专家的共同研究,终于实现了。
不久,她的独生子病愈出院,但这种新型吸管仍然广受病人欢迎,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为此,A夫人深感安慰和幸福。她高兴地说:“动脑筋搞发明令人愉快神往,今后仍要利用空闲去进行发明。”
在古代,生产工具粗陋,人少事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完全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到了现代,生存竞争激烈,时间通过简单劳动直接变成财富的现象越来越少,有了时间。还必须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发明,才能变成财富。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无不遵循着“时间+构想=成功”这样一个现代成功法则。要使时间变成财富,就必须在时间内加上丰富的构想,所投入的构想越伟大、丰富,相同的时间所能获得的成功也越伟大、充实。
2.由简单的构思起步
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阀石桥正二郎,他的出身,只不过是九州一个偏僻小村“久留来”的一家袜式胶鞋铺的店主之子。他的飞黄腾达,其根本原因只是在于他“肯动脑筋搞发明”。
他年轻时的袜式胶鞋共有8号、9号、10号三种规格,价格随大小而异。有一次他到大阪办事,乘坐市区公共汽车时,发现车票不问站数多少一律都是五分钱。对此他深有感触:“怪不得全车只有一个售票员就管过来了!”回到家乡后,他在销售胶鞋时也采用了统一价格,果然生意兴隆。由于实现了单一价格的小小的发明,石桥走上了飞腾之路。
后来,他把袜式胶鞋的鞋帮加胶的部位向上延伸一些,以防泥水湿透鞋面。这个小小发明申请专利后,由于成品非常实用,深受人们欢迎,7年内销售了2亿双以上,终于为殷实的石桥大公司奠定了基础。
石桥先生经常向青年说:“目前我大手大脚地享用,耗费不过是资产的九牛一毛。如果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以防日后花钱短缺,那么有了钱以后就不会再爱干辛苦的工作。我之所以仍然辛勤工作,原因在于为发展事业而动脑筋,使时间变成财富,不但有意义,而且非常有趣。”
3.发挥创造力
维克多·华格纳曾大声疾呼说:“社会上不少青年,没有意识到自己优秀的发明才能,成天浪荡游逛而虚耗了岁月。年轻人应当牢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句至理名言。因为里面蕴含着无限希望和幸福。”
日本有个大学生叫町田政四郎,为人善良随和但贪慕虚荣,终日与纨绔子弟为伍,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整日花天酒地,都以开冰厂的父亲名义挂账,由父亲偿还。有一次,他因有疑难去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时,心理学家规劝他说:“人生的真正幸福在于思考研究、发明创造。夜总会咖啡馆的声色犬马之欢,只会使人堕落。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希望不要再去那种贻害身心、浪费时间的场所,最好在冰厂的工作方面做些发明创造。”
他诚恳地接受了劝告,每日专心研究冰厂工作合理化问题。不到一年,他发明了冰块锯切机,不久申请了专利,并创办了以锯冰机为主的“日本发明产业公司。”后来,町田醒悟地说:“我当初热衷于到夜总会寻乐,实在笨得可笑。真正的快乐来自动脑发明,我感到发明的报酬,不但有财富,更主要的是发明带来了幸福。”
一个人越能发挥创造力。就越能成为伟大人物。也就越能获得无上光荣的人生幸福。
避免阻碍创新思维的十种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人的这一天赋能力,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怎样才能较快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呢?根据大量的实例研究,专家们认为,如果能经常创造性思考,那你就很有希望取得成功。
1.习惯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或称常规,而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由这种习惯或常规来决定的,因而在企业和机关里,许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惯例程序,但这种按惯例行事的做法是否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显然未必如此。这种单凭习惯或先例来决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造契机。它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全局将会怎样?”如此寻根追究,就一定能找出改进的途径,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2.否定过多
一般人认为,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样。“批判力”和“创造力”也是难以妥协的。实际上,在创造活动中,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创造力则是一种由希望和热情、勇气和自信心组成的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肯定性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创造的机遇。但能否做出创造。这不仅与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自身因素有关,与是否正确地处理这两种“力”的关系有关。如果创造力在你的头脑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你的脑子一定会变得灵活起来。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横挑鼻亍竖挑眼”,那就必然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批判和判断只以眼前的事实作为依据,它们更多地是倾向于保守地维持现状而不是倾向于前进。而创造力的目标则是未知的事物,开动想象的初器,并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转变为可能的。
3.片面观点
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往往略见端倪就能概知全体。然而,这也会带来另一种弊病——单凭表面来判断一切,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例如,某君在单位里任办事员,工作勤恳,每天大家都下班了,他还在处理一些没有办完的工作,就连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大家都感到他的工作热情很高,这种人理所当然地常常受到赞扬。可是,如果从工作效率或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来看,那他就不值得表扬,因为唯有他一人每天要来加班加点,如果不是自身的问题就是工作中有什么毛病。
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会妨碍你正确地了解周围的状况和有效地收集有关情报信息。给发挥创造力造成困难。
4.视野狭窄
一次,某工厂接到一项特殊加工任务,要在微小的钻石上打两个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钳工绞尽脑汁,依然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把这个难题给一些新手去解决。结果,出入意料地只花了两个钟头就圆满解决了。那些老钳工,虽然有着高超的技艺,但对钻孔的新方法却想得极少,所以空有满身武艺也无从施展。大量的统计资料也表明,创造力并不一定和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成正比。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的,能从事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难于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5.回避问题
人有一种隋性,就是对各种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抵制。人们老是说:“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现实的”,总爱把现实存在当作最合理的状态,把创造力未能充分发挥也看作是正常现象。一旦有人要对现状提出挑战,便会受到各种非难,甚至被看作“空想家”、“怪癖”等等。
西方有句古谚说:5%的人主动思考。5%的人自认在思考。5%的人被迫进行思考,而其余的人一生都讨厌思考。这话未必完全正确,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有回避思考的倾向。
6.目的意识薄弱
创造力绝非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会在某天早上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
创造力是靠充沛的创造欲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来驱动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创造动机不足的人,无论你怎样激动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创造力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必须靠自己去培养。而动机意识薄弱正是创造力埋没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和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本田宗一郎,以及提出喷气发动机设想的怀特等人,他们就是不甘于满足现状,执著地进行改革,正是由于这种“执著”的信念导致了他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