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麦穗懂得弯腰
戈文秀/文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投靠在他门下。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是年轻医生的导师。
由于两人合作无间,诊所的病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声名远播。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傅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让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傅不以为意,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
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傅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人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傅并没有往坏处想。
“可是,为什么呢?”他问,“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上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为了解开他心中的疑团,我来到他的诊所深入观察。本来我想佯装成患者,后来因为感冒,也就顺理成章地到他的诊所就医,顺便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我发现很多病人都从师傅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鹜。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
而且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医生师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毋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当我向医生师傅提出这些浅见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呀!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这是麦穗弯腰的哲学,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别忘了!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
或者,我们也可以来个逆向思考,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
是的.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已,所以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到彼岸就行。
毛毛虫怎样过大河
瑞雪/文
一次相聚,有位朋友出了道脑筋急转弯题给大家: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要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桥又在很远的地方,那么毛毛虫要怎样才能渡过大河呢?
当时很纳闷,毛毛虫要怎样过大河呢,无非是长途跋涉,从桥上爬过去。
可是朋友们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怪:
一位刚出校门的女孩说:游过去哕!(天,是毛毛虫呀,不是人。)做编辑的朋友说:搭船过去!
一位从商的朋友说:躲在别人身上过去!(哈,天才毛毛虫!)而那位律师朋友想了好久肯定地说:从地图上爬过去!
答案还有好多,比如落在树叶上漂过去;花钱让人带过去;等河干后爬过去……
是的,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已,所以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到彼岸就行。可是我最喜欢的答案是:变成蝴蝶飞过去。
My god!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毛毛虫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敬慕里,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鲜花盛开的彼岸。
我想这是真正聪明真正值得敬佩的毛毛虫吧。不异想天开,不依附别人,不投机取巧,聪明又勤奋,无惧秋雨冬雪、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带着自信安然成长并不断自我完善,直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然后翩翩飞过大河,到达幸福彼岸。
我从雇员卡中拿出雇员的卡片,拨打了她的号码,并向她道歉。挂电话时,我们的关系已和好如初了。
宽容与友善
霍一峰/文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中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人我的脑海。
那时,我干着一份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淇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
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在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
“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我需要你在这儿。”
我无法相信老板会如此不通情理。“可迈克和我等这天已经等了五年了啊!”我辩解说,声音因激动而发颤。
“当然,我不会在毕业典礼时,给你安排活儿。”他说。
“我根本就不能来,罗斯,”我的脸因发怒而绷紧。“我不会来的!”我咆哮着冲了出去。
后来的那些天,我对他都不理不睬。他问我话时,我也只是三言两语冷漠地应答。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虽然罗斯看起来依旧热诚,而且常常是笑脸相迎,可我知道他心里不舒服,而我也铁了心,一定要请一天假。
我们就这样冷战了几个星期。一天,罗斯问我是否愿意和他单独谈谈。
于是,我们去阅览区坐了下来。我盯着我的脚,告诫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地承受。显然,老板想解雇我。他不可能任我这样轻视他而无动于衷。毕竟,他是老板,而老板总是对的。
当我不屑地冷冷地扫视他时,我惊讶地看到他眼中受伤的表情。“我不想在你我之间存有任何的怒气和不快,”他平静地说,“你可以在那天休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的愤怒,我的狭隘,我的孩子气的行为在他的谦卑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谢谢,罗斯。”我终于“挤”出了一句话。
现在,这段往事又跳回我的脑袋里。我怎么就忘了罗斯对我的友善呢?
在过去几天里,我怎么就没有能把这种友善传递出去呢?
我从雇员卡中拿出雇员的卡片,拨打了她的号码,并向她道歉。挂电话时,我们的关系已和好如初了。
对于一个孤儿,上帝真的会这样答复吗?摩罗·邦尼博士心里非常矛盾。
上帝最著名的公平独白
鲁尔斯/文
汤姆是一名孤儿。某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
上帝您好!
您知道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不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
汤姆
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
摩罗·邦尼博士接到汤姆的信,马上就明白了。哈里被人领养了,而汤姆没有,他还依旧被留在孤儿院。
如何答复汤姆呢?摩罗·邦尼博士知道,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找一家愿意领养孩子的人,然后秘密地办理领养手续,待一切办好之后,给汤姆回信,说:“汤姆,我的孩子!我真有点疏忽大意了,像您这样好的孩子,是不应该没有爸爸妈妈的。明天我一定给您送去。”
对于一个孤儿,上帝真的会这样答复吗?摩罗·邦尼博士心里非常矛盾。
他想,对于一个从小失去依靠的人,要想让他知道上帝是公平的,绝不能用这种办法。经过深思熟虑,他给汤姆回了这么一封信。
亲爱的汤姆:
我不期望您现在就读懂这封信,不过我还是想现在就告诉您,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假若您认为我没有送给您爸爸妈妈,就是我的不公,这实在让我感到遗憾。我想告诉你:我的公平在于免费地向人类供应了三样东西:生命、信念和目标。
您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免费得到的。到目前为止,我没让任何一个人在生前为他的生命支付过一分钱。信念和目标与生命一样,也是我免费提供给你们的,不论你生活在人间的哪一个角落,不论你是王子还是贫儿,只要想拥有它们,我都随时让您们据为己有。
孩子,让生命、信念和目标成为免费的东西,这就是我在人间的公平所在,也是我作为上帝的最大智慧。但愿有一天,您能理解。
您的上帝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成为上帝最著名的公平独白,同时也使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上帝。
“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的人生态度,就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整适应能力,这要比总是抱怨怀才不遇,要有成效得多。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吧
洪玲/文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英文电影,场景是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咖啡厅。美丽漂亮的女主角独占着一张咖啡桌,英俊潇洒的男主角也独占着一张咖啡桌,他们先是互相窥视,接着是相互微笑,男主角突然神经质地说了一句:“山,你过来!”看她没有任何反应,他又自言自语地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他起身端起自己的咖啡,过去坐在她的对面,于是发生了一个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当然,我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称她为“山”,自然“山”并不是她的姓名,因为他们并不认识,可是他说的是“Mountain”,中文字幕上放映出来的也是“山”,证明我没有听错,更没看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十几年,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了这个“山”的典故。
那是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上财经大学时,他们学院有一名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鲜有顺利拿到平时学分的。原因在于:教授平时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平时布置的作业既多又杂,学生再出色,鲜有受其赏识的。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谁若想在经济这个领域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个学生,两人有说有笑、神情自得,惊煞了周围的同学们。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干吗对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呀,你有一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说:你们听说过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有一天,他带着他的40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
“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
默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默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讲完这个故事,那个同学停顿一下继续说:“其实,教授就好比那一座山,而我就好比默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提供我要的学习方式,我只好去适应教授的教学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经济学,是要人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这名学生果然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毕业没几年,就成为了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人不一定就能改变环境,但一定能适应环境。“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的人生态度,就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整适应能力,这要比总是抱怨怀才不遇,要有成效得多。
麦克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公园,接着,他听见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
牵蜗牛散步
佚名/文
上帝交给麦克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尽全力了!”
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他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公园,接着,他听见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
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
麦克这才体会到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通过她的传递,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于是,孩子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