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聚焦中国改革
3345100000011

第11章 理性分析当前形势 全面重启新一轮改革(2)

(四)管理体制和政府治理结构尚不完善

从世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因素无不渗透到经济发展领域。政治改革搞不好,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政府治理结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政治体制改革是思想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优化政府治理结构首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加强,政府也在放权让利的政治体制中逐步退出市场,政府既是改革者,也是被改革者。我国历经几次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最终完善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政府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和治理结构没有实现优化组合。权力再分配也是实现利益再分配的有效手段。只有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摒除行政垄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资源的再分配和合理流转。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优化的政府结构组合能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加强宏观经济总量控制,调节市场失灵和收入分配。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直接关系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改善,也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这一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六个紧紧围绕”,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必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失时机地推进了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但与此同时,现存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比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仍未理顺,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比较突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主要表现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还不能进行公平竞争;财税金融体制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财权和事权上还存有不对称和不均衡的问题;在金融体制上,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风险化解能力还比较弱等。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探索,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加快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已经总体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但这个改革进程还远没有完结,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正在凸显,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依然滞后。例如,在决定发展方式的基础制度方面,国有经济存在着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分布过广、部分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健全等问题;而非公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却依然面临诸多体制上的发展障碍,在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市场准入障碍,行政垄断对市场产生很大约束。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不同的任务。今后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公有制经济来说,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而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