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1日,四届人大产生的国务院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宣布:国务院工作以邓小平为首,其他11位副总理协助。会后,周恩来病重住院,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呈批主要文件和主管外事工作。
根据四届人大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宏伟目标,国家计委拟定了《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1975年2月10日,党中央发出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具体落实。当前特别要把交通运输和煤炭、钢铁生产抓上去。文件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反对资产阶级派性;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团结,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1975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
为了消除“批林批孔”运动再次造成的严重动乱,促进安定团结,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取得毛泽东的支持和团结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排除江青一伙的干扰破坏,着手对我国经济、政治、军队、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保证了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胜利完成,使全国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好转。
1.迅速改变铁路运输长期堵塞的局面,作为全面整顿的起点
由于江青一伙及其帮派势力的破坏,造成徐州、南京、南昌、太原等铁路局的运输长时间堵塞,直接影响津浦、京广、陇海、浙赣四大干线的畅通,也影响到其他干线,严重危及工业生产和部分城市生活。“交通运输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邓小平等决心首先解决铁路问题,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此,中共中央于2月25日至3月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业书记会议。3月5日,邓小平在会议上作《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讲话。邓小平明确指出:“全党讲大局”。大局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邓小平提出以四化为大局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相对立的,是治乱安民的一面大旗,也是全面整顿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还尖锐指出:“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但是,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609斤,储备粮也不多,农民的收入就那么一点。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去年一年,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今年是第四年五个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再搞不好,势必影响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对”四人帮“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批评了有的同志不敢抓生产,认为”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的思想,指出”这是大错特错的。为解决铁路问题,邓小平说明中央提出三项有力措施:要加强集中统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反对派性。根据邓小平和会议对解决铁路问题提出了的意见,中共中央于3月5日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即中发九号文件),要求:(1)全国所有铁路单位都必须贯彻执行安定团结的方针,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2)实行全国铁路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集中指挥,铁道职工由铁道部统一调配,成立铁道部政治部。(3)省、市、自治区对铁路单位的政治运动、地区性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要继续抓紧抓好;对少数问题较多的铁路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限期解决。(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及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确保运输安全正点。铁路职工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派性严重、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领导干部和派头头,应及时调离。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给予处分。(5)整顿铁路秩序。任何人都不准以任何借口,妨碍正在进行指挥、调度和执行各种勤务的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阻拦火车、中断运输、损坏列车和铁路设施都是违法的,必须坚决制止,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邓小平的讲话和中央关于整顿铁路的文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有力地推动了铁路和整个工业交通的整顿。按照中央解决铁路问题的指示精神,在地方的配合下,铁道部调整和充实各铁路单位的领导班子,铁道部部长万里率领工作组先后到徐州、太原、郑州、长沙等铁路单位进行重点整顿。逮捕了一小撮破坏铁路运输的坏分子,调离了一批派性严重不肯改正的坏头头,大力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使铁路运输迅速好转。到4月份,堵塞严重的几个路局都疏通了;全国20个铁路局,除南昌局以外,都超额完成计划;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00车,是历史最好水平;煤炭日装车达到17800多车,5年来第一次完成计划;列车安全正点率大大提高。铁路问题的及时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业交通的恢复和发展。
2.狠抓工业整顿,工业生产明显回升
随着铁路工作的整顿,整个工业整顿也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3月下旬,邓小平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主要内容是检查和研究中央九号文件的宣传贯彻情况。会议明确提出:九号文件的精神不仅适用于铁路工作;除了体制问题外,也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这样,整个工业整顿工作便迅速展开。
当时,突出地抓住了钢铁工业的整顿。1975年1—4月份,全国欠产钢达195万吨,主要是包钢、武钢、鞍钢、太钢等大钢厂的生产上不去。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同已经开始有所转机的工业交通战线的形势极不相称。因此,中央于5月8日至29日召开了钢铁工业座谈会。邓小平在5月29日作了《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钢铁工业重点解决的四个问题:
(1)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认为“钢铁生产搞不好,关键是领导班子问题。”他首先强调要把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好。要使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说了话大家都能听,都能指挥得动,都能领导起来。
(2)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他根据铁路、煤炭工业整顿指出,他们的经验,就是敢于同派性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强调:“对于派性,领导上要有个明确的态度,就是要坚决反对。”“对于派性,还要号召群众、发动群众起来共同反对。”他还深刻地指出闹派性是少数人。只要我们对派性问题有了明确的态度,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有了明确的方针,事情就好办了。
(3)必须认真落实政策。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落实政策,不仅要解决戴上了帽子的那些人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他们周围受到牵连的人的问题。在落实政策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老工人、技术骨干、老劳模,要把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这个问题也是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问题。他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必要的规章制度恢复或建立起来。他认为,执行规章制度宁可要求严一些,不严就建立不起来。
邓小平这篇讲话不仅是为解决钢铁工业问题而言,重要的是,对工业整顿提出了基本的内容,对全国工业交通的全面整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会议确定,1975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指标不能动,欠产要补上,几个大钢厂要限期扭转局势。会后,冶金部根据中央的重要决策,对钢铁企业进行整顿。到6月底,生产日趋正常,钢的平均日产量达到72400吨,超过全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开始补还欠账。太钢、武钢、鞍钢的生产形势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变。
邓小平从整顿钢铁工业人手,狠抓整个工业的整顿。为此,6月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徐海地区贯彻执行中央九号文件的情况向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报告》(即中发十二号文件),要求各地参考徐州紧紧抓住狠斗资产阶级派性,解决领导班子这个关键问题的经验,解决本地区的问题。接着,6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即中发十三号文件),要求冶金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对钢铁工业的领导,对问题多的单位,深入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要久拖不决,贻误大局。在整个工业形势已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全面地完成今年的钢铁生产任务。中央十二号、十三号文件对全国工业交通整顿的全面展开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到1975年夏季,工业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7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三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发电量、化肥、水泥、内燃机、纸及纸制品、铁路货运量等,五、六月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军工生产的情况也比较好。”上半年完成本年度计划的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原油达49.8%,原煤52%,钢42.2%,木材51.3%,铁路运输量48.9%,全国工业总产值完成47.4%,全国财政收入完成43%。这一切,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坚决实行了全面整顿的决策合乎党心和民心,是完全正确的,成效是卓著的。
在整顿工业交通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国务院于6月16日至8月11日开计划工作务虚会。这次会议,对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通盘考虑了整个经济工作的整顿和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这次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还是“乱”和“散”,必须进行领导班子、职工队伍、企业管理的全面整顿。会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例如,在计划体制上,要实行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块块”为主的管理方法,国家计划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便降低指标。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凡跨省市的铁路、邮电、电网、航运、民航、输油管和专业施工队伍、重要科研设计单位、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大油田等少数关键企业,要以中央各部委为主进行管理,其余由地方管理,但也不能层层下放。在管理物资体制上,物资部门管通用物资,专业部门管专用物资。在财政体制上,推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办法,大中型企业的折旧基金中央集中20—30%。“对于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要认真整顿,年老体弱的领导干部可以当顾问。对职工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等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大中型企业非生产人员不得超过职工总数的18%,中小企业不得超过10%。会议还就如何发展钢铁工业、调整机械工业,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安排好轻工市场,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上这些意见,尽管不可能对整个经济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对今天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入整顿国民经济,根据整顿铁路、工业的经验和国务院务虚会的认识,从1975年7月中旬开始至9月间,国务院主持下由国家计委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邓小平对这个文件给予极大关注。8月18日对这个文件提出一些极为重要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主要是强调确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把促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业的重大任务;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这是一个大政策;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改变知识分子用非所学的状况;企业管理要整顿,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搞好;把产品质量第一作为一个重要政策,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现在积重难返,非突击地抓一下不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根据上述意见,将文件再修改,由十四条增补为二十条(即《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下简称《工业二十条》。
《工业二十条》是一个经济战线上纠“左”治乱的重要文件。它是继1961年的《工业七十条》之后,又一次对我党领导工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文件。它不仅对整顿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工业,而且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这个文件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大革命”的种种痕迹,但是,它确实对于工业的全面整顿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惜的是,它还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就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扼杀了,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然而,这个文件的正确思想观点,至今对我们进行建设和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工业二十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十个方面。