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聚焦中国改革
3345100000037

第37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的执政党。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复杂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新的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形势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但天下仍不太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冲击。现在,西方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西方国家一方面想借助中国的力量摆脱危机,与中国交流、合作方面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处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考量,他们不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竭力对我国战略上围堵、经济上制裁、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统一上阻挠、责任上施压、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自2010年12月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以来,西方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加大对我国渗透破坏力度,企图把祸水引入中国。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执政能力,牢牢抓住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二)改革发展关键期的现实国情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增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体制机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32美元,城镇化率突破50%,初步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覆盖10多亿人口的全民医保体系,城乡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但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社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特征,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比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严重、看病就医难、社会阶层固化、就业不平等、环境污染恶化、思想道德滑坡等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导致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同时,各类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断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煽动社会对立和极端民族宗教情绪,进一步加大了对党和政府的挑战。总体上看,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处于一个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实现党的十八大绘就的宏伟蓝图。

我们党已成立90多年,在全国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使党面临着严峻的执政考验。权力具有两面性,既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又容易使人受到侵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掌握着国家权力,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党员干部受到权力的腐蚀。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容易带到我们党内来,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更多可能,党面临“糖衣炮弹”的腐蚀是长期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截至目前,我国党员人数已经达到8500多万人,400多万基层组织。各项数据表明,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来源构成日趋多样,素质不断提高。在党员的构成中,全国有女党员192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3%;少数民族党员556.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35岁以下的党员2062.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在党员的职业分布上,工人704.7万名,农牧渔民2483.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925万名,学生277.8万名,离退休人员1518.2万名,其他职业人员651.3万名。这些变化,既为我们党带来巨大生机活力,也为我们党加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党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缺乏;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作风败坏;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部分党员能力素质不高、组织观念不强、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离开理想信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会失去旗帜和方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重要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且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理想信念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迷失、不糊涂、不犯错。

(一)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我们党在长期建党实践中形成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成员大多数来自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工业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少,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克服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从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认定党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矛盾,即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为此,毛泽东强调要从思想上建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在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同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敢于和善于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观点、新论断;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思想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资源,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固有本性,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发展,都要始终把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紧抓不放。一是要把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提高党性,永葆纯洁的政治本色。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二是要加强党章学习教育。党章是对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总要求、总标准、总准则。加强党性修养,就要以党章为根本,增强党的意识,对党忠诚,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三是要增强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思想道德素质高低,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面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不仅体现在理论的先进,而且体现在具有高度的思想品格。当前,我们党的广大党员干部道德素质都比较高,出现了很多先进道德模范。但受复杂的社会影响,一些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存在严重问题,有的政治人格分裂,言行不一;有的贪污腐败,买官卖官;有的私生活混乱,作风腐化,等等。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