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彼得·林奇投资选股智慧全集
3343300000007

第7章 选择十倍股,寻找最赚钱的股票(2)

第一步:分门别类,选择目标企业

就像一步步弄清一个故事一样,全面深入地研究一家公司真的一点也不难,但前提是将目标公司进行合理的分类。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分析公司业务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销售或产量的增长率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裕型、困境反转型。

在彼得·林奇看来,所有经济实体的“增长”都意味着它今年的产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长率有多种方法:销售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缓慢,大致与一个国家GNP的增长率相等。

顾名思义,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迅速,有时一年会增长20%~30%,甚至还要多。在快速增长型公司中投资者才能找到价格上涨最快的股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一家公司并不总是固定地属于某一种类型。在不同时期,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在不断变化,公司也往往从最初的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彼得·林奇在分析股票时,总是首先确定这个公司股票所属的不同类型,然后相应确定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再进一步分析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彼得-林奇认为:“将股票分类是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第一步。”

我们只能首先分析确定公司股票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林奇的忠告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点还是108点,最终优秀公司的股票将上涨,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将下跌,投资于这两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者也将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资回报。”关于选股,彼得·林奇一再告诫投资者要独立思考,选择那些不被其他人关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众不同的选股策略:“在我掌管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间,尽管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但每只个股还是平均上涨了20多倍。其原因在于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爱的股票。我坚信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样一种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第二步:认真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彼得·林奇

选择好目标企业之后,彼得·林奇就着手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人们以前都觉得很奇怪,彼得·林奇做股票投资不靠市场预测,不靠技术分析,不做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那么,他又凭什么在股票市场上称雄?他又有何成功的秘诀?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只有两个字:调研。通过调研获得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是进行股票交易的基础工作,正确全面的信息毫无疑问也是股票投资决策的基础。这里的信息包括宏观方面的信息,如社会政治、经济以及金融状况等信息;微观方面的信息,如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信息、股市交易与价格信息以及证券管理信息等。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信息收集和筛选的投资决策无异于胜算很少的赌博。

在这方面,彼得·林奇的做法值得学习,也许作为个人投资者不一定能够达到专业机构信息收集与筛选的水平,也无法对比。但是至少在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上可以向彼得·林奇学习,个人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培养重视信息的投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值得一提的是,重视信息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去打听小道消息。

彼得·林奇有两个助手,主要是负责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分别负责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出席各种会议和走访各个关注的上市公司。他在《战胜华尔街》中提到,当一个财经节目主持人问到自己“成功的秘密”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投资业绩归之于勤奋:一年中走访200家上市公司,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他声称投资的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才。彼得-林奇的勤奋很好地体现在了对信息的获取上。作为基金经理,他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条信息,从这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对于选股和交易决策有用的信息。也正是对信息的重视,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许多成功投资都是来自于对身边信息的重视和细心。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无论信息来自于何处,这都不妨碍他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彼得·林奇认为,一般消息来源者所讲的与他实际知道的中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投资方向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并考察公司,做到有的放矢。

彼得·林奇在收集信息时,常与访谈对象讨论他的竞争对手。竞争者将一家公司说得一无是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他们说好话,就值得注意了。

比如,其他钢铁公司称赞努可公司时,彼得·林奇会立刻前往探个究竟,然后买进努可公司的股份。这是因为没有人比其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

彼得·林奇指出,有时候,向公司经理人查询其公司以外的事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得知其投资供应商或顾客的构想。

当彼得·林奇从建筑界获知销售比预期高出许多时,他就马上将思路转移到林业产品、水泥等建材上。在访问施乐百货公司时,林奇可能发现地毯销量可观。在零售商店,他可能发现鞋类产品销售不佳,但球鞋的销售状况却不错。究其原因,林奇才知道是制造儿童皮鞋的史泰德公司买下了尤尼瑞尔公司的史柏瑞部门,也就买下了托普斯德。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柯德,它几乎被迫成为整个交易的一部分,而且其业绩占史泰德公司的一半以上。

彼得·林奇表示,他为没能抓住锐步而十分懊恼,但是有趣的是,他有一位朋友参与了整个事件,从而使林奇能够充分地掌握史泰德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通过以上这番复杂的考察,彼得·林奇购买了史泰德公司的股票,而且赚了不少钱。

彼得·林奇认为:消息来源所陈述的和他实际知道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钢铁厂老板告诉你,钢铁业的情况已大为好转,这会是个可靠的资讯。若他说光纤业将有重大进展,你最好找比较可靠的人去查证后再说。

奇怪的是,许多投资人不去请教他想投资的产业专家,却宁愿去相信外行人所提供的小道消息,而原因却是这个人在其他产业久享盛名。

彼得·林奇也将相同的原理运用于购买美国股票上,就如他所说:

“我只喜欢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如果你的决定是错误的,而别的投资机构也买了这只股票,则全部人将同时冲向门外。如果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差别——股价早晚会涨。”

同样的道理应用于整个市场也很适合。彼得·林奇说:“市场上曾经有许多忧虑:忧虑经济萧条,忧虑臭氧层,忧虑新总统,忧虑干旱等等。”彼得·林奇相信这表示市场是正常的。1982年经济情况恶化时,股市行情跌落谷底。彼得·林奇却指出:“消息越不好,越是赚大钱的好时机。”

彼得·林奇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交流

(1)与经纪人或专业人员交流。

彼得·林奇一年要听取大约上百个经纪人的意见,每天根据助手的信息提示,根据需要就一定的主题与经纪人进行沟通。投资者也一样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很多专家或经纪人的意见,这些专家包括投资经理、投资顾问、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官员。彼得·林奇对从这个渠道来的信息采取了一种客观的态度。

在这里,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听取经纪人或其他专家的意见,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采纳。听取与相信并不等同,也不矛盾。个人投资者并不如专业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专业,受过良好的财经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在很多方面要显得比个人投资者更加专业,但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也会显得更加专业,这是由他的职业、家庭或者住址带来的优势。投资者为了挑选想要投资的股票,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样就越不会轻易盲从或者误判别人的建议,掌握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自我决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借助专业人士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来宣讲自己的业绩,也使得不少投资者以为跟着这些“大师”就可以赚大钱了。可是往往结果是投资者交了一笔咨询费用后还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不要说这些“黑嘴”性质的股评,就是对一些正式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要仔细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并不是很认真地撰写报告,即使他是实地去考察了,许多信息也并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出来,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必须认真分析、客观评价。

(2)与公司人员交流。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设有投资者关系的专业部门,负责接待投资者的咨询以及对市场的一些异常变化做出回应。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方便。投资者可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来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一种是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专业投资者总是不断地给上市公司打电话,而个人投资者却从来没想过要这样做。彼得·林奇认为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打电话询问是一个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最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会态度极其冷淡,但万一如此的话,投资者应该采取小小的技巧,如不妨告诉他们说你持有他们公司2万股股票,并且正在考虑是不是再买2万股,然后再漫不经心地提一下你的股票是用证券公司名义购买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态度往往就会变得热情多了。在这里,投资者不用为故意撒谎而感到愧疚或恐慌,因为这样无关紧要的几句小谎言可能会马上改变沟通气氛,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谎言被拆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家公司不得不相信你拥有2万股股票,因为用证券公司名义购买的股票全部由经纪商集中统一持有,并且不按委托人进行区分只是统一保管,上市公司在股东名单上只能看到证券公司的名字,却看不到真正的投资者的名字。

在给公司打电话之前,投资者应该提前准备好自己要问的问题,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上来就问为什么股票会下跌,马上会让对方认为你不过是一个初人股市的菜鸟而已,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

彼得·林奇认为谈论公司收益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不能直接向公司询问“你们公司未来收益是多少”,因为这样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华尔街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投资者还可以谈谈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估计,探询一下公司对此的反应如何。

如果投资者能一开始询问一个问题表明自己已经做了一番研究工作,那么沟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从去年的年报中看到贵公司减少了1亿元的债务,那么你们未来的债务削减计划是什么呢?”这肯定会比投资者问“你们对于债务未来有什么打算?”会让他们更加认真严肃地予以回答。

即使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并不清楚,也可以通过询问两个一般性的问题来得到一些信息:“今年公司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今年公司发展面临哪些不利因素?”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家位于佐治亚州的去年亏损1000万美元的工厂现在已经关闭,或者一家不再生产的分公司被廉价卖掉变现,他们也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最近投放的新产品使公司增长率提高。

投资者也会从公司听到一些不利的消息,比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这对投资者的调研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知道一些会对企业股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第二种是直接拜访公司。

彼得·林奇常常进行的一项获得直接信息的工作就是走访公司,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获得最为直接的对公司的了解。这种对上市公司近距离的了解和观察,可以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信息资料。这不仅能促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更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拜访上市公司时很难接触到高层的管理者,这是劣势也是优势。因为个人投资者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以及与普通员工谈话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彼得·林奇是拜访上市公司的高手,除了和公司领导谈话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外,他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获得需要的信息:

①关注公司内部人员对待自己公司股票的行为。

彼得·林奇特别注意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这是一个很直接的信号。毕竟买卖是为了赚钱,作为内部管理人员比外部人要更加了解自己的公司,也能最早知道公司的一些变化。彼得·林奇认为如果内部管理人员买人了,那么应该是有一个很充分的为自己赚钱的理由;如果卖出了,那么公司真的出现了问题,当然为了偿还账款等被动的卖出行为不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巴菲特对公司内部也非常关注,他曾说过,“我们所需要的是购买我们所了解的企业,由我们喜欢的人经营,并且价格对于潜在客户具有吸引力。”

②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